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音信
科学界最高奖项无疑是诺贝尔奖,而美国无疑又是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可是对此做出最大贡献的却非美国本土人,也就是说,美国不是靠美国人成就自己诺贝尔奖之冠的美名。
二战以后,在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和经济学奖这四个科学领域里,美国一直独占鳌头。2016年也是如此,这四个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共9人,其中有6人来自美国,但这6人中竟没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们全都是移民。
教育环境独一无二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这在高等教育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美国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原籍巴基斯坦,当初他到美国留学,先读本科,再读研究生,然后做老师,直到现在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这一路历程充分表明美国高等教育对移民是完全接纳的。
美国高等教育独有的开放、包容、宽松氛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也激发了美国科研工作的创新火花,使美国在诺贝尔奖上“独领风骚”。
强大的科研力量,引来别国艳羡,许多国家纷纷模仿美国。新加坡、韩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它们都投入巨资打造自己的顶尖大学,给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的科研设施和丰厚的薪水,试图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科研人才。这些举措确实赢得了好的反响,但与美国相比依然有差距,并不很成功。
美国的教育、科研环境是独一无二的。1999年,哈迈德·泽维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获獎的经历就是别国不可模仿的。泽维尔在埃及出生、长大,并完成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业,然后他到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完博士,毕业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后来又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在美国一路走来,不论在哪种环境里,泽维尔都被完全接纳、认可。1999年以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的名义,他折桂诺贝尔化学奖,而且他还是第一个在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埃及人。
美国模式无法模仿,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并且完全地接纳、认可他们,而美国就在这种氛围中不断受益。
科研的辉煌离不开移民
美国在诺贝尔奖上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就折射了美国的移民史。
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因在测量光速上的突出成就,他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迈克尔逊的父母就是移民,他们从当时欧洲普鲁士的史翠诺(今波兰境内)来到美国,移民美国的时候迈克尔逊年仅两岁。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自1900年设立以来,诺贝尔奖(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发)已经授予过579次,颁发给911位获奖者,包括个人和科研组织。其中,仅美国的获奖者就超过了350位,而其中又有100位以上的获奖者,要么自己移民到美国,要么出生在美国以外,年幼时随父母移民而来。
这种情况在全世界是独有的,没有其他国家像这样子。除美国外,英国和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超过了100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英、德两国获奖者中,许多人获奖的时候,正是他们在美国进修、工作的那个阶段。
事实上,如果把美国获奖者中的移民单独列出来,他们就会自成一类,人数众多,并且数量仅次于美国裔获奖者。而且如果按国籍划分,他们这一类的人数还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获奖者。这说明人才、智力正在从全球不断地向美国流动,并且向美国集中的趋势越来越强,再加上完善的高等教育、配套体系等各项优惠,美国的科研也会藉此更加蓬勃兴盛。
全球化浪潮正加剧席卷全球,这种趋势根本不会减缓,而且还会加快,并持续进行下去。最近两年来,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历就是证明(见附表)。总的来说,最近两年在美国生活、教学、科研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平均每10位就有9位在美国以外出生,但有6位在美国的大学里完成学业。
人才流动的自由
美国的移民政策,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地鼓励高级人才向美国流动,而美国自由的研究环境和丰沛的研究资金又助推了这样的流动,这使得全球的高级人才都在向美国聚集,美国的科学创新由此傲视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望其项背。
然而2017年1月开始,美国的移民政策发生了巨变。特朗普总统上任后,随即收紧移民政策,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备极端恐怖分子,但实际效果尚难以定论。不论怎样,至少在人才流动上,肯定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那么美国的科研是否会受影响?或许短时间内,还看不出什么,但时间一长,美国的科研优势肯定受损,若其他国家抓住机会,积极开放移民政策,引进高级人才,将来必定会厚积而薄发,实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