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鹏
一、真实与写作
真实的情感抒发往往最容易打动人。一个人在书面上的情感抒发,不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而是一个人通过文字来与另一个人交流,好的文章可以让读者从文字中了解一个人,感受一件真实的事。对于某些题材的文章而言,可以说真实在写作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真实性,在练习写作时,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敢说、敢写,将自己所见所闻由口说出,这样一来,再誊写到书面中时,则为“二次加工”,文章水平和写作修辞手法虽无法一步到位,但邏辑混乱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教师可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同时,为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可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或开展课堂随写,鼓励学生将自己每天的感想或触动用文字记录下来,定时翻阅自己的文章,感受自己在写作能力上的改变,久而久之,就能写出真实、打动人心的文章。
二、阅读与写作
从宏观角度来讲,阅读与写作存在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从短篇阅读着手,剖析文章的精神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介绍阅读中出现的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1]。在学习阅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写作知识,将写作知识与阅读中存在的知识相互串联,并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加以灵活运用,将阅读中的有效素材融入写作之中。如今,阅读的渠道已不局限于书本上,阅读的形式也多彩多样,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学生阅读的范围,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在课间时间最为充沛的小学阶段,当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长短篇文章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和写作能力培养的书籍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读无用的书,认为孩子可以把精力放在课本上。此时教师应积极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向其讲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重要性。要不断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引导并鼓励学生多方式、多元化地感受阅读的魅力,而不致使他们认为阅读是枯燥的。让学生从书中发现乐趣,让这种乐趣同时转嫁到写作上,阅读使人情感丰富、精神层次上升,而写作恰恰是情感抒发、体现精神的最好表达方式之一,二者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时,才会更想接受写作,而不再只将写作当成是枯燥无味的作业。
三、教学与写作
大部分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写作有抵触心理,常常出现笔在手中,却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最初接触写作时,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情感,但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处于思维最活跃、最爱“异想天开”的阶段,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将写作的思路打开,但在写作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有很多学生甚至在完全不明白写作的目的及意义的时候,教师就已经向他们强加灌输写作的内容,让学生非但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反而对写作产生排斥感[2]。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接触写作时着重讲解写作的目的及意义,正确引导学生写作,引导学生由词、句、段的写作逐渐过渡到一篇完整文章的写作。纵观以往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害怕写作,在写作中完全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教师要启发并鼓励学生敢想、敢写,而非拘泥于书本上单一的写作形式,让学生从事物的多角度出发,不能只看到冰山一角,同时,可启发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将其用笔书写出来,这样一来,思路也会拓宽不少,思维也会得以创新。同时,当学生在书面表达上有进步时,教师所给予的肯定会使其在主观心理上得到认可,会使得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大大减小。
参考文献:
[1]马 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J].亚太教育,2016(28):32.
[2]李晓航.提升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方法谈[J]. 才智,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