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霞
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感动时刻,这是属于河南人的荣耀时刻。
2017年2月8日,南阳已故平民英雄王锋成功当选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至此,河南人连续四年荣登“感动中国”的领奖台。
在这一荣耀时刻,作为王锋事迹的第一报道人,我代表南阳晚报荣幸地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的采访,与《南阳晚报》王锋系列报道一同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中,讲述英雄故事,见证温暖感动。
纪录片中,王锋在病床上吃力地抬起胳膊,仿佛在与我们挥手道别;微信中,朋友们点赞祝贺,称“功德圆满,史上最长采访可以结束了”。结束了吗?我分明觉得,王锋的故事,我还会一直讲下去……
[独家]第一时间“挖”出来的英雄
到底是救自己家人烧伤的,还是救别人烧伤的?或是自己不小心烧伤了……
2016年5月19日9时许,当接到读者张先生报料称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有居民救人被烧伤时,我带着诸多疑问第一时间赶到了火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调查。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次采访,将是自己多年从业经历中最难忘、最受感动的一次采访。后来的我无数次地庆幸,自己坚守了媒体人的责任和初心,没有错失这一新闻线索,因而有幸成为挖掘报道王锋英雄事迹的第一人。
赶到现场时,消防人员正在那里调查取证:三层居民小楼被烧得面目全非,满地的灰烬、焦黑的楼板、光秃秃的窗户以及10多辆被烧得只剩下铁架子的电动车等。然而,居住在该楼内的24名居民除一楼住户王锋被烧伤外,其他人均安然脱险……
“半夜1点多着的火,人们正睡着,王锋把托教老师和学生救出来后,又上楼敲门叫醒大家……”住在二楼的房东太太王东峰,是我在现场采访的第一个当事人。三楼住户王海东对我说,他就是听见王锋敲门才惊醒的,火太大出不去,他就卸了窗户护栏带着家人逃生到了邻居家楼顶。
“王锋出来全身都烧黑了,还在跑着喊:‘失火了,快救人啊!”邻居顾学文指着小巷中的血脚印对我说:“这些血脚印都是王锋留下的!”从邻居们琐碎、零乱的话语中,被烧成重伤的一楼租户王锋三入火海救人、留下血脚印的感人细节在我面前一点点清晰呈现……
“我赶到医院时他还有意识,一看到我就问别人有没有受伤,听说其他人都没事,他才一下子昏过去了。”离开事故现场,我又赶到了救治王锋的南石医院。为了防止感染,我没能进抢救室目睹王锋的伤情,只见到了慌乱、无助的王锋妻子潘品。在对潘品和主治医生采访后,王锋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愈加清晰、高大起来。采访结束时已是下午2点,我顾不上吃中午饭,直接回到报社赶稿,在震撼中敲下了一行行饱含激情和热泪的文字。
2016年5月20日,《南阳晚报》05版以《他,用带血的脚印书写英勇》为题,率先独家报道了王锋的感人事迹。报道刊发当天,社会反响强烈,人民网、中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纷纷原文转载,王锋的英勇事迹在网上网下悄然蔓延,一场营救英雄生命的战役也无声地打响。
[温暖]医院现场捕捉的一个个感人瞬间
报道刊发了,我的采访却刚刚开始。
2016年5月20日中午,我一边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王锋在《南阳晚报》的新闻链接,一边请求热心媒体人——《中国医药导报》记者王伟在微信群里帮助转发扩散。王伟看到《南阳晚报》的报道后,一下转发了20多个微信群,并约了多家新媒体人关注跟进。
2016年5月21日上午8时,我再次来到医院采访,与我同来的还有大河网、《河南工人报》、《河南经济报》、腾讯视频等媒体的多名记者。一进入病区,王锋母亲及妻子潘品就含泪对着我们跪了下去,慌忙中将她们搀扶起来后,我也是两眼热泪。这一跪,生生跪疼了在场媒体人的心。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决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就在这天上午,一个名为“救助三入火海烈火英雄王锋交流群”的微信群创建了,群成员由最初的几十名媒体人迅速扩展到100多人。在这个微信群里,一时间红包纷飞,却没有一个人争抢,所有的红包都只有王锋妻子潘品一人接收。红包雨不停,爱心接力不断。
也是在这天上午,王锋家乡方城县民政局及广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来了,及时送来了3万元的救助款;王锋昔日的同学来了,方城在宛的老乡们来了,被救邻居和托教老师来了,素不相识的热心市民也来了……一笔笔带着温度的爱心善款,温暖着王锋及其家人的心,也感动了现场采访的每一个媒体人。
