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村:楠溪江畔的一颗明珠

2017-05-11 09:50王凌旭项金龙
城乡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楠溪江古村丽水

■ 章 禾 王凌旭 项金龙

岩头村:楠溪江畔的一颗明珠

■ 章 禾 王凌旭 项金龙

如果你是摄影人或画家,那里有无穷无尽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可拍摄和写生;如果你是游山玩水的旅人,那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是文人墨客,那里的风景和古村落的朴质居民,必然会激起你的创作灵感;如果你是对传统历史文化有兴趣和研究者,你也可能会面对古村落那些古迹感慨万分,应该沉下心思做学问……楠溪江畔那一串似珍珠般的古村落就这样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岩头村就是楠溪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岩头古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北部楠溪江中游的河谷平原,东与枫林镇隔江相望,和楠溪江中的狮子岩东西遥相呼应。岩头村始建于初唐,宋末元初,始祖金安福(1250~1318)从附近的档溪西巷里迁居于此。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进行重新规划修建。后来因与枫林人纠纷引祸,导致三进两院大宅九座被朝廷烧毁。

据村中一金姓70多岁老人说,老宗谱记载:岩头古村是由明代地理学家李时实先生选址布局建造的。这位先生在永嘉建了一个岩头古村,半个苍坡古村,还有半个是大岙。他在岩头布置“三街六巷”“七星八斗”,全村四面八方被溪水环抱,被寨墙维护着,东南北各开门,西北、西南开水门。李时实建造时预言“寨墙在,一家姓(金);寨墙坍,百家姓”。在解放后,寨墙坍倒,“百家姓氏入村”这一预言果然被印验。

古人智慧 盘活楠溪江

全村民宅坐西朝东,村西方靠山,名金子尖,山脉形如一只卧牛,头朝南方遥望芙蓉岩,尾朝楠溪著名的高山苍山尖。楠溪江水从村东北方流向村东南方,与古村成环抱形局。江中一岩形如狮,即是著名的狮子岩,与岩头古村遥相望。

古村东方与楠溪江相隔处是广宽的农田,这一马平川的农田成了岩头古村的外明堂。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在岩头古村东缘建堤(现在的丽水街)蓄水的举动,他们把岩头西北方五尺乡流出的溪水引入后分东西两股水流成弧形环抱全村。而蓄水堤全长300多米横卧村东。俯视村东缘的蓄水堤—丽水街如同岩头古村的水案。经古人用心设置布置,岩头村具备了近案(丽水街)远朝揖(狮子岩)的好风光。村东本显空的场景,便出现双环抱的水流丽水湖和楠溪江,双环抱的建筑堤坝和寨墙。

岩头村的正门是北门,称“仁道门”。站北门北望,左侧是形如牛的全村靠山金子尖,右侧是楠溪江著名的海拔935米高的苍山尖。传说龙母生九子在此山尖,只可惜结局是龙受伤,母惊亡。该山峰与周边环境组合,显得有些孤高,难怪有龙受伤和龙母惊亡的传说。

村北两山山谷间一条溪水,浩浩汤汤从五尺乡流向岩头西北方,古人造浚挖渠引水进村,把全村团团围抱,谓之“玉带缠腰”,又名“金城水法”,有“大富大贵、人丁大旺、忠孝贤良、男女高寿”之说。

村南则是秀气的山峦,形象文峰。山巅建塔,村人称塔山,山麓建水亭祠和琴山书院,山前是南门,建有接官亭,期望村人读书入朝为官,光宗耀祖。

如把岩头古村地理地貌拟人化,整个古村宛如头朝北,面朝东,侧躺着遥望楠溪江的生命。

村落布局 渗透天人合一思想

楠溪江古村落至今还保存着古代文化印记,这些印记贯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脉络。村寨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记,甚至村名、街名,无不文情脉脉。以“天人合一”思想构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着大批完整的宗谱、族谱等历史文化遗产。透过这些景观和遗产,可以了解到内容极为丰富的耕读文化和宗族文化的梗概,可以认识到楠溪江古村落建筑的文化内涵。

水口

岩头村水口在村北,古村正门仁道门设于此。溪水朝揖而来,在世俗中受人朝揖,不富即贵。

溪水进村,水流左右即是两个牌坊:一个是明世宗赐给乙丑科进士金昭而建的“进士牌楼”,另一个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造的石质谢氏贞节牌坊,讲述着岩头村历史的辉煌和风俗风尚。

