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以提升高职学生艺术素养为宗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创新发展。同时,对高职院校校园艺术氛围营造、课程建设等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选修课;缺失;建构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从20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而师范、医学、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则应规范校名后缀为“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为高职院校的特有校名后缀,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等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选修课可以简单概括分为两类: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本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大多为专业课程,总学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公共选修课一般规定必须修满10个学分左右,部分学校限制其中必须包含相应学分的人文类和科技类课程。对于艺术类公共选修课教育部对本科学校有详细的设置规定,而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类选修课的设置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中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 在201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都有详细的规定,并对学分、课时也做了详细规定。而对普通高校提出“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由于针对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院校对于艺术类选修课缺乏足够重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缺失。
在当今社会中,“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艺术与人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各种艺术活动、艺术形式无处不在,艺术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而艺术类选修课程便是广义上的“艺术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在校生数量都创历史新高,但与之相对应的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却没有得到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发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课程设置偏少
中国传统观点一直提倡“重器轻道”,当下高职院校更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不断加强学生专业课程和实用操作技能课程的设置,而对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设置明显缺乏缺失。特别是在以理工科实用型高职院校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部分理工科类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职业汉语》这一门仅有的具有人文素养的课程外竟再无一门人文艺术类课程,而艺术类选修课更是不见。
艺术教育对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认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但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来看,人文艺术课程对人的职业发展、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意义。纵观历史发展长河,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如提出“相对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音乐方面也具有极高的造诣。艺术类选修课程设置偏少,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制约其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瓶颈。
其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类选修课的授课教师多为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师,因而,多采用针对艺术专业学生专业课的教材及授课形式。而艺术类选修的课学生的艺术基础,对艺术的理解好认真与艺术类专业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沿用艺术专业的授课形式其效果肯定可想而知。艺术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参与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体验、参与、感悟。如果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也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学生和探讨,难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其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艺术教育都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艺术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实践离不开相关艺术理论的指导。若无艺术实践活动,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艺术教育便是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同样,仅有实践能力,缺乏相应的理论,便沦为技术工人,难以对艺术有深入持续的学习和创作。比如,绘画教育过程,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欣赏绘画作品,没有亲自作相应示范,学生难以理解作品,学生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艺术类选修课以传授艺术理论知识为主,但如果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技能,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当下,我國高职院校艺术类选修课与一般的人文学科没有太大的区别,注重理论的讲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没能体现艺术教育的特色,没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艺术类选修课程是科学性、系统性的学科,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才能不断发展。
针对当下高职艺术类选修课设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其一,转变观念,重视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艺术类选修课程应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同时创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以符合现代艺术教育的实际和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艺术类选修教育同艺术专业教育又有所区别,艺术类选修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艺术素养、艺术审美,而非艺术专业技能教育。换言之,艺术类选修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广度而非深度。因此,艺术类选修教育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根据现有的师资条件,做到“目标统一、方式灵活”,能够根据要求完成艺术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多变。另外,在教学过程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树立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做到“理实合一”,更加注重艺术教育实践。例如,同样是艺术选修课,针对工商管理类学生可以开设《企业CIS形象设计鉴赏》等相关课程,在其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艺术设计、企业形象的角度对其管理类课程进行延伸。而对于机电工程类工科艺术选修课可以增加《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课程,将艺术类选修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中的艺术教育要合理考虑在职业教育总体内容中的定位和比重, 选择恰当的范围和深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安排上尽量做到宽口径和通用性。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充分围绕应用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体现艺术教育的整体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其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艺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創意思维能力。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艺术教育需要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感悟,而教师往往只是传授基础知识,不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浅显的掌握了艺术知识,既缺乏动手实践能力,也不能对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其以后的职业发展,艺术素养的提升难以达到社会的要求。
部分高职院校艺术选修课教师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这些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只能把基础的艺术理论传授给学生,缺乏对艺术知识的延伸和探讨,难以给予学生专业到位的指导。因此,可以邀请相关业内专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同时,鼓励相关教师成立工作室、做的产学结合,增强实践能力,也可以邀请校外具有行业经验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指导、授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
其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般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加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传统观点认为掌握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而艺术课程、艺术活动属于非必修课程,处于次要地位。实际上,艺术教育在现代高职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艺术实践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就业、走向社会、适应新的环境至关重要。
在高职院校,学生多以自发组织社团活动、各类比赛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存在,缺乏专业的艺术指导,艺术水平难以提升。德国学者阿多诺说过:“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艺术实践活动可以与艺术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专业教师可以走进“第二课堂”,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社团等艺术团体进行指导,将艺术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社团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在成绩评定时,也可以将二者兼顾,形成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并重的氛围。
其四、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艺术教育离不开良好的艺术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氛围,是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中,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意识不断升华。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让全体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独立自主地组织、参与、推进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文化心理。同时学校通过邀请一些相关艺术院校,艺术团体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不断整合,促使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艺术活动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新的技术手段、传播平台推动艺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得以广泛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为艺术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传播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使教学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共享,特别是艺术教学活动可以广泛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二维码等信息社交平台及技术,可以将视频、声音、图片、文字进行结合,让学生参加活动,创新教学形式,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提供更多的活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学校、教师必须重视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孙均海(1981年5月—),男,研究生学历,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告设计、艺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