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术区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7-05-16 07:01田忠奇胡露露龚忠诚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术区颌面部颌面

田忠奇,刘 慧,胡露露,王 冰,龚忠诚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颌面美容•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术区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田忠奇,刘 慧,胡露露,王 冰,龚忠诚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术区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科室进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术后术区感染的可能因素,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χ2检验。结果:2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术区感染者24例(11.0%)。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值、口腔卫生、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用药及手术方式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术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加强患者营养以改善患者术前白蛋白值,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方式,减少术中出血,加强术后护理,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术区感染;危险因素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研究发生术后术区感染的相关因素。纳入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值、口腔卫生环境(牙周结石Ⅰ°、Ⅱ°、Ⅲ°)、手术方式、术后置引流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抗菌素应用等资料;对比感染病例与所有被调查患者, 分析其危险因素。

1.3 纳入标准:⑴病理明确诊断为舌癌、唇癌、颊癌、口底癌、腭癌、牙龈癌及腺源性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⑵手术方式涉及以下术式之一者:①原发灶行扩大切除术;②原发灶扩大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③原发灶扩大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修复重建术,以上术式依据患者情况选其一;⑶术前未经任何化、放疗;⑷非二次手术患者;⑸术后治愈出院。

1.4 排除标准:①入院后仅行活检术;②未行根治性手术;③合并身体其他部位感染者;④排除因系统性疾病入院患者(如:糖尿病等)。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率:2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术区感染24例,感染率为11%,其中唇癌3例、颊癌7例、舌癌12例、牙龈癌2例(见表1)。

2.2 感染相关因素:引起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感染可能的因素,术前白蛋白值(≤35g/L)、牙周结石Ⅲ°、住院时间(≥18d)、手术方式(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皮瓣修复术)、术后放置引流管、置管时间(≤24h)、手术时间(>3h)、转入ICU时间(>24h)、围手术期抗菌素应用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的分析:单因素分析所得的术前白蛋白值(≤35g/L)、牙周结石Ⅲ°、住院时间(≥18d)、手术方式(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皮瓣修复术)、术后放置引流管、置管时间(≤24h)、手术时间(>3h)、转入ICU时间(>24h)、围手术期用药等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的分析,牙周结石Ⅲ°、住院时间(≥18d)、手术方式(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皮瓣修复术)是独立高危险因素(见表3)。

表1 颌面部不同部位肿瘤术后感染分布及构成比 (例,%)

表2 24例术后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据统计,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术区感染几率1%~15%[2]。本研究中发生术后创口感染24例, 感染率1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术后术区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主要与术前患者营养不良、手术时间、术区置引流管、手术范围较大、住院时间长、患者口腔牙周卫生较差等因素相关[3]。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值(≤35g/L)、牙周结石Ⅲ°、住院时间(≥18d)、手术方式(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皮瓣修复术)、术后放置引流管、置管时间(>24h)、手术时间(>3h)、转入ICU时间(>24h)等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表3 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舌癌、颊癌是发生术后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克热木•阿巴司等[4]研究说明舌癌及颊癌多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的术后感染率高,因采取联合手术导致切口较长较深并伴有多术区,术区暴露时间较长,导致感染风险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腭癌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分析有两方面原因:①腭癌少见淋巴结转移;②术中手术多为切除部分或者全部上颌骨,口腔内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牙龈癌2例感染均为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感染与切口设计复杂,两类切口较长有关。舌癌与颊癌发生术后感染的例数分别占感染总数的50.0%和29.2%,明显高出感染率11.0%,分析与常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需行联合根治性手术导致术区创口面积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侵及组织较多及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术前营养不良、口腔卫生差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有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病质等消耗性体征,导致白蛋白值的降低,造成患者体质较差。据有关资料报道[5],术前体重明显减轻,白蛋白值低于正常值,合并有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术区感染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值(≤35g/L)、牙周结石Ⅲ°为术后创口感染的易感因素。有研究表明[6],术后发生感染血管对于白蛋白的通透性增加及术中出血量的增加均导致白蛋白的再丧失,并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口腔为多细菌共居环境,术中切口亦是二类污染切口,再加上牙周牙结石及牙菌斑导致口腔内术区易被污染,是细菌滋生的温床[7]。

术式复杂,手术时间延长为术后感染的高风险因素。本研究结果分析比较手术方式(扩大切除术+颈淋巴清扫术+修复重建术)、手术时间(>3h)、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术中给予第二支抗生素)有统计学意义。Fasunla 等[8]研究表明口腔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术后感染率高,分析与手术术区较大,结构复杂导致术区难以严密缝合,术中出血较多致术后术区营养供给不足。分析其结果,手术为复杂的综合操作,术中出血造成血容量降低及蛋白质的持续下降,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降低。

