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文
著名旅美建筑摄影家林铭述祖籍福建南平,其父为中国著名建筑师林乐义。林铭述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艺术熏陶,音乐、美术、戏剧、建筑、摄影几乎都有涉猎,高中毕业后,便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黑管。1966年,林铭述于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管弦系毕业。1971年,他进入中央乐团交响乐团,成为该团木管五重奏组成员,曾获文化部音乐创作奖。80年代,他赴美留学,1990年获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音乐硕士学位。1991年因车祸负伤,林铭述改行开始从事摄影职业。他说:“我出生在建筑世家,却跨入了音乐之门,如今是摄影把我引回到建筑领域。人生就像画了一个圆,数十年来音乐的旅途和经历似乎是为今天的建筑摄影做的准备,我终于找到了归宿。”
摄影凝固建筑中的音乐
林铭述从小喜欢摄影,小时候他常拿着父亲的一台前苏联仿莱卡的佐尔基相机四处去拍照。参加工作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四百多块钱买了一台海鸥牌相机,这几乎花光了他和爱人一年的收入,由此可见林铭述对相机的痴迷程度。1991年,林铭述在美国意外遭遇车祸,那段时间他拍摄了一些人像。1994年,他回国参与音乐、摄影、建筑等文化活动,正式开始从事建筑摄影。
林铭述从父亲身上继承了艺术细胞,又在自己的人生中体会到触类旁通、影艺合一的境界,建筑和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对摄影和建筑有了整体的把握,特别是画面的韵律。他回忆道:“我一生都踩着父亲的肩膀,建筑和音乐方面都是受他的影响。我从事了四十年音乐,没有成为著名的音乐家,却成为了一名建筑摄影师,有偶然也有必然。”
林铭述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建筑师》杂志特约摄影师、中国第二十四届摄影艺术大赛评委、纽约摄影学院中国分校特聘教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等职,在建筑摄影方面的成绩早已蜚声国内外,被人称为“中国建筑摄影第一人”。
林铭述曾说:“所有的建筑作品都可以看成是音乐的乐谱,因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是凝固音乐的演奏者。”此话源于两句名言:一是黑格尔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另一句是美国摄影家阿瑟·亚当斯说的“胶片犹如乐谱,暗房操作犹如音乐演奏”。
建筑与音乐你中有我
安赛尔·亚当斯说:“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使人从中听到音乐。”在林铭述看来,优秀的建筑摄影与动人的音乐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一种流动的时间听觉艺术,而摄影是静止的空间视觉艺术,两者关系密切。在人类特有的审美通感中,建筑与音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构图犹如音乐创作中的曲式结构,它是作品创作的基础,将画面中的点、线、面、光影和色彩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画面中的点犹如音符,是构图中的基本单位;点连成线则犹如旋律,是构成画面美的基本要素;而点和线形成的面犹如和声,各种色彩的变化则像丰富的配器。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线。抑扬顿挫的旋律在建筑摄影中是以二维空间的方式展示出来的,这种展示和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形成了美妙的对应。
节奏是音乐的支架。节奏的变化往往体现在建筑结构之中,如有序排列的立柱在明暗交替、冷暖相间的线条和色彩之中构成不断推进的形象,引领人们的视觉走向节奏分明的建筑之中。
和声将音乐色彩化,并将旋律线条扩展成一个立体化的空间,同时,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强弱以及色彩的变换在建筑摄影中展现出一种色彩和影调的关系,成为建筑摄影中赏心悦目的亮点。
当然,建筑和音乐在摄影中未必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以上的一些关联也仅在部分建筑摄影中予以体现。林铭述说:“艺术是相通的,最根本的是创作时内心的感受。”
建筑摄影是建筑艺术的再创作
如果说创作是把艺术从心灵中释放,那么建筑摄影就是建筑艺术的再创作。日本建筑师安腾忠雄先生曾经说过:“建筑摄影应该比建筑本身更美丽。”建筑摄影既可以为古老文化留下永恒的记忆,也使得新式建筑焕发出时代的活力。因而,林铭述把建筑艺术摄影看成是建筑作品的终极效果。
由于建筑摄影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从属关系,随着历史发展,建筑艺术在古今中外形成了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这些不同流派也自然形成了相应建筑摄影的创作风格。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化建筑到后现代主义建筑,五花八门,例如拍摄故宫太和殿和拍摄国家大剧院需要完全不同的手法来诠释,这种差异性正是建筑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北京修建了央视大楼、鸟巢等很多标志性建筑,民众褒贬不一,林铭述则对此持乐观态度。对于未来建筑的走向,他这样看待:“未来的建筑有两个方向:第一要实用、经济、便捷、环保,符合人性化需要和健康习惯;第二要创新,不能循规蹈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民族传统不是体现在表面装饰,而是体现在内在精神的层面。传统建筑一定要保护,而新建筑绝对不能一味模仿,新建筑也许一时不被大众接受,但未来会证明它的价值。”
建筑和摄影犹如乐曲和演奏的关系,正如不同的演奏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乐器来诠释音乐作品一样,不同的摄影师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意境来表现建筑。建筑摄影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它是建筑的藝术创作和提升。
在黑白摄影的时代,除了新闻纪实摄影之外,几乎所有的摄影大师都要亲自进行暗房的操作。正如安塞尔·亚当斯所言:“按完快门只不过是完成摄影作品的50%,底片是乐谱,放大是演奏。”
“很幸运,2005年我在陈仲元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用数码相机拍摄建筑的历程。”林铭述说,他认为数码摄影时代为建筑摄影带来了新的契机,电脑后期制作使人们完全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完美地将想象转化为现实,完成从拍摄到最后照片制作的一体化全过程,同时,数码摄影和后期制作更可完成许多即便是大画幅相机也不能完成的调制功能,为建筑摄影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