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摘要: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化肥、农药使用不科学,导致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农业环保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农业环保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保;问题;对策
息县,一直是河南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被誉为“中原粮仓”。如何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小康。面对这一命题,息县从农业发展的源头入手,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夯实农业产业载体,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探寻农业农村变革发展的新路径。但随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经威胁到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好农业环保面临的问题,促进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环保面临的问题分析
1、水源土壤遭受到破坏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这些农资产品如果使用不科学将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最近几年,尽管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但是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一直改变不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他们思想中大量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见到病虫害发生就应该使用农药防治。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对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土壤板结化严重,保水能力下降,氮元素含量增加,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陷入了越施肥产量越低的怪圈。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得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到严重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农业土地资源严重流失,沙化严重,使得农业耕地资源开发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1]。
2、农业生态平衡遭受到破坏
生态平衡是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生物、微生物系统却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杀死了土壤微生物和田间的害虫天敌,土壤呼吸能力下降,有机质养分分解能力不足,导致养分不能正常供给,从而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生长。此外,使用农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威胁,但是田间天敌消失,病虫害耐药性增加,常常导致病虫害大面积爆发而药物防治效果逐渐下降。
3、农业废物污染严重
现代农业和畜牧养殖业逐渐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种植和养殖效益进一步的得到提升,但是畜禽粪便和尿液的处理存在很多不科学之处,粪便随意堆放,对空气、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粪便中的一些有害微生物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秸秆利用还不是很充分,虽然最近几年,我们在积极推行秸秆还田技术,但是整体的推进速度较差,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依然比较严重。
二、农业环保问题的解決对策分析
1、加大农业环保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农业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册、标语等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业环境法律法规、现代农业新观念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安全用药、无公害农产品消费知识,大力普及城乡居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本知识,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业环保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业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普及农业环保知识,增强群众的农业环保意识[2]。
2、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
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工作作为创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抓手,立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实用技术,引导农民按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操作,科学施肥,规范用药,加强“三品”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小麦、玉米等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积极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同时,积极推广科学种植、养殖,依靠科技尽可能地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当中,彻底克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
3、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村容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积极配合乡镇制定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加强农村河流水质、空气质量的监测与监管,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提倡使用安全化肥、无毒农药,鼓励回收农用地膜,减少农业污染。积极配合农业部门推广生态立体种养和资源综合利用,从源头及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重点从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方面入手,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引导农民正确、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及时消除废弃农药瓶、农膜对土壤的污染,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轻环境污染[3]。
参考文献
[1] 字朝华. 办好农业环保产业 促进农业环保事业发展[J]. 云南农业,1998(06).
[2] 席 磊,邓小莉. 高职院校农业环保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3] 夏爱军,张新国. 农业环保产业 商机悄然出现[J]. 环境导报, 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