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故里云浮新兴游记

2017-05-15 18:34越声
小演奏家 2017年5期

越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里,一千三百多年的禅宗文化在新兴传承不息,福泽华夏,并辐射世界华人文明圈,因而新兴素有“中国禅都”的美誉。

千年古村,圣地之门

说到广东的名人,六祖惠能算是名气极大的一个,他凭着过人的胆识和超凡的智慧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教派,和孔子、老子并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其成就举世公认。

惠能的足迹遍布广东省内,其故里新兴县龙山的国恩寺及报恩塔、有着“禅宗祖庭”之称的韶关南华寺、剃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隐居之所怀集六祖岩及四会扶卢山等,如今都名扬海内外。此行我们来到了夏卢村,这里是一代圣贤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夏卢村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公元638年农历二月初八,一男婴呱呱落地,他就是惠能。惠能三岁时父亲过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并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前往湖北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惠能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并成为其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著名的诗偈就出自惠能之手。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匿于猎人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圆寂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但是惠能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惠能的核心思想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说,一是顿悟成佛说。

不知不觉间,眼前这个小村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口就是惠能故居,如今保存尚好,门额上书“圣地之门”,门联为“圣地一花开五叶,门庭三宝朝万年”。院門内是六祖惠能纪念堂,堂上书有“新州毓秀,圣地鼎名”一联。由小廊绕小天井到厅堂,六祖塑像端坐于厅堂正中,左边的小龛里供奉着六祖母的牌位。

走进夏卢村,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村口,小路曲折蜿蜒,一转弯,一个小池塘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伴着蓝天白云和破旧的民居,乍一看竟与水乡有几分神似。行至村中,两边的民居高低错落,为了巩固根基,房屋的底部大多都用大麻石垒成,整整齐齐,上部则用黄土夯成,摸上去有点粗糙。屋顶是老式的砖瓦,黑褐色中带着暗红色。屋檐下悬挂着的多是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小型农具和簸箕,房前屋后不时能看到南瓜藤、丝瓜藤随意地蔓延于棚架上,嫩绿嫩绿的,和土黄色的墙壁形成鲜明的对比。

夏卢村有数棵千年古荔,据说是惠能当年亲手栽种的。一棵名叫“千年古圣荔”的荔枝树相传是惠能童年时种下的,粗略估计已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最大的一棵荔枝树树围超过五米,还有一棵虽然半边早已空心,但剩余半边的树围也将近四米。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两棵树总是一枯一荣,前段时间其中一棵古树被蛀空,近日村民却惊喜地发现,在蛀空的树干上竟然又萌发出了新枝。村里人推断它可能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荔枝树,是“天下第一荔”。还有一棵奇荔相传也是惠能种植的,说它奇是因为树上所结荔枝的果核上有独一无二的标记,好像高僧头顶的香痂印记。多年来,无论是村里人还是专家都解释不出其中的原因。

有幸得到两颗刚从奇荔树上摘下的荔枝,我迫不及待地剥开品尝,果肉鲜甜可口,味道十分独特。果核上果然如村里人所言有一道疤痕,当地人称这种荔枝为“得心应手荔”、“恒心荔”、“心想事成荔”、“苦尽甘来荔”等。人们说,这是因为惠能三岁丧父,后来又被同门师兄神秀等人追杀多年,他与猎人为伍十几载才正式落发点痂,这千年荔枝仿佛是惠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辛酸的往事。

此时,有人正围着一眼井比画着,原来这就是开村古井,掐指一算,这眼井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井水哺育了惠能,人们又把它亲切地称为“仙人奶”,寓意深远。听当地人介绍,这口井的水质极好,甘甜可口,长年不枯,千百年来一直是村里人的饮水之源。现在虽然村里装上了自来水,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喝这井里的水。村里人很聪明,在井中放养了一条鱼,水能否食用一看便知,这么多年来,那条鱼一直快活地畅游着。

正午时分,太阳晒得正猛,村里静悄悄的。辛劳了半天的人们大都进屋歇息了,调皮的孩子从屋里跑到小巷,小小的天地充满无穷的乐趣。村里人的生活正如惠能宣扬的精神一般:“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在日常生活中,“空”不仅是夏卢村村民本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世人追求的简约风尚。

惠能在广州光孝寺剃发受戒,此后在韶关曲江曹溪南华寺讲经说法三十七年。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惠能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世寿七十六岁,其真身及衣钵此后迁回宝林寺,供奉至今,相传真身回到宝塔时,塔里一道白光直射蓝天,三天才散。诗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苏轼等都曾为六祖惠能写过碑文、后记等。

