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建设构想

2017-05-12 08:55张庆华杨先乐宋增福谭洪新吕利群
中国水产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生动物水产医学

文/张庆华 杨先乐 宋增福 谭洪新 吕利群

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建设构想

文/张庆华 杨先乐 宋增福 谭洪新 吕利群

水生动物医学是教育部于2013年批准成立的新特色专业。本文联系目前我国水产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参照教育部系列文件精神,依据现代水生动物医学的基本理论,从专业设立的必要性、学科界定、专业建设思路以及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阐述了水生动物医学新特色专业的建设构想,以期对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2012 年, 上海海洋大学向上海市及教育部提出开设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申请, 2013 年3 月28日教育部发布教高 [ 2013] 4 号文件,公布了2012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专业名单,决定在2012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简称新目录)中水产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水生动物医学,并属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专业代码:090604TK(专业代码加有“T”者表示特设专业;专业代码加有“K”者表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即水生动物医学作为二级学科与原有的基本专业:水产养殖学(090601)和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90602)以及特设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090603T)并列,成为水产学一级学科下的第4个特设、国家控制布点的二级学科,成为新的目录专业,该专业的设立,充分说明了近年来我国水产学的快速发展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迄今,继2013年被教育部首次批准于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学大类下设置水生动物医学新的本科专业后,2015年又在大连海洋大学设立了同样的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该专业的设立,首先是应农业部的要求重点支持培育的特色优势专业,为国内首个水生动物疾病防控领域的本科专业。由于水生动物医学学科属国内首创, 本文拟就水生动物医学的建设背景、学科界定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区分度、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4个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设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必要性

(一)设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人类社会活动和水产学科发展的需要

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医学,为人类健康和驱除病魔做出了应有贡献;畜牧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兽医学,为畜牧业的稳产、高产及畜产品的营养安全提供了保障;而水产科技的发展诞生了水生动物医学,为水产养殖业的稳产、高产和水产品的安全及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因此,水生动物或宠物生病了,要去看“渔医”,就像人生病了要去看医生,陆生动物或宠物生病了,要去看兽医一样需要专业的诊治。

“水生动物医学”是水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先前的 “鱼病学”逐渐扩大内涵和外延演化而来。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化的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高度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品种(包括鱼、虾、蟹、贝、藻等)的多元化、池塘精养技术的提高和产量的猛增,促进了“水生动(植)物医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建立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用医学和兽医学理念从事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和防控是水产科学发展的关键。过去,由于从业人员缺乏“水生动物医学”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的检验、诊断、用药和处置等存在方法简单、粗糙等问题,医疗效果不尽人意,甚至发生多起误诊误治的医疗事故。部分兽医学方法的引入,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水生动物医学和兽医学学科间由于诊疗方法、诊疗手段以及诊疗对象的差异而造成水生动物医学和兽医学科的间差异明显,由他们直接诊疗效果较差。水生动物医学是人类医学、兽医学、水生生物学和水产养殖学融合一体的交叉科学,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和临床技术。只有建立在(兽)医学和水产养殖学理论与技术下的“水生动物医学”,才能够承担解决水生动物病害频发问题的重任。因此,设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水产学科发展的需要。

目前,人-畜-鱼共患性疾病频发,要求我们建立“one world, one health”的理念,进行跨界、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同抵御共患性疾病,急需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有所改变,对休闲娱乐的消费需求也随之提升,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养殖观赏鱼类。观赏鱼作为陶冶情操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青睐,已成为仅次于猫和狗的七大家庭饲养宠物之一。但日益严重的观赏鱼疾病,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限制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这些水族宠物与人类及水环境的密切关系,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全球性的潜在疾病风险,处理不当,也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食用水产品的机会及数量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因食用不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金枪鱼、狭鳕、淡水鱼、虾、蟹等存在的寄生虫(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绦虫等)同时也是人类的重要寄生虫,造成的疾病也是“共患”性疾病,这都对陆生动物及人类的流行病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另外,在海水和淡水中存在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在鱼类、贝类以及藻类之间的寄生和循环,目前已成为生态环境及养殖所面临的难题之一。要想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难题,不是(畜牧)动物医学所能涵盖和解决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水产品安全以及水环境的生态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水生动物疾病及水环境、水生动物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病原引起充分和足够的重视,设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保障人类生存健康,利于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二)中国庞大的淡水和海水养殖业,需要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作为技术保障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水产养殖大国。1990年以来,水产养殖产量连续20多年超过捕捞产量。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急需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开展有效的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作为技术保障。

