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塘小学“鹅卵石文化”三部曲

2017-05-15 18:44王慧英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鹅卵石创作家长

王慧英

一、秉石天性,以石育人

《义乌市小学各学科教学规范(试行)》中提出:鼓励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亲历亲为,在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等真实的活动中,经历研究探索的时间过程,获得切身体验和经验。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秉石天性,以石育人”,这是东塘小学鹅卵石文化的明确指导思想。山区多石头,山区的孩子很淳朴。看到鹅卵石(图1),人们自然就想到它的坚强、朴实,而这也真是现代孩子们所需要的品质。缘于地利,金校长于2012年提出并开设鹅卵石文化课程,意在让学生学习鹅卵石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像鹅卵石一样坚强、朴实、善良,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寓教于乐,花开有声

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这是东塘小学鹅卵石文化创作活动的重要理念。自从开设鹅卵石文化课程,学校先由美术教师带领大家进行创作,以各种画为主。没有鹅卵石,老师带领学生到溪边去捡,有的赤着脚在水里走来走去,寻找一块令自己满意的石头;有的两两为伴挽着裤腿,涉着水,俯身捡拾,甚是快乐;有的三五成群在岸邊挑自己宝物……捡来石头后,先清洗,然后构思,再进行创作。创作时用丙烯做颜料,学生在各色颜料和各种鹅卵石中寻找到了许多快乐,涂抹出许多富有童趣的作品,有的依照鹅卵石的样子,有的赋予鹅卵石全新的画面,花鸟虫鱼人物各色都有,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图2)。

学校的鹅卵石文化创作方式和陈列方式多样化。由最初单一的儿童画,到现在的书法、拼画、3D画等,创作的形式越来越多,陈列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从教室到走廊,从长廊到陈列墙,从教室到寝室,只要看得见的地方就有鹅卵石作品。鹅卵石作品在学校中随处可见,鹅卵石已经成为美丽校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鹅卵石文化坚持开展主题月活动。近几年,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月活动------传统节日主题月,我爱足球主题月,学雷锋活动月,安全教育主题月,记住父母的生日主题月,书香浸心主题月等,每一次活动都让学生在鹅卵石中有所收益。

走进传统节日的创作,学生先了解节日的习俗、特色等,再创作出和节日相符合的作品。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中国节、灯笼、粽子、月饼等都表现了孩子们对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喜爱。

各种主题月都很有趣,学生们各显神通,把自己对主题的理解通过画或书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临门一脚的勇猛和张扬的个性凸显在石头上,连石头都像是有生命似的在跑动着。

安全教育主题月的创作的题材就更多了,学生们把自己眼中的安全演绎到石头上,那一道道斑马线,那一个个救生圈,那一辆辆消防车跃然石上,告诉同学们把安全时刻放心中。

更有意义的是家训家风、记住父母的生日、书香浸心主题创作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了家训家风的重要性,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体会读书的乐趣。特别是记住父母的生日活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作品,家长们都很认同学校的活动,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增进了情感。有一位老爸满脸笑容告诉我:“女儿不知道我们的生日,今天她知道了,还说以后要给我们过生日。”有一位学生这样说道:“以前都是爸爸妈妈给我过生日,以后我给爸爸妈妈过生日。我妈妈很喜欢一条项链,等我有钱了,我一定买给妈妈。”朴素的话语流露出真情。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仅增强了亲情,还弘扬了民族精神,增进了学生的民族意识。

学校开展的活动很多,有的是班级展评,有的是全校展评,还有的是请家长们一起参加的。春节后,学校组织了一次“走进传统节日——春节”鹅卵石作品大型展评活动。每个班级都挑选出最好的作品布置在操场上,让全校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打分评价,评选出创作优秀的个人和班级。每个班级展出的作品都十分精美,有的作品充满喜气,有的作品充满童趣,成为孩子们一次快乐的视觉盛宴。家长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打分,不亦乐乎。家长们的参与程度完全超乎学校的预料,几乎每个学生的家长都来了,而且有的还献计献策,对学校鹅卵石文化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学生们的作品充满了童趣,美术老师的3D作品很逼真。宣老师是学校的美术老师,他画的3D效果的动物,真可以假乱真。那展翅的蝉翅薄如纱,脉络分明;那百足蜈蚣,好像向着你爬过来似的,让你退让不已;那强劲的螃蟹,横行霸道;那猫,分明就是老舍笔下那只淘气的小猫……宣老师的3D画为鹅卵石输入新鲜的血液,学生们在他的带领下俨然成了小小动漫家了。

除了学生、老师创作外,金校长也乐在其中。金校长是鹅卵石文化的开创者,是书法爱好者,学校长廊大鹅卵石上是校长亲自书写的,“二十四孝”,“二十四节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作品用大小篆书书写,充满古意。金校长在书写的时候,学生们里外三层围观,不时和同学讨论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有的请教校长,有的和同学依样画葫芦猜测着。校长的这些作品,学生们每天来回都能看见,静静地熏陶着学生。

鹅卵石文化是少年宫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规定在每周五下午统一举行,同时上交教案、作品、活动图片等。鹅卵石文化活动还走出校门,走向农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学校还应邀在大畈村成立了鹅卵石文化创作基地,为开发大畈村的旅游添砖加瓦,也为鹅卵石文化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图3)。

三、不忘初心,持之弥坚

聚沙成塔,五年的坚持,东塘小学的鹅卵石已初放异彩,得到越来越多的点赞,也受到越来越多媒体的关注。2016年11月,《义乌商报》记者对学校鹅卵石文化创作进行了专访,并刊登了以《山里的石头开出“艺术之花”》;《浙中新报》也对我校的鹅卵石文化创作做了报道,题为《“孝善”花开——东塘小学开展鹅卵石文化主题创作活动》;《浙江教育报》刊登了以《义乌东塘小学的石头记》为题的报道,12月《浙江教育报》再次对我校进行报道,题为《“孝善”文化搭起家校沟通桥》。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是对学校坚持的肯定,是对鹅卵石文化的肯定。学生在一次次的创作中,受益匪浅,学生学会了孝敬长辈,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善良……历经五年,学校始终不忘最初的育人理念——以石育人,开展以鹅卵石为载体的主题月活动,鹅卵石文化课程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2015年,《鹅卵石文化》被评为义乌市精品课程,《拓展课程背景下的鹅卵石文化研究》获义乌市课题研究二等奖。今年3月,学校鹅卵石文化作品应邀在市展览馆展出。五年的坚持开出了美丽的鹅卵石之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做好这块小小的鹅卵石,把鹅卵石文化创作的三部曲唱得更快乐、更优美、更精彩。

猜你喜欢
鹅卵石创作家长
会说话的鹅卵石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鹅卵石里的中国风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上庄村,在鹅卵石上打坐
家长请吃药Ⅱ
创作随笔
你会后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