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刚+束伟伟+吴书安+李瑞贤
摘要: 建筑工业化通过设计标准化,建筑构件生产工厂化,改善了建筑劳务企业的生存环境。建筑劳务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随之变革,劳务管理应趋于信息化、闭路化,劳务用工培养精英化。随着建筑工业化专业分工逐渐清晰,建筑劳务用工流动性降低,所受职业培训渠道增多,配合政府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务用工的企业归属感逐渐增强。建筑工业化有利于建筑劳务企业增加技术人才储备,加强凝聚力,创立企业品牌,提高竞争力。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roug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design and building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factory,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service company'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management mode should also change, and labor management should tend to be information and closed circuit, labor training should be elite. With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gradually clear, the construction labor mobility is reduced,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channels increases,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government'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employees of labor service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service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technical personnel reserves, strengthen cohesion, create enterprise brand, an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關键词: 建筑工业化;建筑劳务企业;劳务用工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construction service enterprises;labor 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23-03
0 引言
我国建筑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国民经济做出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能耗高等方面的问题。建筑工业化是将建筑作为产品,采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变建造房屋为制造房屋,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从而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寿命,降低能耗,达到实现建筑生产现代化的综合目标[1]。建筑劳务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面发挥作用。随着现代工业化和现代产业化组织,建筑工业化建设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集成和全过程各阶段的生产要素的系统集成,必将对传统的建筑劳务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1 建筑工业化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区别
建筑工业化有别于传统的建筑全现场单件式生产的施工方式,新型建筑工业化采用成套集成生产技术,通过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安装装配化实现建筑产品节能、 环保、全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生产方式[2]。由图1与图2对比可知,与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有较大区别,对建筑劳务企业的要求也出现重大变化。
①建筑劳务用工专业化提升,作业环境改变。建筑工业化生产分工更加精细,标准化设计环节、部品构件生产环节、运输流通环节、现场安装环节等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各个环节建筑劳务用工工种专业化程度极大提高。与传统生产方式建筑劳务用工工作地点集中在施工现场相比,建筑工业化生产中建筑劳务用工将分布在部品构件预制生产工厂、部品运输流通环节、安装施工现场等不同作业环境。
②建筑劳务用工需掌握BIM技术实现建筑工业化生产高精度要求。传统技术记录和生产难免会产生错误和误差,无法满足建筑工业化构件生产及安装的精度需要,因此要求生产及技术人员能够利用BIM技术采集构件生产中的相关信息[1],并完整地展示给制造人员或者能够完整地导入技术其他系统,提高构件的设计精度和制造精度,得以保证实现构件生产的工厂化。
③建筑工业化施工安装装配化需要记录及采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极大提高。传统的建筑生产由于采用现场生产,各受力构件可实现一次浇筑完成,对搭接的位置和顺序要求不高,可以实现及时错误修正,建筑生产的信息记录可以由人力记录完成。建筑工业化使得各构件分别预制,现场组装,在安装过程中对搭接位置和搭接顺序有极高要求。
在施工之前需要借助BIM技术实现模拟现场装配施工过程,优化安装流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案编制,记录构件安装时搭接顺序,搭接位置等关键数据,确保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优化安装方案实现加快生产进度、节约人工、提高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工业化生产要求。
④建筑工业化生产资源再生环境友好。标准化构件生产回收再利用与传统建筑生产相比回收难度及成本降低,回收环节也作为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必要的一个环节,循环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
总之,建筑工业化带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建筑劳务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然对建筑劳务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管理方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以及建筑劳务用工等各个方面带来重大影响。
2 建筑工业化对建筑劳务企业环境影响
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给建筑生产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建筑劳务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必将发生重大改变。建筑劳务企业现阶段主要定位为建筑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方,建筑劳务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建筑劳务投标过程中充斥着大量违法挂靠的劳务分包企业甚至是包工头[2]。这些企业经营管理大多只负责对建筑工人的临时组织管理,对现阶段施工现场作业为主的状况下尚可以完成劳务分包工作。尽管劳务分包制度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资质挂靠现象屡禁不绝,劳务层层转包违法分包普遍存在。
