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平原水乡
——浙江平原绿化行动纪实

2017-05-16 03:14撰文何晓玲周剑
浙江林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覆盖率平原绿化

■撰文/何晓玲周剑

绿满平原水乡
——浙江平原绿化行动纪实

■撰文/何晓玲周剑

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浙江省林业厅向社会发布了最新的全省森林资源公告。据监测,2015年,与上一年相比,浙江省森林面积增加10.35万亩,森林蓄积量增加1688.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上升0.05个百分点,连续几年实现“三增长”。这其中,平原绿化工作功不可没。仅2015年,平原地区四旁植树蓄积就达1199.55万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年增幅为5.81%,远高于全省活立木蓄积的增幅。

绿化补短板重点补平原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早在本世纪初就全面消灭了荒山,山上从来就不缺林。但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生产生活密集的平原地区,却缺林少绿,是全省绿化的洼地,生态的短板。至2010年,全省平原绿化面积仅为677.7万亩,平原区林木覆盖率1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平原绿化,提高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让百姓能够真切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民生任务。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决策部署,全面启动“1818”平原绿化行动,并在多个重要文件中,把“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平原绿化面积稳步提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力争新增平原造林180万亩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以上。围绕这一目标,全省上下齐心协力,至2013年就提前两年超额完成行动任务。在此基础上,2014年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部署,提出新的建设要求:到2017年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力争达到19%以上,到2020年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6年底,全省再次提前实现阶段性目标。

数据变化实实在在,环境变化更是真真切切。一条条树影婆娑的生态大道,一片片花木扶疏的滨河绿地,一排排绿色掩映的农家村舍,从东海之滨到浙西山麓,从杭嘉湖平原到瓯江两岸,处处绿满平原水乡,一派生机盎然。“平原绿化”,让浙江城乡“绿意丛生、林丰景美”,使诗画江南更富魅力。

书记抓绿化一任一任干

“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是治国之大计、发展之要策、惠民之善举。”自2010年起,省委书记夏宝龙倡导并连续8年每年召集20位县委书记,召开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这在浙江林业历史上前所未有。他始终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定力,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持之以恒改善生态。在省委书记的直接推动下,各地形成了“县委书记抓绿化”的良好传统,平原绿化成为各地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全省连续7年举办“县委书记谈平原绿化”节目,先后有40多位县(市、区)书记,走进电视台接受专题访谈,畅谈绿化新理念、新思路,引领社会新风尚。

省政府、省政协更是具体部署抓落实。省政府提出了“四边三化”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的绿化,并召开专题会议抓检查督促。省政协连续9年在全省“两会”期间召开关注森林工作会议,政协主席带头推动全省关注森林活动。党政带头,上下联动。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平原绿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盘谋划,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每年各地各部门都积极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引导社会大众“植绿爱绿护绿”,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平原绿化的浓厚氛围。

点面重统筹城乡融发展

平原绿化,点多面广,城乡兼具,水陆皆需;重在改善生活环境,融合城市绿化于一体。建森林城市(镇)、森林村庄,打造绿化通道,构筑各类防护林,遍植珍贵树,近年来,浙江全省各地通过点面结合,多点开花,齐头并进,以平原绿化行动,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的高度融合。

各地围绕和谐宜居的目标,大力营造立体绿化、生态绿地、城市片林和环城林带,着力营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效益的城市森林景观,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至2016年底,全省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12个、省级森林城市69个、省级森林城镇316个。全省建成省市县三级绿化示范村5657个、森林村庄7727个。柯桥区大手笔实施增量扩绿、提质改造,形成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融”的森林城市风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3.29%。诸暨市按照“绿在村中、村在画中”的标准,快速推进以东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香榧森林公园、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五泄省级旅游度假区等为核心的全市东南西北四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

绿道绕城走,人在景中行。各地以高速公路、国省道、江河两侧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开展森林通道建设,全省累计建成森林通道里程2.52万公里。沿海防护林、农业林网则犹如“绿色长城”,在浙江大地构筑起一道集防护与景观于一体的绿色屏障。目前,全省累计建成50米宽以上基干林带964公里,建成农田林网20万亩。瑞安市先后启动东部海岸和飞云江基干林带建设工程,建成基干林带37.5公里。玉环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8%,做到“林成网、树成行、不缺株、不断档”。

绿起来更要富起来,浙江坚持平原绿化与兴林富民同步、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的方针,通过“苗林结合”,以苗木产业带动城乡绿化大发展。把开展“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省生态建设、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藏富于地、藏富于民。2016年,全省已新植珍贵树2100万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各地积极行动,认真实施,取得实效。港湾之间的象山县,积极鼓励浙商绿色回归,引进资金2.5亿元,发展花卉特色产业3000余亩,示范带动农户500余户。景宁县坚持绿化彩化并重,种植珍贵彩色树种60余万株,总面积达1万余亩,建成了一批“窗前有花、院内有果、村边有树、路边有荫、四季多彩”的畲乡特色小镇。

马尾松王

创新破难题机制作保障

一项大工程的实施,需要有各项机制作保障。浙江各地大胆创新,从资源、土地、考核、管护等各方面创新机制,破解难题。

从省到县,各地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良性互动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自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绿化资金554亿元。用地方面,将绿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明确土地性质、权属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流转、租用、征用等多种方式,统筹解决。如瑞安市以每年每亩500元的标准向农户租地,用于56省道绿化,租用期限20年,期满后林木归农户所有,既有效解决用地问题,又保护和增加了农民的收益,生态与社会效益取得双赢。

督查考核方面,除专项督查外,各地还建立了通报和问责约谈制度,做到重点督查和常态化管理相结合。长效管护机制方面,坚持建管并重,依法保护和巩固绿化成果。如舟山市普陀区推行全程设计、监理、跟进“大养护”措施,既注重数量,又注重质量,实现建一批、绿一批、亮一批。

回首走过的路,平原绿化行动,让浙江大地绿色葱茏,花团锦簇,天蓝水清,环境宜人。站在新起点,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依然迫切,浙江将继续深入推进平原绿化行动,确保提前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平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以上”的目标任务,为浙江创造一个更加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覆盖率平原绿化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朱屺瞻《绿化都市》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电信800M与移动联通4G网络测试对比分析
我爱绿化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