继5月20日率先报道后,《南阳晚报》开辟专栏《火海救人〓感动中国》,连续15天刊发追踪报道《英雄火海救人〓感动神州大地》《南阳爱心拯救在继续:一切为了王锋》《全力以赴救治我们的英雄》《收到爱心善款221万元 王锋家属今起谢绝捐款》等24篇,我两次赶赴王锋家乡方城县古城村,深度挖掘英雄及其背后的故事;《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郑州晚报》、《东方今报》、《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南阳广播电台等20多家省市媒体相继跟进,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合力,爱心的涟漪越扩越大。
郑州、上海、北京、武汉、杭州、广州、济南……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打来电话向我确认捐款账号,纷纷自发向王锋捐款。凌晨1点乘火车来南阳献爱心的屈先生,送来了山西襄汾老乡捐助的2万多元爱心款,还歉意地对我说:“捐得少,有点拿不出手。”在京的方城籍爱心企业家王军先生清晨3点从北京驱车赶到南陽,将10万元现金送到潘品手中;爱心明星黄晓明委托工作人员来宛,捐款20万元致敬平民英雄;保洁阿姨把刚领到手的1500元工资全塞给了潘品;年过七旬的老两口来到医院,一定要留下500元表达一下心意;孩子们也自发地捐出了平时舍不得花的零花钱……短短一周时间,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的捐款250余万元,之后知足的潘品感恩谢绝社会再捐款。
人与人之间本不相识,却演绎着一个个心手相牵的动人故事,给人以生命的希望和前行的力量……那些天里,我忙碌着感动着,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感人事件和精彩瞬间。
[关怀]由一位平民英雄引发的政府关注
一个普通人的瞬间壮举,也可以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这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但是,这一切,真实地发生了。
王锋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王锋救治领导小组,时刻关注王锋的病情。5月29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看到王锋事迹的报道后,特意与穆为民(时任南阳市委书记)通电话,向英雄表示敬意,向英雄家属表示慰问;省、市、县各级领导也纷纷到医院看望慰问王锋,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英雄。7月12日,政府包机送王锋赴京治疗。可以说,这是南阳有史以来给予一个平民英雄的最高礼遇。
在全力抢救王锋生命的同时,各项表彰、荣誉也纷至沓来。5月26日,王锋被授予“南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5月31日,中共南阳市委授予王锋“雷锋式好青年”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向王锋学习;6月3日,共青团河南省委作出决定,授予王锋“河南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向王锋学习……
2016年7月25日至29日,中宣部组织“时代先锋”采访团,《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中央及省市级媒体记者深入南阳南石医院、王锋救人现场、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北京304医院等地进行实地采访,集中宣传报道王锋的先进事迹。王锋,一个普通的公民,以其三入火海救人的壮举,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南阳人大爱担当的新形象。
来自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安抚了英雄妻子潘品惶恐的心。这位事发前从未接受过采访、也未被领导接见过的农村女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迅速成长坚强起来。她忐忑接收每一份善意,小心珍藏每一份荣誉,感恩政府,感恩社会,感恩媒体……对每一位前来帮助自己丈夫的好心人,她都谦卑地鞠躬,真诚地说:“谢谢!”
在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潘品通过央视荧屏向所有帮助关怀过她的好心人表示感谢。她说:“我感觉我们走过的这一条路,是用无数爱心铺成的路,我们背后有无数双手在支撑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我感觉我们并不孤单。”
[真情]那一路如亲人一样的温暖陪伴
第一次在医院见到潘品时,她一脸的惊慌、无助、脆弱;采访中,惊魂未定的她一直紧紧抓着我的手,犹如溺水的人抓住了一块可以救命的浮木……
王锋在南石医院救治期间,是潘品生命中最黑暗、最难熬的一段日子。“于姐,王锋今天情况很不好,我很担心……”“于姐,明天领导要过来看王锋,你在不在,我怕自己说错话”“那个见义勇为申请表,我怕填错了,于姐你来看着我填吧”……
那些天里,我几乎每天都守在医院里,时刻关注着王锋的病情,也陪着这个饱受磨难的女子,牵着她的手一起守候在手术室外;那些天里,就连远在上海、郑州、襄阳的亲友,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第一句话也从“你和孩子咋样啊”,变成了“你报道的那个王锋出院没”?
