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会走进学生“心灵”

2017-05-13 07:49徐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课间心灵家长

徐君

摘 要:每个孩子都好比一本待续的书,在教育教学这条深远而宽广的大道上,教师应坚持和努力讀好每本书,“读”懂和“读”透每个学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学会走进学生“心灵”的具体方法,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灵;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1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099

我国知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初“品”此言,我只是轻轻地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略有几分“共鸣”。但现在作为一个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已经有十几年教龄的亦可称作老教师的我,在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学毕业生,“打交道”过一批又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之后,回过头来再一次“细嚼”陶老的那句经典名句,原先的几分“同感”现已开始“发酵”……真真切切地在无形中做到了并体味到了只有教师用“心”去感受学生,用“心”去教育和引导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在思想教育这块教学的伟大领域和浩大的“小宇宙”中,真是没有特别教不好的学生。下面,笔者来和大家分享和探讨下多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些拙见。

按照我的教学经验和总结,这里的“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像我们学校的教学安排都是两年一循环的)。

第一阶段,就是接手新生的第一个星期。我把它定义为“初读”阶段。在这期间,我要完成的事情是: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强迫自己必须做到,每次上课提问名字当任务一样完成,基本在三节课过后所有的学生名字都要让自己记住),大概的性格,如外向型、内向型、中性型(不温不热,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若他人想和他/她结交,也会相处得不错)等。要做的是:基本给学生定个型,分个类,并初步了解家庭情况(此方面主要是了解父母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心程度)。按照常态,我会在开学前期布置些教学任务,必须有家长的配合来完成,并以短信发给家长,看学生的完成情况来定夺。

第二阶段,是对学生的“细读”阶段。此阶段的任务必须是细水长流的“功夫活”。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我通过日常的接触、课堂的言语、眼神的交流、课后的聊天、谈话等形式来关注每个学生的性格的细微之处,以及对同学、教师、班级管理和发展、学校、家长的看法。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在校心情起伏状况,这是一个可以称得上走进学生心灵的捷径和要领。如果教师在课间或课堂上发现某个学生心情特别的低落,那么千万不要不当回事,要记得找个合适的机会及时和这名学生聊聊。不管这名学生的性格如何,教师都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向自己敞开心扉。相信教师都有能力去实现和解开学生烦恼的问题。

我也有好几次那样的经历。记得,有次我在上英语课,平时很听话乖巧的一个男孩子,似乎那天对于我对他的提问有敌对心理。那天,我第一次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并没有迅速地站起来,而且站起来后也表现得很不愉快,闭口不答。起初,我还以为他回答不上来。在我的提示之后他也不予理睬。稍站了会儿,我便让他坐了下去。接下来,我就比较注意他的面部表情。在我又教授到一个问题时,按照平时他的表现,我觉得,他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我又提问了他第二次,没想到他还是闭口不答,表情还很气愤。之后,从他的表情上我“读”出了他的反常。估计或许在课间遇到不开心的事,但肯定和我以及我的课堂无关。一般来说,孩子都是这样,不会隐藏,更不会自我调节。下课了,我就把他叫到了身边。我说:“你知道老师叫你来的用意吧?”“知道。”他马上恢复常态的回答。“那想不想告诉我?老师很伤心啊!你今天在课堂上这样对待老师对你的提问……”“老师,我……”他欲言又止。“说吧,老师能帮助你,更愿意倾听,我知道你应该不是针对老师。但如果你不说,我就会误会你的哦。”他顿了下,说道:“刚才课间,同学冤枉我抄袭他的英语作业,刚要和他争辩,你就来课堂准备上课了!”哦,原来如此!接下来,我就开始教育他了:“从你愤怒的脸上和平时的良好表现,老师相信你。但是,你把那种心情带入到课堂上,你觉得是谁的损失呢?你平时是很爱英语的,可你现在却把自己爱的东西丢在一旁,和自己过不去还是和同学过不去,你觉得呢?”看着他慢慢舒展开的眉头,我继续说道:“我们都是高年级的学生了,我们都要学会去控制和调整自己,尤其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你可以的,老师相信你!”他听后重重地点了下头。之后,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再也没有发生过。这名学生的英语成绩也一直保持着理想的状态。

“读”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读后‘感”阶段。不言而喻,“感”这个东西有着“总结”的意思,也有着“分享”之意。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把自己带的这一轮学生的个性作个分类,考虑到他们的综合个性,以便以后安排和组织活动时有个“分类搭配”或“最佳搭档”之类的“创举”,为以后的工作减轻负担。其次,从性格影响学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这个总结对学习和教育也是有益的。比如,我们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实,学生自己能否真正按照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去做到,和他们本身的个性也是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都读“透”了,那么教师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一部分学生对那方面是缺乏一点自觉性的;哪一部分学生只需要一点鼓励就行了;哪一部分学生是要靠自己在课后给予一点点拨才能往前“走”的……再次,部分学生可能在教师走进他们后,对他们的理解和看法比起他们的父母还多得多,或者也可以说是透得多。这时,教师要把一些利于学生今后更好成长和发展的动向及时和家长沟通。最后,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对即将毕业或升学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总结和评价课活动。如果有的教师到现在还没有尝试过这样的活动,那么我建议去做一下。因为那将是你和学生终生难忘的瞬间、片段和时光!

综上所述,每个孩子都好比一本待续的书,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读”?“读”什么?读后的感言怎样“写”?“写”什么呢?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只有我们坚持努力“读”懂和“读”透每个学生,才能给他们带来最真的指导、最美的快乐和最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英丽.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位学生健康发展[J]. 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21):26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132.

[2] 丁志强. 教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心灵[J]. 校园心理,2011(3):190-191.

[ 责任编辑 张 宇 ]

猜你喜欢
课间心灵家长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家长错了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家长请吃药Ⅱ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