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的热播,被评价为在遍地是明星的真人秀节目中的“清流”综艺。一时间不“粉”董卿似乎都有点儿说不过去。
图/CCTV朗读者官方微博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可谓是引发了现象级节目效应: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2,设在各地的朗读亭排起长队……在一片鼓掌叫好声中,自然也会有针对节目的负面评价,诸如“掉书袋”“太煽情”等。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十个人心中也有模样完全不同的朗读者。多元化本身并非坏事,争论本身也自有其意义。但近日一篇题为《中国不缺〈朗读者〉,最缺“赛先生”!》的文章,却着实让人有些看不懂了——非要将“朗读者”和“赛先生”作为两个对立方来加以比较评判。“赛先生”为何不能是朗读者,朗读者又为何不能是“赛先生”呢?
振兴传统文化一直是近年来各方关注的重点,“坚定文化自信”也被反复强调和提起。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还是最近的《朗读者》,传统文化借助电视媒体这种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发大众的兴趣和关注,如果是要批评其中的谬误或形式漏洞,笔者认为并无不妥。但如果要将文化类节目的火爆来作为靶子批评科学精神的缺失,将文理对立起来,多少有点儿小肚鸡肠之感。
文化类节目缘何如此火爆,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几年前真人秀横空出世时,演播室节目看起来马上就要被时代淘汰了一般; “反智”反够了之后,大家就又开始抱怨为什么净给我们看这些没营养的节目。此时如果抛出一个安静有内容的果子,众人纷抢并不奇怪。当然等文化节目看多了以后,《加油!向未来》《最强大脑》备受追捧也没什么稀奇。
就目前播出的几期《朗读者》来看,邀请嘉宾涵盖明星、学者、素人,各自的领域也是各有不同。就嘉宾比例来看,科学领域的嘉宾似乎偏少。但如果考虑到电视节目的大众属性,也不难理解。就像《中国不缺〈朗读者〉,最缺“赛先生”!》的作者在文章中科普的“非欧空间”“潘罗斯阶梯”一样,每种内容都有最合适的载体,如果非要在电视节目上來呈现生涩概念的话,估计没有哪个平台敢在黄金时段进行这样的冒险。甚至文章作者自己也看到了主打“科学”牌的《最强大脑》的短板。电视的大众属性与理性精神的独立气质天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们当然需要“赛先生”,但也离不开《朗读者》。科学和文化二者着实没必要剥离对立,如果非要站队的话,那么请努力扛起自己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