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建鑫 刘友飞
构建漏损控制体系 实现漏损长效管理
■ 沈建鑫 刘友飞
近年来,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供水行业的重要课题,控制和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供水企业的迫切任务。
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再次强调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城镇节水,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近15年来,浙江绍兴自来水有限公司一直将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作为重点工作,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成功地将管网漏损率从2000年的21.07%控制在目前的5%以内。目前,绍兴水司的供水区域为498km2,管网长度为3800km,已建立以分区计量体系为核心、以智慧管网系统为支撑、以实现全过程控制为保障、以实行全员化激励为手段的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网漏损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了降漏控漏工作的长效管理。
通过开展管网普查摸清“家底”,建立供水管网GIS系统,实现管道资产“一张图”管理。同时,对供水管道及水量分布采取“一张网”监控,能够每时每刻知晓管道运行状态,科学评价供水管道各种“健康指标”,对一些管道漏水、爆管等现象能够自动报警、准确定位、及时处置。
1.建立供水GIS系统
通过建立供水管网GIS系统,实现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供水管网GIS系统能与营业管理系统、调度SDACA系统、呼叫系统、巡检系统、水力建模系统等相关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采用通用平台,符合开放式机制,模块组件化、网络化,支持WEB访问。具备数据的采集与输入、地图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地形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等功能。
2.制定GIS管理制度
建立GIS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机制,配备管线测量、物探及系统维护等工作人员,落实管网设计、施工验收、竣工档案等业务环节,确保数据信息及时动态更新,明确对管网各类信息更新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指标的考核要求。对管网基础数据覆盖率、准确率等进行量化考核。
3.做好分区计量规划
合理制定近期、中期、长期分区计量规划,并进行实施方案编制,明确分区计量的规模、选点数量、目标要求、功能需求等的定位,便于之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划分独立计量单元
以准确的管网拓扑结构为基础,通过在主干管安装流量计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个单独的计量单元,利用区域考核表、支管考核表、单元考核表、用户水表等建立起一个分区分级水量分析体系。
5.构建分区计量体系
通过制定分区计量标准、精细划分计量分区、建设分区管理系统、构建水量分析机制、深入应用分区数据,依托分区计量管理和总、分表分析管理机制,实现“公司、分公司、片区、支线、户表”点、线、面三者互联互通的多层级分区计量管理体系,实现单元计量、水量监控、管网漏损的科学控制。
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是实现供水管网科学高效管理与优化运行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网运行实时检测通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供水管网日常生产运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管网漏损控制信息化管理是供水管网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设开发智慧供水管网系统
通过有效整合现有GIS系统、调度SCADA系统、分区计量系统、巡检系统、水力模型等较为完备的数字管网信息化系统,并利用物联网、管网仿真、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智能化分析决策、处置响应及运行控制平台,最终实现感知、分析、决策、处置等业务流程精细化,调控、运维、漏控等服务管理效能化。同时,开发建设BS架构管网水力模型,实现了管网日常运行情况的分析及评估,使管网管理更具智能化。
2.建立全流程电子化监管机制
建立从预警、派单到处置直至反馈的全流程电子化监管机制,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提高供水安全性,实现数据与业务联动管理。
供水营业抄表收费是整个供水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供水行业经济效益的最终体现。营业抄收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各用户的用水情况,分析抄收数据有助于发现用水异常的区域,为管道中漏损区域的定位、水表安装的检测以及偷水现象的发现提供参考。因此做好营业抄收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整个供水生产销售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建立计量管理制度
规范管理流程,提出计量设备系统选型与科学管理原则,并逐步推广应用于日常表务、计量管理工作中,实现计量设备的经济选型与合理应用,有效提高计量设备计量准确性,为减少计量损失、降低管网漏损充分发挥计量管理效益。
2.规范表务管理流程
对进出供水公司管辖供水管网的水量实行准确计量。规范水表管理各个流程,并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行从仪表选型、采购入库、强制检定、领用安装、运行监控、动态周检、报废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水表首次强检和周期轮换,使用的计量器具均在计量检定周期有效期内,确保用户结算水表的准确性。建立大表远传监测体系,实时掌控大用户、管网支线等水量在线变化,辅助开展水表计量特性分析、动态周检维护,有效减少和避免因计量不准导致的计量损失。
3.强化小区计量管理
