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臻
在黄岛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山前村,有一所远近闻名的育新幼儿园。在这里,所有孩子都不用交学费,只需交每天10元钱的伙食费,除了早上、中午两餐饭外,还有两顿加餐。在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今天,一所农村幼儿园把免费入园变成了现实。
打出“免费”招牌
育新幼儿园最初是由陈亮的母亲高璇开办的。2006年,小两口从母亲手里接过来。陈亮负责游乐设施维修、蔬菜采购兼校车司机,逢秋香负责幼儿园的日常管理。陈亮性格文雅内向,逄秋香则活泼开朗,可谓珠联璧合,把育新幼儿园经营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到2010年,园内有20多间教室,游乐设施也很齐备,被评定为青岛市—类幼儿园。
幼儿园虽然被打理得越来越完善,但时间久了,小两口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许多孩子交不上学费。”心地善良的逄秋香,在收缴学费时,经常遇见一些要求“拖两天”和“给减免减免”的孩子家长,让她很是难为情。这些因收学费引发的烦恼,折磨得夫妻俩不约而同地萌生一个想法:免除幼儿园孩子们的学费。然而没了学费,幼儿园就等于没了经济来源,各项支出类目繁多,如何维持下去?
就在这时,陈亮的父母在海边开的渔家宴饭店因建设大项目工程拆迁,得到了70多万元的补偿款。陈亮是独生子,儿媳妇逄秋香又讨公婆喜欢,父母就把70万元补偿款给了儿子儿媳,要他们投资个项目多赚些钱。然而,拿到补偿款的夫妻俩,当即决定要用这70万元免除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学费。
2010年10月1日,陳亮、逢秋香打出“免费”招牌,免除每人每月180元学费,每天只收取6元基本伙食费。这对小夫妻还认真地算了一笔账:幼儿园有150多名孩子,每人每月180元,免除学费后,—年少收入30多万元。6个老师—年的工资10万多块钱,光这70万元补偿款起码也能撑上几年。
负重前行
陈亮、逄秋香的初衷是,免除在山前村育新幼儿园就读的150个孩子的学费,随着消息迅速传开,周围很多村子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孩子增长到了180多名。2010年冬天,报名人数过多,陈亮和逄秋香又以每年16000元的租金租赁了一处楼房,开办了兰西村分园。到2014年,两个幼儿园的孩子加在一起达300名,教师也增加到26名。
逢秋香告诉记者,当年公婆给的70万元补偿款,不到两年就花完了。现在除去房租、水电,最大的开销就是给教师发工资。教师工资从2010年的1000多元涨到现在的2000多元,—年仅此支出就高达60多万元。
2014年,同类幼儿园的学费最低每月300元,300个孩子—年就是100多万元的学费。这样算下来,—年不仅少收益100多万元,还得倒贴60多万元。这让夫妻俩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可免除学费的决定一直没有改变。由于幼儿园近一半的孩子是外来娃,有的父母每天要上12小时的班,早上不到6点半就来送孩子,逄秋香和老师们每天要在6点15分上班,晚上7点等着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才能下班。“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不仅免学费,做家长的还放心。老师们都很疼孩子,楼梯的扶手都用毯子包起来,怕孩子们磕着碰着。”家长张永刚说。为了稳定教师队伍,陈亮和逢秋香还从2015年开始为幼儿园教师缴纳社会保险,每年多支出20万元。
6年来,陈亮、逄秋香挖空心思:养海参、养水貂、开办儿童乐园、出租门面房…一凡是能赚钱的活,他们都尝试过。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开支,夫妻俩兼职采购员、老师、校车司机,结婚8年来没出去旅游过一次,也很少买新衣服,7岁的儿子至今和他们—起挤在幼儿园一间狭小的房间里。
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陈亮小两口的行为感染了家人,公婆将家里一块闲置土地以每年5万元的价格出租出去,用来补贴幼儿园;原本用来贴补幼儿园的鲍鱼池子和老房子都被拆迁征收,公婆把补偿款拿出来贴补老师工资;为了减轻幼儿园的负担,公婆特意建了大棚种蔬菜,每天将采摘的蔬菜洗好、切好,送到幼儿园去,这样可以省下钱来;公婆不仅帮忙料理水貂养殖场,还把公公在建筑监理公司的收入补贴给了幼儿园。用婆婆高璇的话说:“现在是俺老两口让小两口拖着往前走,能在背后帮他们多少就帮多少,有点儿压力对我们也是好事儿。”
陈亮、逢秋香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连菜市场的菜贩子,每斤菜都会给陈亮便宜两毛钱,以此来表达对这位“不收学费的幼儿园园长”的敬佩和支持。
从宣布免收学费到现在,育新幼儿园已走过了6年多的免费之路,先后为2000名幼儿免除学费,投在这条路上的钱,仅教师工资就已超过了200万元。有人说,逄秋香、陈亮是大爱的传播者;也有人说,他们是幼教改革的先行者。他们却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我们做一天就开心一天,即使有一天坚持不下去了,起码我们也享受了做这件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