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芳
晨曦刚刚露出稚嫩的脸儿,刘奶奶的篱笆前就有个娇俏的身影在探头探脑。她是十岁的小丫,今年上小学三年级。
小丫轻轻推开篱笆门,轻手轻脚走到窗前,踮起脚尖向窗内张望。透过窗帘的缝隙,看到刘奶奶还没有起床,她捂住嘴巴轻轻笑了。轻手轻脚返回到篱笆门前,从肩上拿下书包,拉开拉链,里面的一串串喇叭花眨着新奇的眼睛望着小丫。小丫拿出一串喇叭花仔细地缠绕在篱笆上,又拿出一串缠绕在篱笆上……不多会儿,篱笆就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喇叭花。
太阳升起来了,暖暖的光照在喇叭花上,喇叭花的笑脸更加灿烂了。“吱呀”一声,刘奶奶推开了房门,小丫赶紧抓起书包躲到篱笆外。刘奶奶拄着拐棍去鸡窝把鸡放出来,又去给花浇了水,忙活完这些,她站在阳光下四处打量院子,充满疑惑地朝篱笆门走来。小丫紧紧捂住嘴巴,脸上的笑挤满了眼窝。
“喇叭花开了啊,真好看。”刘奶奶自言自语着,伸手抚摸着喇叭花,眼神里满是爱恋。喇叭花是刘奶奶最喜欢的花。
望着喇叭花,刘奶奶又想起当年。那是1945年,19岁的她送心上人柱子去参军。几个月后,柱子托人捎回来一封信,拆开信封,信纸上没有一个字,只歪歪扭扭画着一朵喇叭花。柱子的意思她懂,柱子这是在部队当上小号兵了。此后,一直就喜欢喇叭花的刘奶奶更钟情喇叭花了,她家的房前屋后栽满了喇叭花。
不久,传来柱子所在部队南下打仗的消息,刘奶奶日夜为柱子祈祷,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喇叭花上,每天早上看到喇叭花好好的,她就像听见柱子在发起冲锋的时候,一次次吹起胜利的号角,相信柱子一定安好。
三年。五年。十年。喇叭花年年绽放,柱子却再也没有回来。刘奶奶固守着老屋,执着地等待,一直没有嫁人。
想到此,刘奶奶轻轻叹了一口气,扯起衣襟轻轻擦去眼里的泪,又用手摸摸喇叭花,微笑着转身往屋里走。
小丫刚直起身子,一抬头,刘奶奶出现在她面前。小丫禁不住喊了一声:“呀!被发现了!”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小丫,这是你给奶奶采来的喇叭花吗?”
“不是。哦,是。”
“你怎么知道奶奶喜欢喇叭花的?”
“是,是……我不能说。我答应过不说的。”
“不说是吧?”刘奶奶扯下一串喇叭花扔在了地上,十分生气。
“奶奶,您别生气,我说,是爷爷告诉我的。”
“爷爷?你爷爷不是几年前去世了吗?”
“我爸爸前几天刚领回来的爷爷。他迷路了,爸爸下班碰到他,就把他带到我家了。”
“哦,小丫好福气,多个爷爷疼你了。”刘奶奶说着搂抱住小丫。小丫是个苦命而又幸福的孩子。小丫是个弃儿,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爸妈是她的养父母。养父母很爱她,待她如同亲生。
小丫回到家,跟爺爷说已经把喇叭花在刘奶奶家的篱笆上“栽”好了,爷爷伸出左手给她点赞,小丫伸出手抚摸着爷爷右边的空袖管:“爷爷,你的右手臂去哪儿了?”
爷爷用左手把小丫搂进怀里,给她讲那个遥远的故事:在南下的战斗中,他无数次用高亢激昂的小号声激励战友们勇猛杀敌。有一次,一场战斗双方僵持了两天两夜,眼看着就要弹尽粮绝,战士们都有点泄气。再一次向敌人发起进攻的时候,他跑到一处高地,忘情地吹响了冲锋号,被敌人的枪打中了右臂,他忍痛坚持着,依旧把号声吹得高亢响亮。战斗胜利了,他的右臂没有保住,但他很自豪。后来他随部队转战各处参战,又失去了一只眼睛。解放后,他一直在遥远的异乡,他不想让亲人看到他残缺的模样。就这样像消失了一样过了几十年。他一直未娶妻。他的心里、梦里时时刻刻有喇叭花绽放。花儿忘不了根。他踏上了回家的路……
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了刘奶奶家的篱笆前,左手爱怜地抚摸着那些喇叭花,这些喇叭花是他在夜深人静、思乡情切的时候,用彩色的纸折叠成的,破了叠,再破再叠,喇叭花始终盛开着,陪伴着他。
“柱子……”刘奶奶轻声呼唤着他的名字。
喇叭花嫣然含笑,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鲜亮、斑斓,似一首怦然心动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