住院时间(≥18d)、术区放置引流管、置管时间(>24h)、转入ICU时间(>24h)是导致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的易感因素。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防止术后创口组织液积聚。但术中放置引流管的大小、放置创口内的长度及放置的时间与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郑凌艳等[9]研究发现不恰当的放置术区引流管导致引流不畅,创口内分泌液蓄积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培养基,导致易发感染。引流管做为创区引流,亦是异物存在,如:操作不慎及放置时间过长同样导致术区感染发生。每日引流量小于30ml,引流液清亮可考虑拔除引流管[10]。重症监护室是各种病原菌高度集中区域,危重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随停留时间增长而增加感染的风险[11]。术前结合患者基础病情与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的指征,围手术期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综上所述,加强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从患者基础生化指标改善、术前口腔卫生的改善、围手术期抗菌素预防性使用,面颈部遍布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术后术区渗出组织液多,建立合理有效引流,有必要时使用持续负压引流;术前给予全口腔的牙周洁治术,时间大于3h的手术,术中给予第二支抗生素,一方面给予患者适当的补液量,再者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术后继续应用2~3d。术后关闭创口前,设计引流管的放置,长度应沿切口创缘长度衡量,放置于切口引力侧。虽一般临床设计为负压引流,常因缝合不严密导致负压的丧失,术后考虑接入负压吸引装置以减少术区组织液的积聚。术后关注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有扭转、堵塞等情况,立即给予疏通。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引流液量大需及时更换引流管及负压球,防止因堵塞引起的逆行性感染。术后延缓使用口腔进食的时间,改为鼻饲管全流质饮食[12]。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术区局部情况,对皮温、颜色、分泌物等改变应加以重视,及时对可疑感染进行细菌培养[1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术区进行护理之前必须洗手。为避免交叉感染,多个术区需处理时,间隔要严格清洗双手。

[1]万冠群,巫国辉,李小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6):24-27.

[2]刘燕.2123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3,10(3):223-226.

[3]吴萌萌,李三红,赵珺.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因素分析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5925-5927.

[4]克热木•阿巴司,赵莉,刘慧,等.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2):39-42.

[5]吴佳阳.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

[6]Simon F,Rinaldo B, Neil B,et al.The Safe Study Investigates A comparison of albumin and saline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s [J].N Engl J Med,2004,350(22):2247-2256.

[7]高宇,徐扬,刘怀勤,等.奥硝唑治疗颌面整形术后厌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5):370-372.

[8]Fasunla AJ,Greene BH,Timmesfeld N,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versus therapeutic neck dissection in oral cavity cancers with clinically node-negative neck [J].Oral Oncol,2011,47(5):320-324.

[9]郑凌艳,杨驰,张伟杰,等.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治疗结果的因素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4,30(4):336-339.

[10]王浩,张来健,徐伟,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7):2177-2181.

[11]温泉.郭晓霞等.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21):68-70.

[12]丁国强,蒋红卫,叶英响,等.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4):807-809.

[13]邹虹,欧阳淑园,彭郁林,等.舌癌根治术后前臂转移游离皮瓣温度、颜色的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83-85.

编辑/李阳利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

TIAN Zhong-qi,LIU Hui,HU Lu-lu,WANG Bing,GONG Zhong-cheng
(Department of Oral & Maxillofacial Oncology Surgery, the First Affl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54, Xinjiang,China)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postoperative rate of wound injection in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he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in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of the fl rst aff l 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bout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4. A retrospective survey method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statu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by SPSS 18.0.Results In 218 cas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the infection rate was about 11.0%(24/218).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nalysis,the preoperative albumin values, oral hygiene, postoperative internal drainage time,hospital duration,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and surgical procedure are risk factors for the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Conclusion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 are to strength preoperative nutrition especially to improve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lbumin values,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improve the operation method,reduc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strength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and reduce standing time and reasonabl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oral and maxillofacial;malignant tumor;postoperative;wound infection;risk factors

R139.81

A

1008-6455(2017)04-0067-03

1 资料和方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编号:2014721046)

田忠奇,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412196325@qq.com

龚忠诚,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教授、医学博士;E-mail:gump0904@aliyun.com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并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218例, 其中男131例,女87例,年龄23~87岁。其中舌癌63例、唇癌55例、颊癌42例、腭癌24例、牙龈癌34例,共218例。TNM分期中,Tis期 8例、T1期38例、T2期82例、T3期59例、T4期31例。

2017-02-10

2017-03-17

目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口腔因其解剖结构与鼻腔、咽腔相通,手术切口亦属于污染切口。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式复杂,常常面临术区多、时间长等围手术期临床因素[1]。临床并发术后感染使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复杂化。本研究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2月于新疆医科

猜你喜欢
术区颌面部颌面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牙颌面发育与再生实验技术》出版发行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
影响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术区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钻孔引流改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减少远离术区颅内出血风险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