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ZOOM
聚焦
华强北电子市场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市场,文章认为,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硬件和制造业创新中心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4月6日刊发题为《深圳是创新温室》的文章称,中国很大一部分创新是由珠三角的企业实现的,深圳对人口自由流动没有什么限制,劳动合同宽松,不歧视外地人。政协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徐友军的结论是:“人是深圳最大的增长源泉。”
在1980年至2016年期间,深圳的年均实际GDP增幅为22%,目前保持在2万亿元人民币。深圳南山区有大约125家上市公司,综合市场价值接近4000亿美元,该区的人均收入超过香港。不同于拥有众多一流大学的北京,深圳只有少数几所不知名的高校,可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那么多毕业生涌向这座城市,他们在深圳人口中的比例超过北京。
深圳的研发支出占GDP的4%以上,是中国大陆平均水平的两倍,在南山区这一比例超过6%。大部分资金来自私企。深圳公司申请的国际专利超过法国和英国。
文章称,研究深圳创新的最佳途径是通过深圳创新型企业的视角进行研究。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没有创新能力这一普遍看法。
中国很大一部分创新是由珠三角的企业实现的,它们一直在向更高的附加值转移。过去完全依赖进口技术和配件的当地公司已经开始致力于自主发明和技术。如今,深圳吸引许多热衷于研发新技术的企业家,创新者正在把整个珠三角变成一个先进的制造业集群。许多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办事处,以便紧跟最新趋势。
深圳改写规则的另一个途径是鼓励开放创新。在西方,企业创新通常是一个秘密的、自上而下的事情。深圳的许多工厂最开始是通过聪明地仿制西方商品,这导致外国人蔑称当地人只是抄袭者。“这是不对的。”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主任李大维说,“抄袭者已经变身为一个合作和快速学习的供应商和工厂的强大生态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带着一个想法来深圳,把想法变成样机、测试、制造,然后以合理的价格推入市场。”他认为,硅谷沉迷于发达国家的问题,但中国的开放创新者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对从保健、污染到银行业等各种问题的经济实惠解决方案。
文章称,深圳在驳斥“中国抄袭”这个过时谣言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超过中国大陆任何地方,这里已经成为全球硬件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来源:参考消息网,2017年4月19日)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26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法务省将使在信息技术和医疗等领域拥有高级技术和知识的外国人更易获得“在留资格”。除了放宽日语考试的加分条件之外,还将日本国内外指定大学的毕业生纳入优待对象。以亚洲为中心,全球范围内优秀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日本将构建更适宜外国人工作的环境。
本次调整了旨在促进接收外国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等“高端人才”的制度。该制度通过访日前的学历、职业经历和年收入等计算积分,将70分以上者认定为高端人才。只要获得认定资格,即可享受5年的在留期限、配偶就业等优惠措施。
积分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16年10月,获得认定的人员达到约6300人。日本政府力争到2020年认定1万人。
综上所述,迄今关于城市绿地与旅游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较少.旅游数据以入境旅游收入为主,截面数据居多,同时绿地指标选择单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淮海经济区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该区域绿地对旅游的影响,以期为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绿地建设提供借鉴.
由于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政权上台等,欧美地区的保守倾向越来越强烈,日本将借此机会争取优秀人才。(来源:环球网,2017年4月26日)
“要真正实现对外开放,吸纳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持续加强海外人才配套服务是关键”。知名华人学者方涛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题为“移民、侨民和贸易:经济发展与一体化的驱动力”的讲座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近期,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或出台新政上调移民门槛,或显露出收紧政策的趋势,引发公众热议。
作为世界银行“移民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方涛长期关注国际移民课题。他表示,多国调整移民政策的同一时期,中国则在提升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度、放宽中国“绿卡”门槛等方面持续改革。此消彼长,为中国引进人才营造了有利氛围,“短期内对中国而言是很好的机遇”。
不过方涛也指出,从长远看来,可沟通两国关系、促进技术和信息交流、具备商业网络,特别是可激发创新创业驱动力的高端人才,仍是各国争夺的重要资源。
作为湖北省“楚天学者”及四川省“千人计划”入选者,方涛充分肯定中国近几年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的突破。他表示,包括“千人计划”在内的引才政策具有非常大的象征性意义,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心。
方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使之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助力,关键之一在于加强海外人才配套服务。现阶段,来华外国人才的签证、居留、就业、入籍等行政手续,仍牵涉不同部门,而在发达国家,外籍人才办理证件都是由一个政府部门受理,如美国公民与移民服务局、澳大利亚移民和公民部、日本厚生劳动省、韩国就业和劳工部。(来源:中国新闻网,2017年4月26日)
4月18日彭博社报道,在法国商学院(INSEAD)周二发布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中,新加坡仅次于瑞士位居第二。澳大利亚是除新加坡外唯一一个登榜前十位的亚太国家。
该指数衡量的是一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为人才提供成长机会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以及发展全球性知识和职业技能、技术技能的能力。排名靠前的国家共同具备一些关键优势:弹性就业政策、良好的教育体系及技术能力。
新加坡政府正着眼于打造区域性高科技中心,帮助小企业采用新技术,为员工再培训提供支持。在实施限制移民政策的同时,新加坡正推动清洁工等一些低技能岗位的自动化。
“数码科技有助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为企业和人才创造连接全球市场的通道,从而获得超越自身体量的表现。” 帮助编纂该指数的新加坡人力资源领导力研究院(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首席执行官Su-Yen Wong表示。
相比之下,亚洲一些大经济体在该指数的排名则低得多,其中中国排名第54位,印度排名第92位。
“吸引人才的能力是中国和印度面临的一大挑战,他们都面临着本地高技术人才移居海外工作的问题,”INSEAD编纂全球指数的执行理事、该报告的编辑之一Bruno Lanvin表示,“要想提高吸引力,这两个国家可以进一步改善政策和市场环境。” (来源:新浪财经,2017年4月18日)
新加坡在法国商学院发布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其吸引人才能力居于亚洲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