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欣睿 图 席时超
洞庭碧螺春“红绿配”
文 黄欣睿 图 席时超
我们吴中的茶农们今年却依旧笑着过些自己的小日子
关于绿茶,素来有“明前金,明后银”的说法,因此即使是不懂茶的人也大约知道明前茶的珍贵。过了清明这个节点,就像我们吴中的洞庭碧螺春,气温升高了,一样的茶叶,叶子变大,逐渐有些泛黑,没有最初的叶嫩,即便看不是很明显,价格却也是天壤之别。
然而明前碧螺茶价虽高,无奈产量低,还要受采摘期过短的限制,最重要的是,碧螺春绿茶的保质期只有三四个月。因此一旦碰到像今年这样“一夜入夏”的天气,大量质量上乘的茶叶等待着“枯死枝头”的命运,尤其是像老树种茶叶最近才开始生产,最头疼的就是成千上万的茶农们了。可我们吴中的茶农们今年却依旧笑着过些自己的小日子,甚至已经活络完筋骨正在大干一场,原本要被“打入冷宫”的青叶竟然变成了抢手货,问起原因,东山御封茶厂负责人严介龙说道,因为他们有洞庭碧螺春“续命”的“秘密武器”——碧螺春红茶。
虽说这样的转型大有“逼上梁山”的无奈,但当被“逼上梁山”后开创出一个新局面,便着实成为了吴中茶农们的一种创新和效益。
严会长告诉记者:“现在茶农们疯抢的青叶就是本地群体小叶种,是业内公认的好茶种,但因为采摘时间迟,往往过了清明后才能大量采摘,只能用作炒青这种耗时耗力不讨好没赚头的法子对付,因此一直很是伤脑筋。”,面对茶农们的无奈和效益的提不上去,对比如今的“红绿配”局面形成的加长版产业链,严介龙作为负责人也作为苏州茶协会会长,这些年做出的努力得到的是超乎意料的回报,“07年我就开始研究用青叶做红茶的工艺,那个时候研究不成熟,而且由于碧螺春茶叶相对其他做红茶的原料比更嫩,因此不能照搬其他红茶制作手艺,只能自己摸索,所以茶农们对此也颇有异议,但是11年推出市场后大获成功,茶农们看见了其中的成倍成倍往上翻的效益,百姓和行业内人士也都认同了我的做法。”
但是关于“红绿配”的创新,关于质量把关,仍然存在着争议,最大的争议就是红茶的品质问题。有人认为青叶是做绿茶剩下的老叶,做成红茶质量不会很上乘,甚至会不如一般的红茶。对此,严会长指出,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我们的小叶种属于特级茶种,底子在哪儿摆着,其次,虽说红茶价格向来低于绿茶,大家也常常有误区认为做红茶的都是差的茶叶,但我们的青叶都是明后第一批嫩叶,茶胚是上乘的,这些青叶其实完全可以用来做二级、三级的碧螺春,就算是制成红茶,质量和口感也会是红茶中数一数二的,甚至还会有碧螺春红茶独特的果木香。”
东山御封茶厂负责人严介龙洞庭碧螺春“红绿配”的创新之路,坚定地走下去
发酵红茶不是要“炒”而是需要“炖”出来
来到茶厂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活着摊晾青叶,准备红茶的发酵。严会长介绍说,07年开始的探寻让他对红茶的工艺非常熟练,从青叶到红茶成品,要27个小时左右,发酵红茶不是要“炒”而是需要“炖”出来,要掌握好时间。红茶需要氧化,不能一直放在保险柜里,这样碧螺春红茶才能呈现出它独属的花果清香。
清明后,青叶采摘在25天到30天,茶农们把它延长到50天,这样不仅延长了春季茶叶的上市时间,延伸了现有的碧螺春产业链,更有助于茶农增收致富。
目前,吴中茶协会正筹划为碧螺春红茶制定地方行业标准,并注册统一商标,合力打造出洞庭碧螺春的新名牌产品。
现在,洞庭东西山处处“红茶”飘香,吴中的春天,绿茶香来红茶沁,吴中茶农正为着他们的创新之路、财富之路一点点堆砖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