建筑工業化不断发展,构件生产将逐步实现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违法挂靠劳务企业或者包工头将无法通过临时组织管理完成对精密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劳务用工组织,同时构件工厂化发展也意味着建筑构件生产的标准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参照普通工业化产品生产要求完善相关配套法规,逐步加强对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市场监管,杜绝违法转包分包,违法挂靠企业会被市场逐步淘汰。
3 建筑工业化对建筑劳务企业管理方式影响
随着建筑市场专业化分工逐渐清晰,建筑工业化不断推进,工程难度和规模的提高,建筑劳务企业市场的环境逐步改善,建筑劳务企业管理方式也必将迎来诸多改变。建筑工业化将使建筑劳务企业的管理从全部工地现场施工管理,逐步转变为构件预制工厂+物流运输+工地现场组装管理+运营维护管理+再生回收管理相结合。企业管理方式将出现以下变化:
①劳务用工管理信息化。建筑工业化使得建筑构件逐渐由工厂生产,现场安装工人比例大大减少。工厂化生产为各地监管部门及建筑劳务企业实行实名制管理、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等提供良好条件及基础。用工管理信息化这对于解决劳务纠纷、促进建筑工人培训、完善务工人员社会福利保障等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政府部门监管乏力,劳务企业门槛过低,劳务企业管理水平偏低,承担能力不足的问题。
②劳务用工管理闭路化。建筑工业化使得建筑产品生产趋同于普通工业产品生产。建筑劳务企业可以借鉴普通工业化产品生产工人的“闭路化”管理模式,包括入职的信息采集和培训、入职后的行动记录以及离职时手续办理三个环节。建筑劳务企业协同政府监管部门,在统一信息平台基础上对建筑劳务用工实现实名制精细化管理[3]。入职前实名制管理包括信息采集、签订合同、入场教育等方面内容,通过信息化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办理门禁出入卡实现;入职后可通过门禁信息设备记录劳务人员考勤等信息,减少劳资纠纷;离职手续包括签订退场承诺书、收回门禁卡、人员电子信息变更等方面内容,确保劳务工人劳动合同完美终结,形成完整 “闭路式”管理。
③劳务用工培养精英化。建筑工业化生产将极减少了工地现场的用工数量的同时提高了用工的质量要求。现有的粗放化培养模式将不能适应建筑劳务用工的要求,建筑劳务企业劳务用工培养定位将从现在的大众化,粗放化培养模式转变为精英化培养方式。建筑劳务企业逐步转变企业劳务用工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以适应建筑工业化生产对劳务人员技术、职业素质的更高要求,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下,创新企业营销策略,树立企业品牌。
④劳务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化。目前建筑劳务企业普遍规模小,还未形成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企业普遍处于“人治”的管理模式,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偏低。管理人员面临的劳务用工流动性过大,多为完成一个工程临时拼凑起来,相互信任及认同感极低[4]。建筑劳务企业管理实际上由一些大小包工头凝聚松散的临时组织,管理人员形同虚设,导致建筑劳务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缺乏,本身流动性也较大,无法适应职业化需要。
建筑工业化工厂化生产,技术门槛的提高必然要求相应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包工头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面临精英化的技术型劳务用工,主要负责工业化建筑部件品质监管及劳务组织管理,便于与劳务用工相互信任及认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适应建筑工业化的管理职业化要求。
4 建筑工业化对建筑劳务用工影响
建筑劳务用工是建筑劳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建筑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离不开现代化、素质高、技术精的建筑劳务用工队伍。建筑工业化必然改变目前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建筑工人队伍的现状,作为建筑劳务企业核心的建筑劳务用工也将发生以下变化:
①建筑劳务用工流动性降低。建筑劳务用工高流动性一直是建筑劳务企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建筑工人流动性主要分为跨项目流动和跨工种流动。无论是由于福利待遇、生活环境、家庭等原因工程未竣工前而中途离开的跨项目流动,还是在跨项目工作过程中,从事一个工种作业的同时从事着其它工种作业的跨工种流动,劳务用工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是工地现场施工诸多因素制约,如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及生活环境差,工种技术要求门槛不高,组织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构件生产主要在预制工厂进行,现场只进行组装和部分现浇作业。构建工厂化生产使得建筑劳务用工不需要过于频繁更换作业场地,工作环境和居住地点相对固定。同时工地现场作业环境及生活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便于劳务用工融入城市,更易产生对企业归属感。劳务用工跨项目流动意愿将大大降低。建筑工业化缩短建筑施工周期,技术要求提高的同时专业分工更加明确精细,建筑劳务用工流水作业,对从事的某一工序的技能要求更高,跨工种流动的可行性极大降低。
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提升渠道增多。由于现场作业技术监管难以实现实时全方位监控,使得建筑劳务用工技术门槛过低,建筑劳务企业以及建筑总承包企业由于建筑劳务用工流动性过大,为了追求高效益,并不舍得浪费更多的经济效益对施工一线技术岗位上的劳务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岗位再教育。多数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流于形式,甚至在“包工头”带领下直接跳过培训直接参加上岗操作[2]。建筑工业化使得建筑劳务用工流动性降低的同时也极大提高劳务用工的技术门槛,建筑劳务企业对劳务用工的培训必要性和迫切性使得建筑劳务用工的培训数量与质量必然显著提高。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建筑劳务企业与建筑施工企业、各类高校及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都应担负起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职责,多层次全方位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建筑劳务用工的职业素质:政府监管部门联合高等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开展基本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建筑劳务企业组织安全培训,企业文化培育以及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培训有效开展将解决目前劳务用工职业素质过低,缺乏企业归属感的问题,满足新常态下对建筑产业工人的要求,促进建筑劳务企业技术结构升级。
