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和问题探析

2017-05-10 17:27陈艳芳张建新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竹山县绿色发展成效

陈艳芳 张建新

[摘 要]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部,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湖北省特困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和湖北省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核心示范区。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乡镇254个村47万人。县内四季分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气候宜人,为绿色无公害特色畜禽产品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郧巴黄牛、郧阳大鸡、竹山黑猪、马头山羊等优势特色畜产品享誉省内外。

[關键词] 竹山县 畜牧业 绿色发展 成效 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64-02

1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情况

1.1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初具规模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标准,积极推广了标准化养殖和循环生态养殖,加大了对新建、改建畜禽圈舍的技术指导力度,稳定猪禽,狠抓牛羊,努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形成“龙头企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养殖收入持续增长,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全县累计达到畜禽标准化养殖场708个,养殖小区145个,养殖企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5个。

1.2 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

一是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推行了动物防疫承由第三方承包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了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季防月补相结合的动物免疫工作,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和小反刍兽疫等6种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了应免尽免,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二是把动物免疫率、建档率、标识佩带率和动物疫苗管理及空瓶回收等“三位一体”到位率作为动物防疫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三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工作得到省局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验收。

1.3 动物卫生监督措施得力

一是将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工作作为重点制定措施、细化方案,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二是把握热点,积极应对。对违禁物添加、药物残留等热点问题,采取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手段,坚持县、乡、部门区域联动,与公安、食药、工商等部门联合,加大打击力度,确保热点不热;三是破解难点,严厉打击。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全监管”;四是全程推行“痕迹化”监管模式,确保执法监管工作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有记录、有数据,实现监管服务有章可循、责任追究有据可查、奖罚分明有据可依;五是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创优争先、省食品安全创建县活动为契机,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我县“舌尖上的安全”。

1.4 科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工作,编印精准扶贫畜禽养殖技术手册发放到全县各扶贫工作队、贫困户,有效确保了贫困户养殖安全顺利、产业扶贫方法科学可行;二是引导养殖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从养殖场选址、栏圈设计、种苗引进、生产管理、污染防治等全方位提供免费技术指导,组织畜牧技术服务团队和选派畜牧科技指导员,定点联系指导各规模养殖场(户)产业发展。

1.5 畜牧产业扶贫亮点纷呈

一是按照“精准扶贫、畜牧先行”的工作思路,制定了《畜牧产业扶贫工作指导意见》,为推动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开展扶贫户畜禽种苗供应工作,动员县内10家规模养殖场(黄牛3家、生猪2家、山羊2家、鸡3家)参与完成供种企业招投标,确保优质畜禽种苗源头安全;三是突出郧巴黄牛产业发展,发展50—100头郧巴黄牛规模养殖场,辐射带动全县贫困农户;四是成立郧巴黄牛养殖协会,辐射带动黄牛养殖户抱团发展,有力促进畜牧产业扶贫,增强规模黄牛养殖场的经验交流、信息互通、带领弱势会员走出发展困境,找准了帮带路子。

1.6 产业项目建设实现突破

积极向上争取了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牛扩群增量、退耕还草、南方草地推进行动、生猪调出大县、现代农业畜禽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等畜牧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畜牧产业发展。

2 主要工作及成效

2.1 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

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我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畜牧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循环型转变,并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制定了《竹山县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全县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指导全县畜牧业科学发展、合理发展、有序发展。

2.2 研究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

联合县环保局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各养殖场进行综合调查,实地查看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详细了解各养殖场生产现状、现实困难和业主真实想法,研究制定了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及各规模养殖场“一场一策”治理方案。印发了各乡镇任务清单和养殖污染治理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模式,为各乡镇和养殖业主开展污染治理及粪污利用提供详实的资料和可借鉴的办法。

2.3 强化了组织保障措施

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畜牧、环保、农业、财政、国土、农机、金融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乡镇把绿色转型作为事关畜牧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

2.4 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

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畜牧兽医局与乡镇防检工作站分别签订了“竹山县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县创建暨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将主要工作以责任状形式落实,同时制定考评细则,明确任务,明确责任。

