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淑燕
摘要: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这既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必须思考解决好的时代课题。文章试从四个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与创新提出思路与对策,以更好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实现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ter serve the refor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is not o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ternal audit workers, but also the question must be solv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al audi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four aspect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internal audit in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内部审计;改进;创新
Key words: new situation;universities;internal audit;improvement;innovation
中圖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2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正在迈向新的台阶,实现新的发展。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与时俱进,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深入探索高校内部审计的规律与特点,理解把握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致力于高校化解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大学建设。
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践,试运用系统论观点,提出新形势下“1234”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一个中心),强化两个目标(强化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两个主导性目标),坚持三种标准(审计质量、审计效率、审计效果),抓好四项建设(制度规范建设、队伍素质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审计环境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围绕一个中心,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众所周知,建设一流大学不仅要实现一流的教学、科研,还要有一流的学校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肩负着规范财经秩序、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紧密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管理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全面履行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责,按照“依法审计、围绕中心、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坚守“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思、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工作作风,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党委行政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做好内部审计,发现学校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才能不断推进高校综合改革、防范化解风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 强化两个目标,实现内审工作转型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了一些新形势,比如经费支出繁杂化、教育资源配置广泛化、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等,这些都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必须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才能适应高校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历史趋势,更好地为高校改革发展服务。
高校内部审计要实现由传统的“把关型审计”向现代的“管理型审计”工作转型,就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审计职能,强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两大主导性目标,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绩效,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具体体现在: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着力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由单纯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注重治标向注重治本转变;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实现边审计、边帮助、边促整改落实;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拓宽审计业务范围,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并把法治思维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思维,以强化法治为抓手,着力防范化解审计风险。
“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既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目标,又是具体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自觉把学校财经活动中重大的、带倾向性、风险点高、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作为内部审计或审计调查的重点;把正常财务审计、基建工程与项目修缮审计、校办产业审计作为三大审计重点领域;不断强化经济效益审计、大额货物采购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要突出对影响学校全局和全校师生利益的问题审计;并将静态审计向以日常监控为特色的动态审计转变,及时发现并制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起到预警、避免和化解降低风险的作用。
3 坚持三种标准,强化内审工作绩效
3.1 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高校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可运用“PDCA”现代管理理论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循环机制,力求做到“查得出问题、抓得出效益、经得起检验”。通过“控制审计流程、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文书”来提高质量,尤其要在审计报告建议的质量上下功夫;通过建立由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组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实施“主审责任制、三级复核制”来提高质量;通过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审计质量;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来提高质量。要加强审前、审中、审后控制,实现审计关口前移;要突出对重大经济投资的论证程序,合理编制资金预算,加大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尽可能做到全面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预防、引导、监督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3.2 审计效率
审计部门要紧密围绕高校中心任务、校领导关心的重点、管理的难点和教职工关注的热点开展工作,通过"把重要的事情做好、做快"来提高审计效率;对力所不能及的大型基建工程造价审计业务,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实施监督,做好内审与外审相结合,既可以开阔内部审计视野,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切实落实工程项目“三审”制度(结算预审、复审、主审制度),严格审计工作流程,来提高工程预(结)算审计质量和效率;通过合理编制审计计划方案,改革业务组织方式来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审计理论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增強与被审计单位、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沟通交流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团队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来提高审计效率。
3.3 审计效果
审计效果是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工作质量、审计结果沟通、审计结果落实的综合反映。除了上述的制度措施外,审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审计报告双向征求意见制度来实现审计结果的良好沟通;通过审计意见回复制度、审计整改情况检查制度来实现审计结果的落实;逐步推行内部审计公示制,这些举措不但会使审计结论更加扎实,审计意见执行更加顺利,而且将有效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4 抓好四项建设,促进内审质量提升
4.1 建立健全内审规章制度
要切实建立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实行项目审批和复核制度,建立审计质量日常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与审计规范,建立完善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完善审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促进学校内审工作决策科学化、流程规范化、工作程序化、结果公开化,为长期有效发挥内审职能提供制度保障。
4.2 优化提升队伍结构素质
首先要进一步理顺内部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多渠道引进工程技术、物资管理、基建施工、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审计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其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强化综合分析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专业考试,取得专业资格,实现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实现持证上岗。
最后,审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法,掌握信息化审计的程序和能力,学会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争取做到“一专多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懂财务、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3 调整理顺内审体制机制
建立一流的内部审计机制是实现审计职能的重要基础。在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主体的基础上,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基建后勤等有关部门乃至社会审计力量的协调与配合,搭建起监督与管理的合作服务平台,完善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晰各自监管职责,协调各方关系,加强内部控制,优化管理流程,硬化权力约束,合力监督实施,提高项目监管成效,共同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威慑力,更好地促进学校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4 营造优化内部审计环境
建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观念,注重加强与校领导的沟通交流,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提出改进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建议,用不断努力所得到的显著工作成绩提升审计工作地位,保障内部审计有效开展,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和谐审计环境。
5 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只有立足高校改革发展实际、围绕高校教育发展主题,树立前瞻性审计工作理念,循序渐进地推进审计工作创新,适时转变审计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役系统”功能,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真正起到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才能真正为促进高校综合改革保驾护航,为建设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崔英波,胡治寰.浅谈当今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3).
[2]郭志伟.试论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3]彭巧萍,薛国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制约因素及改进路径——基于广东省30所高校的内部审计调查[J].财政监督, 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