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兰
忍着伤口撕裂的疼痛,王海滨在父亲的搀扶下,一步步爬着楼梯,每次抬腿都要费很大的劲。因为脚后跟着不了地,全身又裹着纱布,他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通往5楼的80级台阶就好似登天一般。楼道里新粉刷的白墙在光线照耀下变得明晃晃的,大半年没有回家,他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仿佛是做了一场梦……
26岁阳光大男生
成为了救火英雄
曾经,王海滨是个阳光帅气的26岁大男生。他出生于江苏高邮,10岁时跟随父母到上海生活。那时上海还有买房赠送蓝印户口的政策,为了让王海滨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掏空了所有的积蓄,在上海闵行区华漕镇买了套老公房。从那时起,王海滨就成了一名新上海人。
父母每天在外打工,非常忙,王海滨大部分时间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年纪大,身体不好,王海滨并不调皮捣蛋,他很听话也很懂事,直到现在奶奶都叫他“乖乖”。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王海滨一路用心读书,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2008年的高考,他顺利地考取了上海海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
和大多数理工男一样,身高178cm的王海滨酷爱体育运动,尤其是打篮球和踢足球。每周回到家,他都要把NBA的篮球赛看完了再做作业。毕业后,他在一家公司担任工程绘图的工作,还交了女朋友。事业起步,爱情甜美,意气风发的王海滨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父母、奶奶很是高兴,他们筹备着要给王海滨买套婚房,让他早日结婚。
然而,一场大火改变了这一切。2015年6月16日,初夏的夜晚,黄梅季节的上海有点闷热。王海滨因为怕热,临睡前打开了家里防盗门上的小窗户,想透点穿堂风。半夜里,全家人被一股浓烈的烟味呛醒,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家里着火了。王海滨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想开灯,但是没有电,应该是跳闸了。摸黑巡视了一遍,他发现这烟是从楼道里传进来的。他从窗户往下看,看到楼下门外围了很多人,都在喊:“着火啦,着火啦。”楼道里也有些邻居在呼喊,因为不明原因,也看不到是几楼着火,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要怎样逃生。楼下的防盗门成了关键,门是从里面锁着的,平常外面有人要进来的话,就按门铃,然后楼上人家通过电话来遥控开门。可是现在整幢楼的电线都烧坏了,外面的人没法打开门进来帮忙,延误救火时间可就糟糕了。王海滨没有犹豫,说:“我下去开门。”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想着整幢楼里住的老人多,只有他年轻力胜,理应就是他来。奶奶拉着他,不让他下楼,他安抚奶奶说:“我去去就来。”
从5楼冲下去,楼道里一片漆黑,浓烟滚滚。没走几步,王海滨就踏空了,摔倒了,再爬起来。每经过一层,他都会去敲一下邻居家的门,叫醒人家起来逃命。很多人从睡梦中被敲门声惊醒,一打开门,楼道里的浓烟立刻卷进屋子里,空气都被烤得滚烫,头发立马被烧焦了。他们又立即关上门,用湿毛巾把门缝堵住,紧闭房门自救。
王海滨也管不了那么多,直冲到底下,就听到小区保安在大门外正尝试打开电子防盗门。但是门被烤得变了形,电子锁坏了,王海滨看着着急,猛地用手拧开了门。冲出去的一刹那,他就瘫倒在门口的花坛上。保安们惊呆了,完全认不出他是谁,因为这时的王海滨浑身被烤焦了,像黑炭一样,只有眼珠子还在转。
王海滨一昏就是半个多月,等他迷迷糊糊醒过来的时候,就看到白白的天花板。边上有人告诉他,这是在医院,他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要到医院,记忆好像断了片。这时的他成了一个重度烧伤患者。那天他被送到瑞金医院抢救,医生对他的诊断是“火焰灼伤全身总体表面积88%,III度55%,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病情危重,抢救人员在急诊室为他进行了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接连几天,医生给他做了一次四肢切痂加生物敷料覆盖术和一次双下肢扩创植皮手术,这才让王海滨平稳度过了休克期。经过事故调查,原来当天停在一楼的电瓶车中,有一辆正在充电的电瓶车发生了爆炸,引起了火灾。调查人员模拟现场后测算,当时整个楼道里的浓烟有200摄氏度。王海滨从5楼奔到1楼,跑了8分钟,他当时只穿了一件T恤和一条裤衩,大部分皮肤都裸露在外,没有任何的保护。后来他回忆说,感觉自己跑动时像蝴蝶,手臂上的肉很轻,像翅膀一样可以挥舞。其实那时的他已经被烧得皮肉分离了……