2002年4 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水产养殖大会,明确指出:“水产养殖已经为科研、工程发展、经济增长、粮食安全、扶贫、提高人们营养水平、抚育更聪明的孩子提供大量的高质量食品和工业、医药材料。而更重要的,为保护濒危海洋和淡水物种等方面已成为极为重要的、很具广阔前景的事业。我们有理由希望21世纪水产养殖业在以上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不辜负人们的期望”。2011年召开的第九届亚洲渔业和水产养殖论坛暨第四届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九届世界罗非鱼协会年会等国际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更先进的科学,更优质的鱼类,更美好的生活”的主题,对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水产业健康养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我国养殖产量达到4942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73.87%,在世界渔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疾病种类多、发病频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情况。由于水生动物疾病日趋严重,给我国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据统计,每年的水生动物疾病发生率达15% ~30%,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元左右。由于水生动物医学教育长期滞后,导致相关人才队伍匮乏,无法满足水产养殖业对水生动物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

当前,中国水产养殖业正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水产健康养殖向更高层次发展,社会对水生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因此,设置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培养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将为我国的渔业现代化、渔产品的安全及高质量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设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高校培养水生动物医学人才的需要

长期以来,海洋及水产类高校学生主要是通过水产养殖学专业设置的《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等课程学习、了解水生动物医学知识。由于学时少,实践和临床时间更少,学生难以全面掌握从事水生动物医学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无法满足水产养殖行业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据调查,目前水产养殖学等有关专业有一部分毕业生分流到对水生动物医学知识有较高要求的部门,从事水生动物疾病诊疗、监测相关的工作。但是通过回访,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难以使毕业生获得胜任这类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有必要进行专门训练。

设立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可系统学习与水生动物疾病相关病原生物学、发病机理及流行规律,全面掌握从事水生动物医学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满足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工作的需要,为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设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符合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水产健康养殖向更高层次发展,渔药、渔料、水产生物科技厂商的技术服务和销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要求行使渔医职能,我国是世界第一的水产养殖大国,但是要实现水产养殖业的长期发展,还缺乏专业的“渔医”作为技术保障。

随着我国加大推行对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度的力度,各行各业及其从业人员对资格证的考试都非常重视,并成为进入某个行业的一道“门槛”。目前进行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相比较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兽医全科类资格考试的学生而言,参加水生动物类考试的人员大多是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本专科学生。如前所述他们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业知识方面均有某种程度的欠缺,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所以,我国有必要在条件合适的高校开设相应的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培养该专业方向的专门人才,以满足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

(五)设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符合上海海洋大学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设置,是上海海洋大学面向全国农业领域,强化水产、海洋、食品学科特色,增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战略需要。该专业以面向全国渔业病害的防治、信息采集、防控体系的建立及服务为出发点,着力提升养殖水产品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是学校推进全国水产养殖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全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切入点。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色,既继承了原有“水产养殖”本科专业与“临床兽医学”硕士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又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凸显了该专业的特色,使之具有新的活力与发展潜力,更多地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设立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既是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根据新的本科专业目录,适应水产学科对人才的战略需求,促进学校进一步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发展水生动物医学学科专业对推进实现学校发展定位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是学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综上所述,上海海洋大学设立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学科界定及其专业区分度

(一)水生动物医学的学科界定

水生动物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水生动物(aquatic animal),包括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总称,一般指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各种野生动物,以及人类养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和具有观赏价值的水族宠物。该学科是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医学原理和手段,解决水生动物疾病的一门学科。可以理解为水产学与医学、兽医学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符合目前国际和国内学科发展融合的大趋势。

(二)水生动物医学与相关专业的区分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和现有的“动物医学”、“医学”、“水生生物学”以及“水产养殖学”等专业,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最终目的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1.研究对象的不同