③建筑劳务用工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劳务用工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建筑劳务企业和劳务用工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了能够完善社会的保障体系,各地各部门为了维护建筑劳务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规定施工企业必须申请就业工人的社会保险。施工总承包或者專业承包企业对于直接雇用的工人,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按规定为其办理各种社保业务[5]。为提高劳务用工的社会保障水平,政府监管部门将施工劳动社会保险,强制工程服务企业、施工企业管理,保险覆盖率数据作为企业信誉等级评定标准。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仅建筑劳务企业甚至是劳务用工本人对缴纳社会保险积极性不高,导致建筑劳务用工社会保障水平过低。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劳务用工从以前多个项目频繁短期流动的临时工,变为生产生活环境相对固定的产业化工人。建筑劳务用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可以参照工业化大生产的企业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强制建筑劳务企业办理员工失业保险,使得员工被辞退后可以得到经济补偿,同时规范企业用人制度,进一步降低建筑劳务用工流动性,维护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政府相关部门与建筑劳务企业协同建立针对建筑劳务用工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筑劳务用工所从事的多为高危工作,因此政府及建筑劳务企业应在建筑劳务用工在建筑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发生意外风险做预判评估,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相应合理可行的救助政策,解决建筑劳务用工后顾之忧。
3)多方协同构建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政府、社会、企业各方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建筑劳务用工最基本生活保障,建筑劳务企业及总承包企业提供改善性福利措施,社会着重营造建筑劳务用工融入城市的各项福利环境,多方协同减轻建筑劳务用工生活压力。
4)构建完善的法律救助体系。建筑行业是高危行业,建筑劳务用工发生劳资纠纷或者不公正待遇的情况屡屡发生。建筑工业化发展使得建筑劳务用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必将不断增强,完善的法律救助体系可以使得建筑劳务用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杜绝不理性维权,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建筑劳务企业和谐发展。
④建筑劳务用工后续储备提高。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建筑劳务企业对建筑劳务用工进行人才储备,成为企业的客观和主观的需要。建筑劳务用工的流动性降低以及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为建筑劳务企业进行人才储备提供客观的条件。
1)建筑生产构件化及工厂化使得人才储备成为可能。较低的流动性,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筑劳务企业在户口、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为储备人才提供基本的条件,有利于解除储备人才后顾之忧,建筑劳务用工真正成为产业化工人,能够集中精力为企业作贡献。2)构件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建筑劳务企业建立储备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并实施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来留住储备人才。标准化生产有别于现场施工,通过构建生产、组装流程细分及优化,建全企业生产标准,建立一个公平、有竞争力、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公开、公平、公正的企业绩效评估真正调动储备人才工作积极性、为建筑劳务用工提供足够的职业晋升通道和空间,留住储备人才。
5 结语
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给建筑劳务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建筑劳务企业积极适应建筑工业化带来的有利的生存发展环境,从企业本身的管理方式入手,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模式,着力从建筑劳务用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闭路化管理、建筑劳务用工的精英化培养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建筑工业化的新要求。在建筑劳务用工及其管理人员机构建设方面,不断推进管理人员职业化、建筑劳务用工产业化培养,提升企业人员的技术结构等级。保持人员结构基本稳定,降低建筑劳务用工流动性,多措并举拓宽培训渠道和方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加强建筑劳务用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加强建筑劳务用工的人员储备,创建企业品牌,提升建筑工业化生产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纪颖波,周晓茗等.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3(8):14-16.
[2]贾胥永鑫.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分包制度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
[3]阎西康,常璐平,兰天,等.建筑业劳务用工产业工人化途径调查研究[J].建筑经济,2015(12):9-12.
[4]周文涛.施工总承包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运作机制建设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4.
[5]曲杰.社会保障体系下降低企业用工风险的基本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5):93-94.
[6]王吉飞.我国建筑劳务企业的现状及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7-49.
[7]吴书安,闫志刚,高云.政府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工程交易对策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3(1):42-45.
[8]闫志刚,吴书安,高云.苏北地区建筑劳务用工现状调查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3(2):110-112.
[9]闫志刚,吴书安,束伟伟,等.建筑劳务企业评价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6(1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