2.5 开展了创建活动宣传

一是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各乡镇政府、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养殖业主、防疫员等参加全县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县创建动员会议;二是印发《竹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倡议书》、《竹山县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倡议书》、《竹山县动物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发至乡镇、村、组及规模养殖场;三是举办专题培训班,利用电视、局域网等媒体广泛向社会公众、养殖业主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关注、业主参与、公众监督”的浓厚氛围,为养殖污染治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2.6 主推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启动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初期,在全县选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养殖场作为试点,开展污染治理模式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办法。在现有成型模式中,选定“粪污制沼、沼气供户、沼液(渣)种菜(树)”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在全县推广

2.7 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取得实效

一是对全县畜禽养殖区域实施了精准划分,制定了《畜禽规模养殖区域划分实施方案》、《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三区”划分,进一步完善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有效升了全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力争十三五期末,我县畜禽养殖实现“零排放”目标,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二是多次召开问题督办专题会议,针对各自不同的问题实际,严格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对各污染问题实际现场督办,确保环境问题整改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三是及时发放《规模养殖场面源污染情况调查表》、《养殖企业监管名录》由整改工作专班深入全县各养殖场实地,对养殖情况开展摸底,对污染情况不定时排查,做到了养殖情况心中有底、污染情况心中有数、整治情况扎实长效。同时加强对畜牧业绿色发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养殖技术的宣传,积极推广种养殖业循环发展模式,变废为宝,把环境整治、绿色发展、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畜牧业生态、立体、长效发展机制,真正做到“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

3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1 养殖观念落后

养殖户生态养殖意识较低,缺乏生态循环发展的理念。最近几年,农村的养殖业发展迅速,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许多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直排到周边环境中,在造成排泄物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影响。

3.2 基础条件薄弱

长期以来,畜牧业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困扰,各项基础设施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改观,畜禽良繁,动物防疫、畜牧科教等服务体系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与生产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3 區域布局欠妥

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加之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养殖场建设随意性很强。一些养殖场周边没有相应的农田、果园、茶园等,粪尿很难就近消化。

3.4 科技推广滞后

在科技研究与推广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畜牧业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足等。由于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技术没有全面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5 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的投入相对不足,生态畜牧业主要以养殖场自筹资金为主。由于投入不足,造成畜牧业的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较薄弱。

3.6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奖励机制不健全,中央、省级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多,而县级财政投入到畜牧业发展的资金相对较少;二是畜禽养殖企业融资困难,养殖业投入大、风险高、效益低,规避风险的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3.7 面源污染日渐突出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禽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集中、量大的畜禽粪污给养殖企业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少数养殖场还存在污染防范未到位、无害化处理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难题。

4 主要建议

4.1 强化生态意识,加快观念更新

要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激发他们建设生态畜牧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畜牧从业人员真正认识到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

4.2 抓好功能区划,实现协调发展

要结合农业功能区建设,按照种植业和周边环境的承载量,科学规划畜牧业的布局和规模,大力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用地规划,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有效突破畜牧业的用地瓶颈,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

4.3 推进小区建设,资源集中利用

按照已编制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在适养区内规划建设畜牧小区,积极引导中小规模畜禽养殖户入小区发展养殖。加强对小区外散养户改建、扩建畜禽栏舍用地的监管,逐步建立用地申报制度。

4.4 依靠科技创新,推广适用技术

加快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把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发展资源节约型畜牧业和集约化畜牧业,重点推广节地、节水、节料、节药和节能措施,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农牧结合,提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努力做到既推进农牧结合,又节约肥料资源,既改善土壤地力,又保护生态环境。

4.5 优化政策导向,夯实发展基础

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推进建设生态循环型畜牧业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政府出台扶持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要对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所需的管网设施、沼液肥水贮存池、槽罐运输专用车等加强财政补助。

4.6 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服务体系

健全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采取政府为主、企业主动、部门协调、乡镇辖地管理的生态循环畜牧业管理体制。要加强对沼气池、青贮池、畜舍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生态循环畜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猜你喜欢
竹山县绿色发展成效
深入推进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探析
——以A市C县八个村庄为例
包泽祥 藏石欣赏
张金保 藏石欣赏
宋令伟 藏石欣赏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