“妈妈,阿姨又过来看我了,还给我和姐姐买好吃的了……”2016年8月4日,在南阳中州西路的出租房里,王锋9岁的儿子王玉金拿着记者的手机和潘品视频,11岁的女儿王婷则牵着记者的手说着悄悄话。“婷婷和你真亲。”远在北京的潘品在视频中看着笑着,牵挂儿女的心一下子踏实多了:于姐,有你在,真好!
2016年10月1日17时06分,我突然收到潘品的微信:于姐,王锋于16时34分不在了。“于姐,俺孩儿明天来北京。王锋说想妮了,我也很想他们,我让我哥明天带他们过来,国庆节我们一家人就能在北京团圆……”想起9月30日夜我和潘品通话时,她还热切期待着的北京十一“小团圆”,竟永不能圆满了,瞬时有说不出的悲伤。
2016年10月16日,王锋骨灰安放仪式在方城县十里庙公墓举行,吻别丈夫骨灰盒后的潘品心力交瘁,一下瘫坐在地。在现场采访的我,一把将她揽入怀中,轻声抚慰……这个镜头被摄影记者当场捕捉,登到报纸上,感动众人心。南阳老陕西董事长南贵喜从《南阳晚报》上看到这张照片后,专门打来电话点赞说:“这一张照片抓得太好了,自然而发,真情流露,悲伤中别有温暖,特别能突出晚报独有的人文关怀。”
是的,那一刻,没有新闻记者,没有英雄家属,有的只是两个深情搀扶、相互陪伴的弱女子。
[感动]在采访中见证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9个月,50篇文字30幅照片,是记录,是见证,也是纪念。
作为记者,我一路采访并感动着。在采访中,我见证了英雄的无私无畏和政府的责任担当,也见证了世间的大爱温暖和人性的美好善良,我是那么真切地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更加生动、更加有力,可以打动更多的人,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仔细回想9个月的采访报道,我发现与王锋本人的交集,只有匆匆的一眼或寥寥一句,短暂却深刻。
第一次近距离见王锋,是2016年5月25日,王锋完成首次植皮手术后。征得院方同意,我进入抢救室看望,医护人员正仔细为他擦拭药物。当时他还不能说话,听医护人员说,我就是第一家报道他的南阳晚报记者,他吃力地对我眨了眨眼睛,表示感谢。
第一次听到王锋讲话,是在6月3日王锋准备进行第二次植皮手术时。医护人员将他从电梯里推出前往手术室,我大声鼓励说:“王锋加油!”他亦大声回应:“加油!”声音响亮有力。
转院到北京后,王锋每天要用盐水浸泡清理伤口,每次浸洗都要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和折磨,尽管他一看到水就不由自主地全身痉挛,却从不开口喊疼。南石医院王锋所在病区主任王硕曾告诉我,王锋是他见过的最坚强、求生欲望最强烈的病人,是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栏目组导演采访我时曾问:在王锋报道中,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那时我想起了王锋的舍身救人、重伤不悔,想起了潘品的善良感恩、谢绝捐款,想起了把一个月工资全部捐出的保洁阿姨,想起了发短信说想给王锋叔叔捐款的小学生,想起了远在宁夏却一直关注英雄想到王锋墓前悼念的马先生,想起了无数个不知姓名、不知身在何处的好心人……一幕幕画面在脑海闪过,我说:“在王锋报道中,每一次采访,都有不一样的感动。”
更让我感动的是,那么多网友在为王锋点赞献爱心的同时,纷纷来信致谢南阳晚報,称“《南阳晚报》王锋事迹的报道,让人们又一次看到了世间的大爱无私”;他们在短信或微信中一致称呼我“爱心记者”,说:“谢谢你的报道,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正气和爱心!”在2016“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我与我独立采写的王锋系列报道《他,用带血的脚印书写英勇》《第一时间,传递感人力量》《生命的轻与重》一同亮相中央电视台。网友纷纷微信点赞:“爱心记者,央视一套正播出的节目,有你的辛苦和汗水……”
每每看到这样的来信,我总会眼眶发热鼻头发酸,在感动中又更觉重任在肩,唯有坚守初心执着前行,方不负“爱心记者”这四个字。
(作者为南阳晚报社记者)
编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