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莫言的引导

2017-05-11 08:42杨兴文
杂文选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麦穗莫言乞丐

杨兴文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学院发表获奖感言时,中国作家莫言娓娓讲述了自己贫穷的、裹着小脚的、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的母亲。

莫言的家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他小时候家庭比较贫穷,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往往饿得有气无力。当时家里仅有一个热水瓶,有一天莫言提着瓶子去公共食堂打开水,他饿得手臂没有力气,在提着开水回来时,他稍微不注意,热水瓶突然掉落。

莫言无比害怕,认为肯定会遭到母亲打骂,只得赶紧钻进草堆躲藏。到傍晚的时候,母亲干活回来,发现莫言不在家里,只能在村子中四处寻找。在到处奔波的同时,母亲还不停地叫喊儿子的乳名:“社斗……”莫言担心母亲着急,只好鼓起勇气从草垛里钻出来,走到母亲身边,莫言既没有遭到指责,也没有挨打。

终于找到儿子,母亲连忙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仔细地查看他在躲藏的时候,草垛是否弄破他的头皮。孩子安然无恙,母亲得以放心地带着他回家。莫言打破热水瓶,竟然没有遭到母亲打骂,这成为最早保存在他记忆中的事,以后永远也不忍心删除。母亲的宽宏大量,教会儿子什么是大爱和亲情。

在生产队收割麦子后,莫言跟随母亲去地里捡拾麦穗,以便尽可能增加粮食。发现看守麦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赶快纷纷逃跑,避免惹火烧身。母亲缠着小脚,尽管她全力以赴地逃跑,但速度依然缓慢,很快就被人家捉到。

看守人不仅身材高大,而且脾气格外暴躁,轻易就会打架斗殴。抓到母亲后,看守人居然伸手朝她用力打过去。在猛烈的抽打下,母亲摇晃着身体,无可奈何地倒下去,看守人没收了她拣到的麦穗,然后吹着口哨,神气十足地离开。母亲坐在地上,嘴角在不停地流血,脸上呈现的绝望神情,让儿子终生难忘。

随着时间的更替,看守人在迅速苍老,最终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莫言和母亲去购买东西,在集市上发现看守人,他立刻冲上去,想逮住看守人报仇,母亲赶快拉着他,平静的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在捡拾麦子的时候,母亲遭到看守人抽打,成为莫言记忆中最痛苦的事,基本上随时随地,他都想着要为母亲报仇雪恨。多年后终于找到看守人,母亲竟然不允许他动手,耐心地对他进行劝说。母亲的豁达大度,教会儿子什么是宽容和理解。

莫言家平时很少吃饺子,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享受这样的美食。有一年过中秋节,他家在中午包了一顿难得的饺子,每人仅仅有一小碗。正当他们即将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门口,左手端着瓷缸,右手拄着拐杖,不眨眼地盯着他们的碗筷,偶尔还有口水落下来。

看着乞丐可怜的样子,莫言的心里异常难受,干脆端起半碗红薯干,准备倒在老人的瓷缸里,希望将他打发走。让莫言意外的是,乞丐愤愤不平地质问:“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乞丐的无理取闹,导致莫言非常不愉快,只得气愤地解释:“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每人只有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还需要吃其他东西。我愿意给你红薯干,已经不错了,你要就接着,如果你不要,就马上滚开!”

母亲连忙指责莫言的做法不对,随即端起属于她的半碗饺子,毫不犹豫地倒进乞丐的瓷缸中,自己心甘情愿吃红薯干。母亲倒饺子给老人,成为莫言记忆中最深刻的事,在随后的岁月里,他总是无法忘记。母亲的体贴入微,教会儿子什么是怜悯和同情。

莫言十二岁那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母亲把三棵吊在墙上留着过年包饺子的白菜,用破羊皮包着,放在家里那个蜡条篓子中,让顺路去读书的儿子背着,到三里远的邻村集市出售。

买菜的老太婆说她不会算账。当天母亲头痛,默默地计算几分钟,没有把账目算清楚,只能要求儿子计算。莫言找来一根草棒,握在布满冻疮的手里,用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进行计算。莫言报出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他报出的数字。

算完账莫言就去读书。放学回到家里,他忽然看见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蜡条篓子摆在她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母亲抬起头,双眼红红的,说话的声音似乎在颤抖:“孩子,你怎么能这样?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你今天让娘丢脸……”

在春节前莫言去读书时,顺便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无意中多算老太婆一角钱,最终遭到退货,成为他最后悔的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做任何事情,莫言都会认真对待。母亲果断收回算账出错的白菜,教会儿子什么是诚实和耻辱。

母亲以身作则的引导,让莫言受益匪浅。

●作者自荐

插圖 / 莫言 / 佚 名

猜你喜欢
麦穗莫言乞丐
过去的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彩虹色的雨
没钱
现代乞丐
乞丐
最大的麦穗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
最大的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