“进士牌楼”边即是金氏大宗祠,朝南。仁道门、大宗祠、贞节坊和进士牌楼形成岩头的礼制中心。这里是岩头古村布局形制头、颈部位,中枢神经点,直接关系全村的生命态势。

和其他古村一样,水入处建庙以迎水安水,建浚引之导之,水从村最北端曲缓流向村东和村南。

流向村南端的水,古人挖池蓄水建水亭,建琴山书院。这里读书声、水吟声,竹林清风声,文峰山的塔影,构成幽静文雅的景致;流向村东的溪水,古人建堤坝蓄水成丽水湖,堤坝即是著名的丽水街。

丽水街

蓄水堤全长300多米,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到了清代,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太平天国起义时曾遭火焚,近年重修。现有90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3米,进深10米,为两层楼建筑。空出2米~2.5米宽的卵石铺成的道路,临水为美人靠式长廊。依廊而坐,一览岩头古村全貌。先祖期望后代耕读入仕,而不准为商。大环境大形势所趋,蓄水堤成了商业街,当今人们的价值观以利为重,人算不如天算!

三街六巷两水街九间大屋

全村道路三街六巷,两水街(浚水街、丽水街)。南北三大街:中央街、桂花街、花前街。当年始祖金安福在这些大街之间建了三进两院大宅共九座,大宅院之间有巷弄六条,直接穿越三大街,大街和巷弄侧都有水渠水沟流动。

横街

古村有一条肩负交易功能的大街,名横街。把丽水街、中央街、桂花街、花前街、浚水街串联为一。横街从村东献义门向西横过村子直到村后山山麓,如同大屋的横梁,如人的肩膀把四条纵街撑起,横街过去是岩头的商业中心,现在还遗存几间精美的苏式茶楼和铺子。横街和温州古城的百里坊极其相似,这一横四纵大街和九座三进两院大宅奠定了岩头村的大格局大形势。

选址布局者以横街为商业中心是合乎情理的,后人将商业市场移到丽水街则改变了当年初心—期盼后人读书入朝为官。

五湖

这些大街小弄便都有水沟水渠相伴形成了岩头村的大水网,水网沿途有8个涵洞、2个节制闸、3间水碓,同时挖成进宦湖、镇南湖、丽水湖、石亭湖、状月湖等5个人工大水池,以达到旱涝平衡的调节功能,也展示出古人依天道地理生活的中庸思想。

漫步在岩头古村,细品其水系布局,端详设置在全村重要节点的象征八斗的高出地面10公分左右的方形平台;“三街六巷九座大宅院”、五湖等营造思想,紧紧围绕着斗转星移运行形势的道理而设置。

流水入村的几乎都是明水渠,注入村中5个湖池后,池中流水则难以看到,一般都是从护堤下的涵洞中暗暗流出村外灌溉田地。其寓意收入正大光明,储存盈余,花费不张扬。岩头村几个世纪以来从未遭遇旱涝灾害的威胁,天人合一的水系布置是原因之一。

人心不古 古村未来何去何从?

岩头古村初建者希望子孙读书入朝为官,这是绝大多数古时中国人的人生方向。岩头古村的建造契合美好愿望,古村前方有案,远处有朝揖。随着现在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衡量标准不单单再以仕途高低为要,财富成了更多人追求的目标。于是后代们将村东面那条环抱的人工河堤廊道(水案)改为了商业街,一排商铺遮挡前来朝揖的远山视野,可能违背了先人的初心。

人口的增长和解放后的社会形势,村寨墙被拆,果然如李时实建造时预言的“寨墙在,一家姓(金);寨墙坍,百家姓。”村人突破古村,跨过丽水街新建一排排四层楼联建房,一条条商业街密密麻麻将古村包围。古村再也看不到村外的一马平川和远方楠溪江环抱的前景。

岩头古村也罢,众多城市也罢,扩张时基本没考虑到新的建筑道路布局和旧时布局关系的传承。

记得村里的老人讲述历史时,感叹“芙蓉(村)有能人,苍坡(村)有能人,现在就岩头没有。”何也?这两个古村的形貌没遭受大破坏。站在琴山书院里看岩头宗谱,曾经是如此辉煌!与枫林人发生纠纷殴斗后,被朝廷追拿和烧毁九间房后,岩头村渐渐没落。

在此,笔者提议,岩头古村应依存古村道路肌理,把握好民居朝向、风格、高度以及公共景观节点周边环境(特别是天际线)的处理。至于古村外面新建筑扩展对古村的影响,只能等到时代观念慢慢转变,50年后砖混房成危房后予以迁移或重新规划了。

猜你喜欢
楠溪江古村丽水
《古村小巷》
丽水发现新物种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人间福地楠溪江
古村——大芦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