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汀
纵观美国历史,如果离任总统没有丰厚的个人资产,他们就必须继续找工作,直到1958年美国国会才通过法案给离任总统发放津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离任后成了美国最大的威士忌产商。约翰·昆西·亚当斯卸任总统后,在众议院赢得一席之地并致力于反对奴隶制。
如今,55岁的奥巴马成了美国史上最年轻的前总统,尽管他支持的继任人选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失败了,但奥巴马的人气依然很高。他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轻松再活个4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完全可以尝试各种职业。
作为奥巴马的前辈,吉米·卡特、比尔·克林顿和乔治·沃特·布什这些前总统在离开白宫时都处于中年阶段且精力旺盛,奥巴马从他们身上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卡特:很忙很充实
从总统到卸任总统的巨变曾经让好几位前白宫主人无所适从。1980年,罗纳德·里根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寻求连任的吉米·卡特,后者带着“不受欢迎的单任总统”标签离开了华盛顿。当他和夫人罗莎琳回到老家佐治亚州普莱恩斯时,却发现他们的花生买卖亏损了100万美元,房子也亟待整修。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后院的树木都长到房子的后门口了。”约翰逊总统图书馆馆长马克·厄普德格罗夫说。卡特夫妇回家后的几周都在忙着清理肆意生长的树木,把房子拾掇得宜居一点。用“干杂活”来比喻卡特当时的窘境再贴切不过了。
56岁那年,也就是竞选连任失败那年,卡特找到了未来的人生方向。“他说,‘我还能再活20到25年。我想保持精力充沛,找到更多我能做的事。”卡特中心副主席菲尔·怀斯说。
写过几本总统传记的乔恩·米查姆认为,要想知道总统离开白宫后的生活,可以从他们的过去找到很多线索。“卸任后的人生驱动力往往源于他们的本性。”他说。
卡特早年从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他服役的潜艇上教《圣经》,从那时起他就表现出非凡的野心和理想主义。“他当总统时经常跟我谈到,他多么想在任期结束后当一名传教士。”卡特的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说。
卡特积极促成埃及与以色列和谈,并在戴维营签订和平协议。卸任后,他创建了卡特中心,以自由外交官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多次调解棘手的外交争端,并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他给之后的几乎每一位总统都带来难题,”作家迈克尔·达菲说,“因为没有一位卸任总统的贡献能超越他。”
克林顿:最能赚钱的卸任总统
按照克林顿传记《世界的男人》作者乔·科纳森的说法,比尔·克林顿从成为总统的那天起就开始思考卸任之后的事,但在他离开白宫的第一天仍旧不知所措。成堆的记者围着他追问,为何要在任期的最后一天赦免在逃金融家马克·里奇。
“忽然之间,他和媒体及公众之间没有了遮蔽物,”科纳森说,他感到很无力,觉得自己没人保护,而且孤军奋战。然后,希拉里·克林顿在纽约开始了参议员的新工作。
几个月后,赦免马克·里奇的风波平息了,克林顿又回到大众视野下。“比爾·克林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不知满足,总想得到更多,”乔恩·米查姆说,“无论是权力、知识、女人还是好作品——都有两面性,正面与负面。”
正面的有,通过克林顿基金会,推动美国禁止公立学校出售含糖饮料,为2004年地震海啸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募集救援资金;对非洲医院进行大额捐助,特别是卢旺达(对于自己任内未能阻止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克林顿始终耿耿于怀)。
负面的有,早前他广泛结交声名狼藉的亿万富翁并从中获利;克林顿基金会捐助了20亿慈善基金,但像“黑水公司”这样的捐赠者也引来不小非议。
比尔·克林顿也是第一个充分意识到卸任总统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赚钱的人。从2001年起,他通过有偿演讲和出书挣了1.5亿美元。因此有人说,当总统真是个不错的事业。
小布什:彻底淡出政治圈
如果说吉米·卡特和比尔·克林顿好像不舍得放弃总统的余热,那么小布什则算是完全卸下了包袱。
2010年接受采访时,小布什说,2009年1月21日,他在老家得州克劳福德醒来,翻开报纸,惊喜地发现上面的文章不再提到他,“于是我召集我的狗狗巴尼和比兹利,上了小货车,开到我的办公室,然后开始写总统轶事。”
现在的小布什,经常参加一些他从政之前就很喜欢的活动——和邻居一起烧烤、打高尔夫或者骑山地车。他去过几次非洲,小布什研究所在那里整修了一些诊所并推广治疗宫颈癌的项目。“他看上去心满意足,因为他是真的知足了。”小布什曾经的演讲稿撰稿人彼得·魏纳说。
小布什的确是迎来人生第二春的典型代表,他发现了生活圆满的奥秘,即放下野心,参与有持续内在价值的活动,比如用心经营重要的人际关系和事业,或者培养能够给生活带来乐趣和意义的爱好。
比如说,小布什卸任总统后对油画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宠物狗、自画像及世界各国领袖,都是他的创作对象。现在他把目光转向了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的美军士兵,其中有些人带伤而归。从这些画像中挑出的66幅作品将录入2月出版的一本书中。
奥巴马:最难受的是女儿渐渐长大
近几年来,奥巴马一直在思考他卸任总统后的人生计划,无论如何,他将不得不面对“空巢”问题,而这绝非易事。
“家庭就是奥巴马的一切,”作家大卫·马拉尼斯说,“他整个青年时代都在寻求一个家——一种家庭、住所和身份的感觉。”尽管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没有父亲的陪伴,但他以自己的方式演绎了父亲的角色。在华盛顿的许多夜晚,他都会在6:30准时与家人一同吃晚餐。内政外交形势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巨变,只有家才是他的支柱。
而现在,人到中年的残酷现实就是,他的女儿们更乐意在朋友家留宿,而不愿跟爸爸一起看电影。“她们伤了我的心,”奥巴马曾说。2016年6月,他戴着墨镜去参加大女儿马莉娅的毕业典礼,这样就没人会看见他哭。他的友人说,女儿们转眼就成年了,不再是他的小女孩,这可比离开白宫让他难过多了。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