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和文艺片结合得相当完美的影片,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之外,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电影中相得益彰的配乐。姜文导演为这部影片的配乐花了很多心思, 他邀请了国内著名作曲家舒楠和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为影片配乐,影片中的音乐大部分为作曲家舒楠的原创, 主题音乐则运用了久石让的 《太阳照常升起》。整部电影中的配乐都非常自然朴实,感染力很强,能够很好地控制电影的节奏,而且非常契合电影的主题,可谓与电影剧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音乐魅力的自然朴实
真实自然的音乐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往往能够深深打动人心,产生情感共鸣。《让子弹飞》电影中的主题曲《太阳照常升起》就显得非常朴实无华,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让子弹飞》的主题曲《太阳照常升起》是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的作品,这首曲子的风格不同于久石让以往的作品,听起来比较雄壮,开头的小号好像描述了一位要上战场的雄赳赳、气昂昂的男子,接下来大提琴的琴声哀怨低沉,似乎是在描写一位明媚动人又略带忧伤的女子,就像一个人刚强的外表下有一颗柔软、容易受伤的心,总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正是大多数人内心的真实感受,生活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人们不得不戴上坚强的面具来保护自己,每当一个人时又感到无助,希望有人来安抚自己,这种淡淡的痛苦每个人都会有。久石让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用自己的作品直击人们内心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听后不禁潸然泪下。在曲子的最后,久石让打破了那种悲观和被动的基调,更换为另外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格,重新激昂起来的音乐给人一种浴火重生的希望,让一切都变得美好了起来。
简单的音乐中隐含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音乐的最大魅力就是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用语言和肢体动作都无法表达的情感,把人们带入到灵魂深入畅游。《太阳照常升起》这首曲子牢牢抓住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让人们产生同样的情感共鸣,人们在欣赏电影剧情的同时,随着音乐的旋律被快速地带入到电影之中。
音乐与剧情的完美结合
电影中的音乐往往能够很好地配合电影的叙事,并且能够修饰电影的情节,可以随着电影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用音乐的变化来控制电影的节奏,完成电影意义的传达,带给人们以极大的享受,所以说电影和音乐是不能分割的。
《让子弹飞》中有很多插曲的运用都非常巧妙,非常契合电影的主题。电影中第一次出现久石让的《太阳照常升起》时,张麻子的阳刚和勇猛就立刻凸显了出来,这是单单靠台词和个人表演表现不出来的效果。接着随着小号的吹响,张麻子带着兄弟们冲锋陷阵的场景在人们眼前展现出来,激昂的音乐顿时让眼前的一切充满了胜利的味道,也预示着即将有一场激烈的战斗在等着他们。张麻子进入鹅城之后,自己的六弟就被黄四郎设计害死,张麻子和六弟情同父子,闻听死讯,张麻子悲痛欲绝,这时的音乐低沉哀婉,把汉子柔情的一面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张麻子侠骨柔情的一面通过音乐充分地体现,人物形象也显得更加鲜明和立体。接下来,张麻子决定为六弟报仇,并且把赎金分给了乡亲们,此时的音乐背景悠扬欢快,表现出大快人心的情感。随后,音乐逐渐由弱到强,慢慢推动故事向高潮发展,张麻子出城剿匪遭到黄四郎伏击,汤师爷中了埋伏被雷炸死了,张麻子又重新回鹅城找黄四郎一决雌雄。画面的变换和音乐的层层加强把整部影片的剧情推向了高潮,此时的音乐也达到了顶点,这时的音乐震撼人心、穿透力极强,直到最后乡亲们一起攻入黄四郎家时才结束。音乐不断加强、不断转调和升级,直到结束,感染力都非常强。
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它能够调动人的所有感官,能够给人们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电影是一门多种元素综合在一起的艺术,电影不能脱离音乐,音乐不仅能够烘托电影的主题,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音乐对电影氛围的渲染
电影艺术离不开音乐,音乐能够为电影制造局部或是整体的特定气氛和基调,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深化电影的视觉效果,增强电影的感染力。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的整体气氛就是悲情,坚强雄壮的外表下隐含着淡淡的忧伤,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跟剧中的人物设定和时代背景有关,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官场黑暗,人民苦不堪言,而张麻子又是一个想要济世救人的土匪,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似乎已经注定的悲情结局,不禁让人们为当时的社会悲伤,为当时的英雄难过。所以,电影插曲的选定也以悲情为基调,这部电影中开头和结尾都用的是《送别》这首插曲。《送别》是一首广为华人传唱的歌曲,这首歌创作于民国时期,为李叔同所作,这首歌曲意境优美空远,给电影的开头营造出凄凉的氛围:空旷的高山,萧索的郊外,人们期待着一个悲情英雄上场,契合了电影的悲情主题。悠扬空灵的声音把人生无常和笑看浮云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表达了出来,一切皆成空,此去不知何时是归程,且用一曲《送别》当成前路的寄托,為英雄助威呐喊。大的基调奠定之后,就是局部氛围的调整,例如电影中人物的语言多是四川方言,电影中的景物和环境也以四川当地风情为主,电影中出现了一首由作曲家舒楠创作的《算逑》,“算逑”在四川方言里是“算了吧”的意思,仅一首歌曲便渲染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同时,电影主人公张麻子又是一个“土匪”,土匪与恶霸的冲突和见面,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下却用了轻佻诙谐的插曲《算逑》,给人一种玩世不恭、漫不经心和俏皮捣蛋的感觉,这正符合剧中物的性格特征和所设定的匪气十足的人物形象,也给这部分剧情蒙上了黑色幽默的面纱,嘲讽味十足。在整部影片中,《算逑》这首插曲算是独树一帜,跟粗犷刚硬的风格完全不同,给影片增加了一抹亮色。
当然,这部电影的主旋律还是以慷慨激昂为主,电影中运用了插曲《波基上校进行曲》,这首曲子由英国作曲家奥尔福德创作,整首曲子的节奏感非常强,在电影中运用在出征告众之时,给这段剧情制造了欢腾热烈、仪式感和使命感强烈的气氛,衬托出场面的滑稽和怪异。电影主题曲《让子弹飞》的开头就是子弹上膛的声音,似乎预示着一场好戏即将上演,在歌曲的中间也夹杂着子弹上膛和打枪的声音,给人一种非常新奇的感受,歌曲的最后是蛋壳落地的声音,干脆利落,在人们的脑海里塑造出一个飒爽英姿的英雄形象。主题曲的歌词也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展现出英雄浴血沙场的悲壮场景。《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中所使用的插曲极强地渲染了电影的时代背景、地方特色以及人物心理,起到了为影片增光添彩的作用。
《让子弹飞》用音乐抓住了观众的心,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再将电影中的意境推向极致,给人们呈现了一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千 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