祝辉明
摘要:经过宏观制度上的深化医疗改革之后,民营医院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补充,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但是,目前民营医院需要解决自身资金问题以突破发展困境,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借助于融资。
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背景,文章对民营医院中间融资的各个种类极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就融资中民营医院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在民营医院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营医院;中间融资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理所当然地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民营医院较公立医院具有融资方面的优势,我国的政策也得以从供给公立医院吃力的困境中稍稍抽身出来,转而积极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而就民营医院自身来说,服务能力较弱的同时,收入渠道较窄,支撑其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是通过融资的方式来实现。
在资金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地达成持有者和需求者进行货币融通的活动叫做融资。在分类上,又根据金融机构参与程度的不同,将融资的内源、外源两大类中的外源融资再次分为三个种类,即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中间融资。其中,中间融资不同于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间融资的投融资主体来自于社会,融资方式根据主体需求的不同而具有多种模式且更具创新性。中间融资通过中介机构设计的融资产品规定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实现。研究中间融资的种类、特点,发现民营医院现存的问题,探求中间融资的新渠道,是对民营医院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实质帮助,对于巩固民营医院在我国现有办医格局已占有的一席之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更是人民群众对于享有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权益的现实需求。
一、民营医院中间融资的渠道
(一)公私合作(PPP)模式
PPP(公私合作)模式是指公共基礎设施方面的建设、各方面的设计开发需要企业和政府全程参与、共担风险。探究这一模式的先行者是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以公私合作模式建成的北大国际医院。该医院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投资45亿元而兴建。北大国际医院的总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拥有1800张床位,是我国医疗卫生投资上的创新。十分显然的是,采用公私合作模式的北大国际医院为社会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
(二)建设-经营-移交(BOT)模式
BOT( 建设-经营-移交)模式是指在特许协议下,政府行使监督和调控的权利,私人投资者收取使用者的一定费用,协议期满之后由政府收回此项目。这一模式的的成功案例有昆明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由苏州大学医学院门诊转变后的同安门诊。以上案例体现了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能够高效率地结合私人资金和融资需求,以实现医疗服务项目最优发展的优点。
(三)投资-运营-移交(IOT)模式
IOT( 投资-运营-移交)模式是指按照特许协议选择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收购或注资,协议期满之后由公共部门收回此项目。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是作为改革试点的门头沟区医院。借助签订协议后凤凰医疗集团的社会融资,该医院实现了北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的投资-运营-移交模式改革。注资7500万元的头沟区医院实现了内部制度的转变,保持了医院的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与同级别行业相比费用更低的医疗服务。
(四)资产证券化模式
资产证券化模式是指将特定的资产组合或者现金流进行资产证券化,分离和重组民营医院的收益和风险。民营医院常常采用资产证券化模式来进行中间融资。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是金陵药业先后收购了宿迁市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金陵药业收购医院的成功举措体现了资产证券化模式能够对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的优势。
(五)夹层融资模式
夹层融资模式是指通过夹层资本进行融资,投资者以资金和商业银行为主,另一方是传统信贷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这一模式的案例目前在我国并不常见。上世纪八十年代?, 夹层融资模式最早于在欧美国家出现。夹层融资模式可以极大地减少医院方面控制权的分散,将来有可能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上民营医院所看重的一种融资方式。
二、民营医院在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医院自身的限制
民营医院的融资渠道受到其自身限制的状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不得用于抵押,事实上民营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无法满足提供抵押的实际需求。
第二,医院的主要融资渠道是财政融资和自由融资,作为外源融资主要方式的银行贷款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第三,不稳定的现金流是民营医院在取得银行贷款的资格上的极大弱点。
(二)融资的门槛过高
一方面,债权市场不常采用民营医院的债权融资。债券的产品类型不足,医院缺乏相应的资格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对于证券市场来说,传统上主要的证券发行者是和国家和政府有关的企业和公司,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市场占比小、债券种类少;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体制不完善等特点使其难以得到投资者的倾心。
另一方面,股权融资的规定和监管严格造就了融资的高门槛。转让股份的风险大,同时现今已经成功的典范少,这些对民营医院在融资中的实际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制约。
(三)政策的落实上不足
第一,竞争大环境需要给予民营医院更多的公平性。支持政策的落实不足,在资格、税收、准入、经营等多方面限制了民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而中间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对于PPP模式等相关的政策尚且处于探索阶段,细化和落实起来尤为困难。同时,不断上涨的经营和管理成本等不利因素增加了政府的债务,加大了私人投资的风险,造成了服务部门价格管理机制的欠缺,增大了医院的融资风险,导致激励作用有限,最终制约了民营医院融资的实际可操作性。
第二,贴息、担保的政策需要更多考虑医院方面。目前民营医院缺乏政府信用作为担保背景,使民营医院受到更多的市场限制,致使其贷款能力不足。
三、民营医院如何拓宽融资渠道
(一)创新融资方式
首先,民营医院应加强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探索。借鉴国内外民营医院融资方面的成功案例、先进实验,拓展融资渠道。尽可能吸收各种资本以促进医疗领域的发展,是民营医院创新融资方式可以选择尝试的切入点。
然后,民营医院经营者应增加对所经营的医疗项目的责任感。将民营医院的生死存亡与自身事业相结合,与医疗制度的健全相结合,全心全意为医疗服务需求者服务,增加民营医院自身的信誉度,做各方人士心目中“靠谱儿”的医疗服务单位。
此外,民营医院可加强融资对接服务能力。充分挖掘中间融资的潜力,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全面探索融资模式,寻找能够精确对接的融资项目。民营医院自身应当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从而融入融资市场,进而提高融资效率,优化办医体制。
(二)给予政策鼓励
一方面,政策上需要使医院自身加强对融资项目的管制,如实行法人制度等,以建立健全对民营医院融资的保障制度。
另一方面,支持政策应明确医院融资主题的权利义务,规范民营医院的行为方式,完善管理和税收政策。同时,加大对民营医院的贴息、贷款补贴,为医疗机构提供合理的保障。
四、结论
了解中间融资的类别和不同类别的特点, 探究民营医院的融资现状,可以为民营医院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启发。
在促进民营医院的融资方面,民营医院自身要加大探索融资方式、方法的力度,加强经营融资项目上的保障;国家政策需要就民营医院融资困难的各个方面给出相应的支持。各方面协同一致,共同促进医院融资的多元化发展,才能为民营医院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为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更科学的制度,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志聪.民营医院融资方式问题探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4):11-13
[2]郭琳.民营医院的融资渠道、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15, 35(6)
[3]杨凯,张勇.民营医院融资模式和策略分析[J].华北金融, 2015(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