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孟军 李明明 郭琪
摘要:装备职业技术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建设,是培养学生装备操作能力、岗位任职能力、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建设能力的基础保障,要依据岗位编制和装备保障需求进行。如何科学定位目标、合理统筹任务、有效节约资源、切实提高效益,需要进行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文章结合本单位建设实际,总结归纳了几点工作提示以供参考。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 system in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of equipmen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equipment operation ability, post service ability, organizational respons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ability. I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job establishment and equipment guarantee demand.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locate the target, rationally coordinate the task, effectively save resource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t needs continuous researc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Air Force First Aviation Institute of PLA, the paper summarizes some work tips for reference.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建设
Key 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194-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面向于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和装备保障的职业技术院校正步入发展成熟期,依据岗位编制和装备保障需求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基础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做到科学定位目标、合理统筹任务、有效节约资源、切实提高效益,是各装备职业技术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需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本单位的建设实际,在建设思路的确立和具体工作的开展方面,归纳了一些经验做法以供借鉴参考。
1 思路和原则
1.1 需求牵引。把握和落实“面向岗位施教,贴近装备组训”的建设思路,主动适应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务求使建设内容贴近岗位、贴近装备、贴近保障,走实践教学与岗位训练一体化的路子,着力体现新装备、新技术、新理念发展思路,在充分挖掘实装效能的基础上,大力开发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设备)、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教学网站,满足职业技术教育的直观性要求。
1.2 重点突出。在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长远目标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立“非均衡”思想即“全局意识、非同步发展意识、非等量投入意识”,谋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充分挖掘院校自身建设和长期发展形成的历史积淀和优势,以新装备教学和保障建设为重点,区分先后轻重缓急,突出特色学科。
1.3 统筹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先进、多元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现建设的系统化、综合化和整体化。解决“小而全”的问题,将各专业基础建设项目和新装备建设项目集中整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教育观念;依托实践教学网络,应用模拟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推进实践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1.4 科学实施。以新装备体系建设为牵引,持续推进装备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通过制定规范、科学投入,避免盲目发展。在功能上既能满足装备保障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能满足装备性能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环境上与装备保障环境及要求相一致;在实现途径上,通过实装型、虚拟性和虚实结合型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多类型、多层次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依据功能定位分类进行实验室、实习室(技能训练场)和专业教室建设。
1.5 高效实用。构建新装备保障模式研究、保障设备研制生产及维修保障技术开发基地。满足装备基本保障内容的教学需求,满足装备性能分析和技术改进能力的培养,为完成各专业各层次保障人才任职培训和应急保障人才培养提供训练保障;培养一支熟悉装备、理论实践水平高、开发应用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提高技术支援能力,满足维修保障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和智力支援需求。
2 功能和定位
从“知识、能力”两条主线的相互关系出发,明确和区分不同要素在装备认知和技能培养“两条主线”中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在建设定位上确立实验室、实习室(技能训练场)和专业教室分层次建设模式。(图1)
2.1 实验室建设。在定位上,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装备技术开发等的主要场所。在实现功能上,形成某一专业、某一系统或某一较复杂子系统的实装或半实装的运行环境;实现设备装备的操作使用、性能测试、故障定位、效能分析和战术运用;满足教员、学生的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装备维护技术深化培训。在使用要求上,侧重技术支援和教员培养需求,体现科学思维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兼顾教学;依据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科学制定实验(包括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科目、课时和内容,确保实验开出率。
2.2 实习室(技能训练场)建设。在定位上,实习室(技能训练场)是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装备维护技能的主要场所。在实现功能上,为衔接院校教育和岗位任职、连通理论知识与保障技能提供物质保障;实践内容涵盖岗位一、二线本专业主要维护工作;确保实习科目和维护工作项目的一致性、满足学生上岗前的操作实习需要。在使用要求上,注重训练学生的装备操作技能,突出岗位任职能力培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科学制定实习科目、课时和内容,强调实作训练,不包含简单的演示性教学。
