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衍行
他为什么出国那天就想回来?
——访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广超教授
文/王衍行
隋广超(右二)在瑞典工作时与导师及同事合影
“出国那天,我就想,我要回来,不仅是回国,还要回到家乡哈尔滨。”在东北林业大学办公室,隋广超坚定地说。
隋广超曾是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癌症生物学系副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在美期间,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模型来探索癌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他的研究将有助于攻克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
虽然已经在美国安家,并拥有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团队,但他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来到东北林业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翻开隋广超教授的简历,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纯正的学霸。1983年从哈尔滨第十二中学考入北京大学,随后在北京大学获得了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从1995年到2004年,他先后获得了瑞典卡罗林斯卡(Karolinska)医学院博士和博士后。值得一提的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建立于1810年,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单一医学院之一,学院中有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评审和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后,隋广超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哈佛医学院病理系做博士后,并从2005年开始在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癌症生物学系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综合癌症研究中心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美期间,隋广超发明了以DNA载体为基础的RNA干扰(RNAi)技术。这一技术的创立为许多生物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尤其是对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创新性。目前,这一方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实验室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的常规实验技术,对于人类抗击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随后,他又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从事异常表观遗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关键转录因子(YY1)的功能研究,并论证了抑癌蛋白(SOX7)与肿瘤生长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将为人类治疗癌症奠定基础。
在本领域内的高影响因子国际刊物上,隋广超发表了5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多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他作为项目主持人领导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癌症学会(ACS)等资助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
从科研的角度,隋广超的研究之路并不平坦,他的研究如蛋白(YY1)在癌症发生中的终极作用等也一直在学术界充满争议。
不过有一个信念始终支持着他,那就是要为科学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才智。在他读初中时,父亲就是因癌症去世,这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很大困苦,是母亲和姐姐们供他完成了大学学业。因而,他的目标就是要攻克癌症,让人类的生活更加幸福。“中国是人口大国,这些年癌症也呈高发态势,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让中国百姓更加健康,同时也可以降低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
“其实在国外从事科研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容易。”隋广超告诉记者,作为实验室的项目管理,他不仅要从事科研工作,还要负责四处筹措资金,保证实验室的运行。“说白了,要是你的科研不能吸引投资人的兴趣,可能连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开不出来。”
其实,这也是隋广超回国的原因之一。
“现在中国对于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为科研人员提供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在中国反而能够更加全心全意地投身科研。”隋广超说。
正在隋广超想要回国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时,他在美国的实验室招来了一位本科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博士后。通过这个博士后,隋广超了解到许多东北林业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也了解到这所学校整体的科研环境。
“说实话,东北林业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在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关的表观遗传学领域只是刚刚起步。”隋广超说,“但通过和这所学校各层面的领导沟通后,我发现这所学校的各级领导是有‘雄心’的。而且,东北林业大学在植物药用价值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优势,这也为我所进行的癌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和可以扩展的空间。”
随后,隋广超与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了联系,并在2013年来到学校做学术报告,得到了师生的好评。同时,东北林业大学校领导和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也表示,只要隋广超愿意来东林,一定尽力满足他所有的科研要求。
“学校能够满足我对科研设备的要求吗?这可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隋广超心有疑虑。
隋广超(中)在东北林业大学与实验室里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合影
而东北林业大学表示,在购买科研设备方面,隋广超拥有自主权,可以自己选择实验设备的生产厂家等。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玉花甚至花费100多万元,提前为隋广超购买了几台他所急需的科研设备。
“东北林业大学的校领导特别热情,也特别有诚意。”隋广超说,“学校党委书记吴国春多次通过见面和电话与我交谈,关心我生活方面的需求。而生命科学学院李玉花院长也经常和我通话,和我探讨我去东林后的科研发展方向和实验室平台建设等问题,有的时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学校的诚意感动了隋广超,2014年年初,他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实验室条件和生活,回到了家乡。而东北林业大学也行动迅速,50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很快到账,为他打造最好的实验室科研平台,甚至有许多设备比隋广超在美国实验室使用的还要先进。
如今,隋广超来到东北林业大学已经两年多了,他不仅在科研方面不断突破,还积极利用自己在众多世界级名校所学习到的科研知识和科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和青年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科研实践。
2014年,在隋广超与其他老师的指导下,该校一个本科生团队获得了该年度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银奖,这是东北林业大学首次参赛就获得的佳绩,也是黑龙江省内高校获得的最好成绩。该大赛被誉为生物分子领域大学生最高级别的比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涉及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有来自全球各大洲40多个国家、245所知名高校参加,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等世界顶尖学府的代表队。在2015年,隋广超再次率队到美国参赛,又斩获东三省所有参赛高校中唯一的银奖。
隋广超的一位博士研究生说:“隋教授不仅从专业上给予我们指导,他每一堂课的讲授内容都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他以言传身教来展示给我们一种‘克服困难、潜心钻研、不实现目标不罢休’的科研工作精神,这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黑龙江有许多科研能力很强的高校,每所高校都有不同的科研设备和不同领域的科研人才。”隋广超说,“要想让更多科技人才将目光投向黑龙江,就必须在科研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建设更多的科研平台,这就需要资源共享。”
隋广超建议,黑龙江省应该立足现有条件,打通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栅栏”,让科研设备共享,让科研人员互通,通过集团作战的方式,利用黑龙江独特的自然资源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广超教授
同时,隋广超建议黑龙江省应该建立一个科研工作者交流的平台,形成一种专业交流的机制,“这种半官方、半民间的学术沙龙,不但可以进行学术交流,还可以促进合作,提升各个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术氛围,也会吸引更多有志于科研的人来到黑龙江。”近期,隋广超建立起了一个名为“生物医学科学家群”的微信平台,由100多位省内生物医学界工作者加入,其中包括省内大学相关学院的院长、长江学者、著名教授和省内名医等。他们已经以此为基础举办过学术报告,大家也通过这个平台寻求科研合作资源和信息共享等。相信这些活动能够对黑龙江今后的科技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隋广超和他的团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附其时而不失其称则成”,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熟悉中国,更了解世界。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他们在黑龙江这片沃土上创造出傲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