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王聪
摘要: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针对目前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法对商洛市棚户区改造进行量化的社会影响评价,并为类似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及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By taking Shangluo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ocial impact of shantytown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system are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The fuzzy assessment mode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of shantytown renovation project in Shangluo C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similar projects.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法
Key words: shantytown renovation;social impact assessment;fuzzy assess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56-02
0 引言
棚户区是指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房屋密度大、建筑质量差、使用年限久、安全隐患多、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条件脏乱差的集中成片居住区域[1]。棚户区改造不仅提升城市的形象,也改善棚户区居民生活条件,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性,保证了社会的基本公平[2]。
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山大沟深地少,寸土寸金[3],本文拟构建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以期为商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构建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分析
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遵循以人为本、区域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研究项目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适应性和社会风险分析四个方面。
1.1.1 社会环境分析
作为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民众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社会和谐与安定,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对棚户区改造区域内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产生影响,城市的发展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业。
1.1.2 自然环境分析
自然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应受到重视,将这些因素考虑进社会影响评价分析中去体现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先进思想。自然环境分析包括对生态环境、噪声、水源、地质地貌的分析。
1.1.3 相互适应性分析
棚户区改造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相互适应性包括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群众支持率。
1.1.4 社会风险分析
棚户区改造虽然在前期做了详细的调查,有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扶持,但仍然不可避免出现风险,而且带来的社会风险不容小视,包括安置补偿、拆迁居民过度。
1.2 评价指标模型树
针对商洛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结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根据研究项目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适应性和社会风险分析四个方面,构建商洛市棚户区改造社会影响评价模型树,如图1所示。
1.3 确定权重
1.3.1 权重计算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