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标语语言生态研究

2017-05-11 12:08张文娟寸红彬
价值工程 2017年15期
关键词:成因

张文娟+寸红彬

摘要:普标语是云南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之一。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使用语言代际传承、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语言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语言使用域的走向、对新语域和媒体的反应、语言教育材料与读写材料、政府与机构的语言态度和政策、族群成员对母语的态度、语言记录材料的数量与质量等指标来分析普标语的语言生态,并分析其外部和内部生态环境成因。

Abstract: Pubiao language is one of the endangered languages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inguistic ecology of Pubiao language by referring to nine indexes such as intergenerational language transmission, absolute number of speakers, proportion of speakers within the total population, availability of materials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literacy, shifts in domains of language use, response to new domains and media, governmental and institutional language attitudes and policies, community members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own language, and type and quality of documentation. The corresponding exterior and interior ecological causes are also analyzed.

关键词:濒危语言;普标语;语言生态;成因

Key words: endangered language;Pubiao language;linguistic ecology;cause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243-05

0 引言

普标人是指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土著民族。他们自称“布标”“给表”“滴表”“给标”, “格彪”等,史称“窝泥”,汉族人称其为“普标族”或“普标倮倮”。有口碑资料显示,普标人源于广南府富州之普梅、普杨一带,然而清康熙六年(1667)置开化府,裁富州地隶之,因此《广南府志》中没有记载普标人。普标人大概在清康熙年间离开普梅、普杨,陆续向西南迁徙,先后在中国的马桑、马坤、马艾、普弄、普峰等及越南的铳士、普腊、普高等地居住(梁敏:2007;李开军:2005)。

中国境内的普标人居住在富宁县普阳、麻栗坡董干、铁厂一带,汉族迁居到这些地方后,普标人渐渐衰退下去,现在许多带“普”字的地方就是原普标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根据《云南民族识别综合调查报告(1960年)》中记载,1957年普标人归系为彝族。南迁至越南河江省同文、安明等县的普标族(计400多人)被越南政府划分成单独的民族。现在中国境内的这些地方要么已无普标人居住,要么已与其他民族融合,越南境内则仍居住有普标人。普标人虽然跨国界而居,但他们仍相互往来,互为婚姻,习俗相同,语言相通,只是国籍不同而已。

民国以前,普标人女性服饰上衣长至臀部以下,无领,袖子中部和胸前镶彩条纹,后背披一块镶银或像花布丁块的披户,佩戴银项圈、银耳环、因守住、珍珠项链等首饰。头包布帕并别木梳于头顶,下身着短裙,裙前加一块淡青色的布料,腰束红绿两根带子,足登船形彩花鞋(百度百科)。现在则基本与汉族相同。

普标人聚居地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该州位于东经103°35-106°12ˊ,北纬22°40-24°48ˊ之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北与曲靖市相连,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辖文山市和丘北、富宁、马关、广南、西畴、麻栗坡、砚山7个县,州府所在地文山市。总面积32239平方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55公里,南北縱距190公里,人口370万。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约140万人,其余还有8万瑶族人、31万彝族人、41万苗族人、97万壮族人等。全州总人口的43.5%是汉族,56.5%是少数民族。文山州是典型的农业地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3%(百度百科)。

普标人所居住的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3′-105°18′,北纬22°48′-23°33′,县境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文、黄树皮、渭川、官坝、安明、河江五县一市接壤,西南部与马关县毗连,北部与西畴县相邻,东北部与富宁县、广南县两县接壤。麻栗坡县辖3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麻栗坡县地处滇东南边缘山区,地形从东向西南华南斜。受到八布河、畴阳河、盘龙河的强烈切割,地表形成西北-东南向的山地与峡谷相间的地形。县城麻栗镇海拔1000米。境内有4大山脉,属红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南利河、八布河、畴阳河、盘龙河。境内均属亚热带季风拭气候,主要特征: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冬春多旱,夏秋多雨,垂直差异十分明显(百度百科)。

普标人多居住在山区,长期与汉族、壮族、傣族杂居,生产方式接近汉族、壮族、傣族,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兼种荞麦、豆类、薯类,普标人擅长加工饵块、荞麦粑粑及豆类制品,饲养牛、马、猪、狗、鸡、鸭等禽畜,在中各种蔬菜及桃李梨、核桃、香蕉等水果,种植棉花、黄麻、桐油、茶叶等经济作物。早些时候的手工业有打铁、银饰加工、棉麻纺织、蜡染、刺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工业基本消失。普标人居住地一般木材比较丰富,有不少能工巧匠,从事木材加工和木工活也是普标人农闲季节应声的方式之一。同时,普标人还出售木材、竹子、藤条及砖瓦(梁敏:2007)。

猜你喜欢
成因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
山东主雨季突变特征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