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从控机车渡板变形故障的分析与研究

2017-05-12 19:24高磊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5期

高磊

摘 要:本文对2014年全年大秦线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从控机车发生渡板变形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机车设备本身、机车乘务员操纵、组合列车主从配置、运行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查找共性原因,提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和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重载运输;组合列车;渡板变形

中图分类号:U2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062-02

1 引言

大秦重载铁路自2008年开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以来,一直采用“1+1+可控列尾”编组模式,既1台主控机车牵引102辆车辆+1台从控机车牵引102辆车辆运用,随着运量不断提高,新型机车故障不断涌现出来,从控机车渡板变形就是其中之一。重载组合列车从控机车发生渡板变形,反映出列车在运行过程当中纵向、横向冲击力过大,可能造成机车车钩、缓冲器、油压减震器等走行部关键部件几何尺寸发生改变、甚至失效。本文通过多年对渡板变形现象的跟踪分析研究,通过现象深层次挖掘引起从控机车渡板变形的多方面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 渡板的概念

渡板是联接机车A、B节通道的走行地板。每台机车有两片渡板,分别在A、B节机车中部风挡处向中间延伸,以桥状姿势重叠放置,如图1所示。

3 渡板变形的危害

渡板发生变形意味着重载列车在运行中受到了非正常的纵向、横向力,在实际中就曾发生过车钩缓冲器、二系横向油压减震器、二系圆簧失效等危险情况,给重载组合列车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4 渡板变形故障情况

2014年大秦线全年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20650趟次,共发生中部机车渡板变形161件。按照重载组合列车编组分类,“HX2+HX1”编组发生155件,占96.3%;“HX1+HX1”编组发生6件,占3.7%。按发生渡板变形区段看,主要在大秦重车线大同县-阳原、化稍营-涿鹿、涿鹿-沙城东、延庆-茶坞4个区段,共发生139件,占86.3%。

5 渡板变形原因分析

重载组合列车中部机车渡板变形是个复杂而综合的问题,车底(统计数据表明C80P底较非P底容易渡板变形)、列车缓解速度、列车缓解时的坡道和线路曲线、主从控机车同步时延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列车产生影响,列车在运行中,各方面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就可能会造成中部机车渡板变形。在这里,本文主要对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5.1 渡板结构特点导致渡板变形

从重载组合列车中部机车渡板变形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分析,列车运行调速过程中,由于中部机车A、B节渡板发生碰撞导致变形较多,主要为渡板边角碰撞(图2)导致变形和渡板正面碰撞(图3)导致变形两种。

5.1.1 渡板搭接量不足导致变形

在自然状态下,车钩中心线到车体后墙的距离为170mm。渡板前端到后墙的距离254mm,如图4。无压缩拉伸状态下渡板的搭接量为:(254-170)×2=168mm,HXD1机车最大拉伸距离为185.5mm(缓冲器最大行程166 mm+车钩间隙19.5mm),大于渡板的最大搭接量168mm,當机车被拉伸时两渡板间会出现17.5mm(185.5-168=17.5mm)的间隙。拉伸后恢复时,可能会发生渡板碰撞变形。

5.1.2 渡板边角撞击车体导致变形

在自然状态下,机车两个后墙的距离344mm,渡板前端到本节后墙的距离是254mm,如图4。渡板前端到另外一节车体后墙的距离为344-254=90mm。根据渡板设计图纸可知,渡板前端越过另一节后墙长度为:373-294.5=78.5mm,如图5,既渡板红线以上部分已经过了另一节车后墙,从而得知,此时渡板可能与车体发生的碰撞点为A点和B点。

在压缩状态下,车钩缓冲器的极限工作行程是83mm,车钩间隙19.5mm。当缓冲器压缩到极限位置时,渡板前端相对另外一节车体后墙的位移为83×2+19.5=185.5mm。而实际在自然状态下,渡板前端到另外一节车体后墙的距离为344-254=90mm,当缓冲器压缩到极限位置时,就会造成渡板前端超出另外一节车体后墙的位移为185.5-90= 95.5mm。对比渡板设计图纸尺寸,可以计算出,此时渡板可能与车体发生的碰撞点为D点和E点。

自然状态下,现场测量渡板C点到机车后墙最短距离为52mm,根据图纸计算结果可知,碰撞点A点或B点与后墙碰距离为52+(690-504)/2=145mm,既机车在运行中,如果渡板与车体相对位移超过145mm时,就会发生渡板与车体碰撞。在压缩状态时,碰撞点D点或E点与后墙碰撞距离小于145mm。通过大秦线实际运用试验分析,机车在运行中牵引杆最大会产生±3.610的偏转角,车钩最大会产生±170的摆角,在极限的位置A/B节车体会产生567mm的横向位移。只要横向位移量大于145mm时,机车渡板就会与车体碰撞,从而导致渡板变形。

5.2 编组不同造成渡板变形

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按照“HX1+HX1”编组时,发生中部机车渡板变形的比例远低于“HX2+HX1”编组时的比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HX1型机车与HX2型机车制动系统、控制系统、通信接口等均有所不同,以及LOCOTROL分布式控制系统在数据处理上存在延时。整个传输过程LOCOTROL系统要进行多次数据的编码、传输、解码,因HX1型、HX2型机车的通讯物理接口不同,造成LOCOTROL系统在数据传输上以及主从控机车在牵引力、再生制动力的发挥上有了2%的误差,最终导致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在“HX2+HX1”编组模式下发生从控机车渡板变形的概率增大。

5.3 重载组合列车操纵不当造成渡板变形

大秦线东起大同,西至秦皇岛,全长653公里,线路区段多在山区,重车方向线路最大-12‰下坡和4‰,连续长大下坡道118.4公里,对机车的操纵提出极高的要求。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虽然总结出了一套模块化的操纵方式,但是遇到线路堵塞,如果对缓解地点、缓解速度和缓解时机操纵把握不当,极易造成中部机车发生渡板变形。

6 解决措施

6.1 对渡板进行技术改造

2015年以来,太原局机务部门通过对HX1型机车渡板减少渡板边角进行技术改造(如图6),降低渡板边角与车体的碰撞概率。2015年2月17日,在HXD1-0117号机车上试验了新型渡板,通过添乘情况观察,整体效果良好。由于该渡板边角比较小,降低了碰撞车体的概率,但是渡板在拉开时产生的缝隙会比普通渡板大,所以采用了1100×600×300(mm)的橡胶垫覆盖在渡板上,填补了渡板两侧的缝隙。

6.2 优化机车操纵方式

就目前运行情况来看,操纵方式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空间。因此机务部门要加强机车乘务员列车操纵培训,不断探索和优化列车操纵方式,尤其是遇到线路堵塞时,加强对列车非正常操纵起停车和优化操纵困难区段操纵方式,通过优化操纵减少渡板变形情况的发生。

6.3 狠抓检修、整备工艺范围落实

机务部门通过机车狠抓检修、整备作业,进一步加大对范围工艺的落实,查找钩缓装置、机车本身存在的质量缺陷,杜绝因设备质量问题造成渡板变形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曙光.HXD1型电力机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耿志修.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