强化小区计量管理,确保小区内所有用水对象都能装表计量,并根据国家计量管理要求,严格落实各类计量水表周期检定,确保计量准确率。同时,对水表周检计划完成率、水表计量准确率等进行量化考核。并强化小区内部管网网格化分割,理清“家谱”关系,构建总、分表系统,有效减少或及时发现供水管道“跑、冒、滴、漏”现象,节约水资源。
4.加强违章用水稽查
依法开展供水管网违章、违规用水的稽查,严处偷盗、人情用水等非法行为。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管网巡视、检漏、维修队伍,配备必要的检漏、巡检与抢修设备,并能熟练使用。同时,制定管网巡检制度、编制检漏计划、健全巡检记录和维修记录。并对检漏计划完成率、检漏自报率、抢修及时率、管网设施完好率等指标进行定量考核。
1.提升管线人防技防手段
确保常规巡检工作正常开展,突出重点并强化总管、薄弱管线、重要部位的巡检数量和质量,创新管线巡检监管机制,优化管网巡检线路,重点突出重要管线与施工隐患点。加强外单位施工监管力度,责任到人,有效控制人为挖破现象。
2.执行不同季节检漏模式
科学分析漏损特点、水量变化,通过突出重点、缩短频次,保证不同气候下重要总管、特殊节点安全、平稳运行。探索白天和晚上相结合、片区内总管自检、交叉检、集中检相结合的检漏工作新模式,提高了检漏工作的到位率和检出率。开展疑难漏点的排查与攻关,通过抢修、检漏联动,多探头相关仪、检漏仪、物探等多种技术手段联合应用,解决历史疑难漏点的定位与修复。
管网压力控制是在保证用户正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在管网中安装压力调节设备,根据管网用水量调节管网运行压力,达到降低管网漏损的目的。管网压力控制管理是管网漏损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管网运行调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控制供水管网压力,是减少供水管网漏损的快速且有效的技术方法之一。
1.实行压力分区管理
基于分区计量管理模式下开展的分区调度、分区控压,实现区域压力智能精细化管理,建立分区调度、分区控压、分区计量三者结合的供水调度模式。通过分区调度实现了不同片区不同调度手段、通过分区控压实现了不同片区不同压力控制标准、通过分区计量实现了不同片区不同管网水量实时监控与漏损有效分析。
2.采取先进控压手段
通过在主干管网上安装调流阀或减压阀等先进控压设备,利用阀门远程控制系统实行智能优化调压,实现不同供水时段流量和压力的动态调整,有效提高了区域供水服务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有效减少和杜绝因调压产生水锤现象导致的破坏性影响。
3.做到按需科学调压
通过制定分区压力控制标准曲线,做到“高峰不低、低峰不高”的按需、科学调压,实现管网压力平稳、安全、经济。
定期对供水管道进行“体检”,全面排查管道安全隐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并将一些“老龄化”的供水管道进行报废重建,分期实施,有效减少或杜绝黄水、泄漏、爆管等不良事件发生。
1.合理编制改造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关要求,合理编制、修编供水管网建设及改造规划。并根据规划详细制订年度管网更新改造计划,对使用年份较长、质量差、漏水频繁的管线进行改造。同时,根据小区供水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小区供水管网改造计划,并合理设置和建设安装总、分表。
2.规范选用优质管材
全面禁用国家禁止使用的管材,并制订年度禁用管材改造计划。明确规定DN100及以上新建管道采用钢管、球墨铸铁管,DN100以下新建管道采用不锈钢复合管等优质管材。
3.注重工程建设控制
始终抓牢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管控。事前管理要严把设计质量关,确保设计施工方案最优。事中管理要严把施工质量关,明确各类工程的管理责任主体,实施全过程的现场管理与考核。事后管理要及时做好管道标识、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竣工图GIS系统录入,为并网通水运行后的管网漏损分析与控制打下基础。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管理涉及到供水企业各个部门,需要通过高效的组织机构设置与多层次、精细化、系统化的量化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落实员工经济责任制度,薪酬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形成部门、职工之间“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以达到高效生产与管理效率。
1.主体责任到位
通过持续完善经济责任制考核,明确主体考核责任,对各个片区实行单独计量、单独考核,各片区之间形成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配的良好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独立片区为责任主体、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把漏损考核指标直接与全体员工收入直接挂钩。
2.监督考核到位
将年初制订的漏损控制目标分解为年度、季度和月度指标进行专项考核,同时将区域漏损控制指标分解到网格单元,实行漏损率和漏损水量“双挂钩”考核,重点突出漏损水量这个更加直观、更加关键的指标,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收入都与年漏损水量这个关键指标挂钩,而且挂钩力度较大。并建立员工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考核手段电子化、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结果透明化。
3.奖惩兑现到位
实行定量计件考核,特别是涉及到控漏关键的检漏、抢修等岗位。譬如检漏岗位,实现漏点多检多得、少检少得、不检不得,极大激发了检漏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的热情。检漏人员是公司所有岗位中收入最高的一个工种,业绩优秀的检漏人员年收入可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
纵观绍兴自来水有限公司15年来的漏损控制实践历程,自上而下系统贯彻、自始至终持续完善的漏损控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对实现高效持续降低管网漏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常态化机制形成后,通过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手段完善,最终实现了长期稳定保持低管网漏损水平的战略目标。
(作者单位:绍兴市自来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