英雄成了一个重度烧伤患者
王海滨躺在病床上,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医生问他在哪里,他总回答:“在开飞机。”他感觉到自己越过了雪山,飞过了云南昆明,又飞到了新西兰……那是他曾经旅行过的地方。其实这是昏迷中对手术、对敷料、对控制体温的各类措施所产生的梦境。等他彻底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到了8月,他先后经历了5次切痂、清创植皮手术,度过了危险期。连医生们都说这是个奇迹,一些治疗的关键时刻,几乎是靠王海滨的个人意志力来决定生死。
因为住在隔离病房,父母也见不着王海滨,他们每天提心吊胆地守在病房外,等消息。只有当王海滨被推出来做手术的时候,他们才能在走道上,远远地看一眼儿子。这一眼不看还好,看了更让他们心碎。王海滨全身上下缠满了纱布,面部焦黑,头部因为浮肿变得很大,这哪里还是自己的宝贝儿子?王海滨的父亲用手机拍了照片,想要留存下来,但他没有勇气看,后来又偷偷删掉了。妈妈整天伤心地哭,晚上回到家也睡不着觉。王海滨是他们的独子,是他们后半生的希望,孩子身上的痛就是父母心上的痛。
王海滨身上没有皮也没有肉,每次换药都像上酷刑,父母看不下去,在一边默默地流泪。倒是王海滨比较乐观,他经常对妈妈说:“别哭,我会好好的,几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意识清醒以后,他还和同学朋友通了电话,和他们相约出院后聚聚。那时的他并不了解自己的情况有多严重,也不明白烧伤的治疗有多复杂。在他看来,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住院,等出院了他就能恢复健康,和之前一样。
9月,王海濱病情好转,转入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照顾了他很久的瑞金医院护士对他说:“你的人生将变得与众不同……”王海滨默默记住了这句话。
到武警医院后,王海滨可以和父母在一起了。那天,他第一次打开电视看了几个月前他救火的新闻,他很认真地看,看到父母接受采访时的伤心难过,看到医生们全力抢救他的紧张场面,他忍不住流泪了。他有点后悔,也有点后怕。如果知道那场火会烧得这么严重,他应该穿一件厚点的衣服,或者拿条湿毛巾捂捂口鼻,做点防范措施,或许就不会被烧成这样,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做水疗时,王海滨看到自己被烧伤的身体。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块好的皮肤,密密麻麻全是洞眼,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肯定得昏过去。俗话说久病成医,王海滨越治疗越明白自己的情况有多严重。身体被烧伤过,肌腱关节都会变形,需要不断地做复健,预防疤痕增生、肉跟肉黏在一起。王海滨的两只手因为在开铁门时候被严重烫伤,完全不成手型了。一度,医生为了防止败血症,提出要把他的9根手指做截肢。王海滨的父亲始终没答应,他想冒险保住儿子的手,这样不至于让他的人生变得更艰难。瑞金医院邀请华山医院的手外科专家,齐心协力抢救了王海滨的手,手术做了4个多小时,一个手掌缝了120多针。
因为这次救火,外界给王海滨颁了许多的奖:“见义勇为”称号、“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平安英雄”、“华漕好人”……很多不认识的市民为他捐款,前期就筹集了166万元。在这种被赞美的声音中,王海滨偶尔会欣慰,会乐观,但是治疗过程中切实的疼痛总是提醒他要面对现实。
王海滨伤后第一次坐起来,他没有兴奋,只感觉到强烈的眩晕,然后他就哭了,这是他第一次思考今后的人生。他才26岁,还太年轻。他不可能指望着外界的“嘉奖”过日子,他必须接受自己不再同于前26年的身体。那段时间,王海滨感觉前路很迷茫。直到有一天,一位60岁的老人来看他,给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原来,30多年前,也是在一场大火中,为救深陷火海的男婴,老人失去了双手和腿,烧伤面积高达93%。经过不懈的康复锻炼,现在的他已经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老人说:“你还那么年轻,只要坚持做复健,会好起来的。”王海滨看到了榜样,渐渐地对康复有了信心。