佛教史上称惠能为“东土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南禅始祖”,他创立了我国禅宗理论体系,使佛学中国化,后经其四十三名弟子的嗣法,形成了河北临济宗、湖南沩仰宗、江西曹洞宗、广东云门宗、南京法眼宗五个宗派,俗称“一花五叶”,如今有香客数百万,遍布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欧美等地。

南宗福地,东粤名山

位于新兴县六祖镇龙山脚下的国恩寺始建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一直被佛教界视为“岭南第一圣域”,与六祖惠能受戒的广州光孝寺、毕生的弘法道场韶关南华寺鼎足而立,并称“六祖三大祖庭”。国恩寺因既是六祖真身菩萨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辑录《六祖法宝坛经》的圣地而名扬海内外。

国恩寺由半山亭、山门牌坊、金刚殿、大雄宝殿、六祖殿、方丈室、诸天佛殿、禅房、观音堂、六祖纪念堂、五百罗汉堂、报恩塔等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寺侧有六祖父母坟、龙山碑林、浴身池和六祖手植的千年荔枝树,寺内有五祖亲传的袈裟衣钵以及武则天手书的敕赐“国恩寺”题匾等文物古迹。纵观国恩寺,寺宇殿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国恩寺背枕龙山,故又名“龙山寺”。寺正门广场前,一条十米长的巨龙横亘腾跃,气势逼人,一对巨龙夺宝的立体雕饰雄踞于近百米长的寺前高墙之上,气势恢宏。国恩寺经过历朝修建,院宇精严,布局壮观。

六祖殿供奉着惠能金身袈裟坐像,与韶关南华寺、广州六榕寺的六祖像造型相同,是由其弟子塑像家方辩所造,故形态逼真。殿内原存有惠能的衣钵用具及武则天、唐中宗赐给他的金钵、宫灯等物。此外,国恩寺各殿尚有佛像四十余尊,形态各异。

在国恩寺的东北面有一棵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古荔,是六祖惠能带领门徒回故居时亲手种植的。古荔虽历经兴衰,甚至在“文革”时期遭人用火烧过,但至今仍茁壮生长,巍然挺拔,枝繁叶茂,高十多丈,盛夏结果。日本、韩国等佛教信徒来寺寻宗访祖时,均视此树为圣物予以参拜,且称此树为“圣树”,是“佛荔”。每逢荔枝成熟的季节,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信众们常来此品尝佛荔果,有些信徒还把这棵树上的荔枝叶当成驱邪祛病的灵药,认为喝了荔枝叶泡的茶能使人身体健康且延年益寿。

国恩寺闻名中外,与海内外有久远香缘,常有国外的参拜团体来此顶礼,其中以日本佛教访华团为最。1982年2月,日本六祖足迹参拜访华团谒拜国恩寺,举行了隆重的参拜仪式,并赋诗留念。1990年,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国恩寺朝拜、游览的就有十多万人。198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国恩寺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

在云浮市,有一种极为流行的民族舞蹈——禾楼舞,其音乐曲调、节奏及舞蹈动作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堪称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

禾楼舞是云浮市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中原神农氏的神话传说,主要流传于南江流域地区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该舞是古时百越乌浒人(壮族祖先)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舞蹈。禾楼舞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我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审美价值,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禾楼舞蕴涵着古代南国百越之地具有独特地方文化色彩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特色,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和审美取向,具有民族学、舞蹈学的研究价值。据考证,禾楼舞经过汉、晋、隋、唐时代的交通大动脉南江,越过并不高的山界传到高州、化州、台山、阳江等地,是原始巫文化流变与傩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经四百多年的流传,禾楼舞不再拘泥于只在丰收的季节跳。每年正月十五,郁南县连滩镇都会举办禾楼舞活动,村民们在河滩竹林边围着温暖的火堆,观赏欢快的歌舞,舞者戴面罩,头顶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晚间手持火把围绕火堆亦歌亦舞。在古朴悠扬的音乐中,身披红袍的“族长”左手执牛头锡杖,右手执铜铃,在铃声的号召下,众“族人”依次出场,过火门、拜“族长”,双手将稻穗举过头顶,庆祝五谷丰登,祈求上天再次赐福,其余舞者分别手拿禾穗,边唱禾楼歌边摇手踏足,向着东南西北四方起舞,歌曲的歌词为:“登上楼台跳禾楼,风调雨顺庆丰收,瑶户欣歌太平世,众执穗铃咏金秋……”

禾楼舞的動作原始粗犷,舞步轻快,禾楼歌的旋律固定,曲调悠扬,唱腔独特,节奏感强,能随着舞者的情感变化而起伏,词句流畅押韵、生动悦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