2.3 专业教室建设。在定位上,专业教室是教员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场所。在实现功能上,为学生学习专业装备原理、构造、功用等知识提供物质保障;具备装备构造展示、工作原理演示或功能模拟等功能;覆盖本专业主干课程、满足各层次主训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在使用要求上,指向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实物和训练软件等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直观地讲解;使用规范与普通上课教室一致,强调专业性、形象化教学。
3 实施和管理
3.1 加强组织领导。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列为院校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部署工作、查找问题,扎实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成立“三个机构”,即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领导小组由各级分管领导组成,负责项目规划、方案审批、过程监控和思想引导等;办公室为非常设机构,由教务部门牵头、各职能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建设事务的协调管理、检查监督计划执行和进度情况等;专家组由各专业领域专家和部分项目负责人组成,负责条件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咨询和支持,审议各项目实施方案,参与工程建设的检查、监督和审议等,并根据建设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三个机构”的地位、作用,与学院的关系、与建设项目的关系如图2。
3.2 规范建设过程。一是确保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结合装备人才培养需求和学院特点,对实施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分解细化每一个建设项目的内涵和目标,主动增加和完善建设内容,并对各项目逐个进行汇报、论证和评审;二是明确管理机制和工作程序,建设中采取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控制,及时报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家组等部门职责,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严格组织实施过程、包干管理建设装备,保证工程建设的有据可循;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及《仪器设备购置、验收与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对工程建设的组织与实施、经费使用与管理、检查与验收等各方面、各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做到条件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3 严格经费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格经费管理,确保建设资金用到实处。一是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具体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职能科室会同财务部门对建设经费进行预算、审计、划拨和核销;二是科学审定,根据设备种类、市场行情、供货渠道等不同情况,组织专家对经费支出进行充分论证、慎重决断,在仪器设备的购置中,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多方询价,严格招投标,减少中间环节;三是严格审批,坚持先批后支,严格按照申请、论证、审批的程序使用经费,不得随意更改建设内容和经费预算;四是设备购置实行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原则,确保建设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建设经费。
3.4 注重检查监督。每半年组织一次建设中期(年度)检查(总结、讲评、验收),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后期工作;办公室和专家组不间断、不定期检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积极做好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和咨询工作,全程跟踪和监控质量,确保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
4 质量和效益
4.1 健全奖惩机制。根据条件建设中期检查和年度总结情况,研究制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管理工作量化标准,根据量化标准给予建设单位和个人精神及物质上必要的补贴;对按计划完成任务、建设质量高、教学作用发挥好的单位予以表彰,将建设成果作为教研室和教员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个人实施奖励并优先推荐教学、科研成果评奖,对消极应付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4.2 突出建用结合。坚持“边建设、边使用、边发展、边出效益”,做到条件项目建设一个、验收一个、使用一个。一是在建设过程中,切实理解实践教学条件各要素间的衔接关系,通过对课程建设的深化研究,使建设内容与课程内容标准构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二是密切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扩充建设内容,大力开展科研公关和学术创新;三是使建设成果迅速融入课堂,提高装备人才培训质量,加速培养学科带头人;四是对研制完成的大、精、尖、新等仪器设备建立“联合、开发、共享”的设备管理与运行机制,与岗位需求同步,充分发挥效益,加速成果转化。
4.3 分级统管共用。逐渐由“室管为主”过渡到“统管共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从实践教学的功能和规模入手,对性质和内容相近的实践教学项目进行科学合并、撤销、调整或重建,打破单个项目仅服务于几门课程、几个层次教学科研需求的束缚,集中力量克服实践教学资源负荷不一的现象;二是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适应现代武器装备系统化、综合化和通用化发展趋势,贯通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要求及多样化岗位任职能力的培训需求,提高规模效益;三是突出科学、先进、协调发展的理念,构成任务上互补、逻辑上一体,适应装备教学研究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5 结论和提示
装备职业技术院校的培训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建设任务繁杂等特点,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学生的实践培训需求,只有通过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博采众长,努力做到定位好目标、统筹好任务、节约好资源、提高好效益,才能真正使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果实用、管用、好用。
参考文献:
[1]刘灿红,陈娟,何学武.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8(30).
[2]赵旭阳.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条件体系构建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3(8).
[3]张继东.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