医生说王海滨没有皮肤,就好像身体到处都是洞,吃下去的营养很快就流掉了,当务之急就是要补充大量的营养,给身体打好底子。王海滨的妈妈每天炖两只鸡一条鱼,送到医院给王海滨补身子。火灾前,王海滨178cm的个子,150斤重。从瑞金医院出来的时候,只剩下100斤。经过妈妈的悉心照顾和一番营养调理后,他慢慢地开始长肉,好不容易长到了120斤。
康复之路艰辛且漫长
2016年1月,王海滨从武警总院烧伤科病房转到了位于松江新城的阳光康复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因为离家比较远,医院特意给他安排了一间有三张病床的单人间。这样,王海滨的妈妈和奶奶也可以住在这里,有家人相伴,王海滨也不会寂寞了。
要过春节了,王海滨很想念家里,过去的大半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房里度过,几乎没有和外面社会接触过。医生体谅王海滨的心情,同意让他回家去住几天。
那天,王海滨很兴奋,忍着伤口撕裂的疼痛,在父亲的搀扶下,一步步爬着楼梯。因为脚后跟着不了地,全身又裹着纱布,他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通往5楼的80级台阶就好似登天一般。楼道里的墙面都粉刷过了,只有在一些小地方,电表箱、水表箱的旁边还能看到之前烧黑的痕迹。大半年没有回家,王海滨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因为怕感染,医生要他们避开人群,所以王海滨是悄悄回家的。可还是有人泄露了风声,邻居们知道王海滨回家,全都敞开着自家的大门,表示欢迎。不过他们很自觉,并没有围上来,而是和王海滨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看到这些老邻居们,王海滨心里很激动。
王海滨10岁起就住在这栋楼里,早就和邻居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楼里的几个老爷爷老奶奶都是看着王海滨长大的。这次他奋不顾身救火的行为,让邻居们在第一时间得救,大家都很感激,也时常想着要为王海滨做些什么。在王海滨仍未脱离生命危险的时期,家里人为让奶奶能安心在家休养身体,暂时向她隐瞒了王海滨的情况。整栋楼的邻居约定保守秘密,同意一栋楼都暂时不接通有线电视。王海滨的父母没空回家照顾老人的时候,邻居们就主动来帮忙,轮流给奶奶做饭,做家务,让王海滨的父母放心不少。温暖的邻里情,因一场大火变得更加融洽,更加贴心。
整个2016年,王海滨是在“手术”和“康复”中度过的。10次植皮手术,身上的肉不知被割下多少块。从好的地方取下一块皮,移植到坏的地方。有时候这里好了,那里又破了。王海滨全身的皮肤只有当时有裤衩包裹着的腹部和大腿根部是完好的,这些皮肤被割了又割。到后来,医生想了个办法,在王海滨的大腿根部植入了一个扩张器,不停往里面注水,来培养皮肤,最大限度增加“可利用皮肤的面积”。而养一个“水袋”,必须长时间静卧,处处小心翼翼。这两次的植皮手术让王海滨吃了不少苦头。
进入到2017年,植皮手术总算做得差不多了,医生建议王海滨先康复,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整形手术。现在,他每天都去健身房,从早上8点半练到中午,午饭匆匆吃几口,接着练到下午关门。因为爱好体育,这些复健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枯燥。唯一的烦恼就是,他的皮肤因为在烧伤植皮以后没有排汗的功能,处于增生期的疤痕组织对周围的环境刺激非常敏感,时常会出现刺痒。白天还好,他有事情可做,能转移下注意力。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经常会被痒醒,感觉身上有很多蚂蚁在爬。妈妈每隔两小时就要起来帮他挠痒。
又是一个春节,王海滨能出门和同学朋友聚会了。奶奶常常拐弯抹角地问他,聚会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心仪的女孩子?这是老人家最关心的事,也是王海滨内心的隐痛。他出事以后,前女友因为承受不了压力,就和他分了手。王海滨苦于无法和她见面,连挽回的机会也没有。王海滨很少再想谈恋爱的事,他明白,依他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有哪个女孩愿意做他的女朋友,也是要委屈人家的。
王海滨时常琢磨那个护士所说的话,今后要过怎样与众不同的人生。烧伤的治疗艰辛且漫长,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做了十几次全麻手术,花了100多万的治疗费,接下去还有好几个整形手术等着他,康复的道路更是遥遥无期……他不断说服自己,要好好面對未来,虽然“残”,但不能“废”,要学习生活自理,不麻烦别人。当然,他更希望以后能回归社会,工作、健身、旅游、结婚……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