“水生动物医学”与“水产养殖学”以及“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部分相同,“水生动物医学”以水生动物为主,而“水产养殖学”以及“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更广泛些,为水生动物和植物。而“动物医学”和“医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动物和人类。动物医学的研究对象是陆生动物(terrestrial animal),是指在陆地上繁衍生活的动物的总称,以肺呼吸空气,属于“恒温”的高等动物,氮素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以尿素和尿酸态氮排出体外。水生动物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水生动物(aquatic animal),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总称,包括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各种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两大生态类群。它们隶属于生物的各个门类。既有栖息在水层中,随水漂浮的浮游动物,又有具发达的游泳器官,有相当游泳能力的自游动物,还有栖居在水域底部的底栖动物。水生动物大多属于较低等的“变温”动物,其氮素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以氨态氮排出体外。因此水生动物的环境性疾病中常见的有气泡病、氨中毒、亚硝酸中毒等。这主要是由于水生动物是长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这一特点决定的,与陆生动物明显不同。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在生理和生活习性、病害传播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以上原因导致的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治方法上也与陆生动物存在巨大差异,很多在人医和兽医上可用的药物或剂型,在水生动物上不能用,如皮肤外用药、口服药、注射针剂等,也常受养殖对象和种类的限制,不具普遍性,用药效果不好。

2.研究内容不同

从各自的研究内容与最终目的来看,“水生动物医学”以保障水生动物的健康为最终目的; “水产养殖学”偏重于生产环节,以获得动植物产品为最终目的;“水生生物学”则偏重于分类、生物学特性、多样性调查和生态保护。“水生动物医学”与“动物医学”以及“医学”都属于与疾病防治相关的医学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与宿主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障宿主健康为最终目的,虽有很多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借鉴,但从发病的宿主对象来看,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生物学特点及发病情况有很多不同之处,三者的区别多于联系,不能相互替代(图1,表1)。

图1 水生动物医学与相关专业的区别联系

表1 水生动物医学与相关专业的对比

综上所述,“(畜牧)动物医学” 与“水生动物医学” 虽有相互联系,但是不能相互覆盖,存在很大差异,尤其从人才培养来看,“水生动物医学”有自己的体系和内容,不是“动物医学”可以替代的,在现有的水产养殖等专业基础上,增设水生动物医学的方向,固然能救燃眉之急,但由于学时和学科体系上的限制,不能满足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需要。因此,水生动物医学与相关专业之间有明显的区分。

三、专业建设思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生动物病原、病理、病害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渔业生产一线及业务主管部门、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等从事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检验检疫、渔药开发等的执业兽医(渔医)、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二)课程设置

1. 课程框架及主要课程

课程设置的教学计划包含综合教育模块、学科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三大模块,毕业学分达169学分准予毕业。具体学分分配见表2。

表2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2.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包含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课程板块之间相互联系与融合两大原则。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一是相关理论课程均有配套的实验课程,一般实验课学时为理论课学时的1/3—1/2。二是加强实习环节, 包括在渔药、生产单位、检验检疫实验室及机构的实习等。在课程板块之间相互联系与融合方面,课程包括了水产养殖类和医学类两大类课程。两类课程及各板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课程内容之间做到有机衔接,充分考虑前设课程和后设课程之间的关系,保证课程呈阶梯式递进,不断的延伸与拓展。

(三)知识与能力要求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扎实的水生动物医学、生物学、水产养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水生动物医学的理论,水生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知识;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与开发、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水生动物检疫、产品安全生产与评价的技能;具备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水生动物医学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目前水生动物生产过程、了解渔药开发与管理、动物福利、环境保护、水产品安全、水生动物进出口检疫、人-兽-鱼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以及归纳、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的基本能力,具有撰写论文报告、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能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四、专业发展前景

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去向上看,其就业领域十分广泛。学生毕业后可以向临床兽医学、水产养殖等专业方向继续发展深造。其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产环节,主要是水产养殖企业中的专业“渔医”;二是服务环节,主要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疾病诊疗服务机构中的专职“渔医”;三是管理环节,主要是水生动物疾病监测和环境监测、水产养殖疾病防控、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渔业行政管理等机构中的官方“渔医”;四是教学与科研环节,主要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机构中的高层次水生动物医学人才。而且,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学科发展前景来看,该学科作为水产学的二级学科,无疑有其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由“水产大国”向“水产强国”的转型,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兽-鱼共患性疾病的频繁出现,要求人们将人类、动物以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不断跨界合作,共同抵御共患性疾病。这必将推动水生动物医学向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发展。

五、结束语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设立是我国水产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积极应对社会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 该专业从无到有,目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所构建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培养模式正在得到实施,明年将迎来第一届毕业生,从目前的就业意向及保研和考研率来看,该专业的毕业生很受欢迎,表现出过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今后要加大推进该专业的 内涵建设力度和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提高地方高校特色专业的品牌效果,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猜你喜欢
水生动物水产医学
浏阳市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风险预警与防控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启动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柬埔寨可出口四类食用水生动物至中国市场
加油!水产人!
医学的进步
区别认识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水生动物病毒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