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摘要:把握语境就是透过语言进入语境,依托语境学习语言,在对语境的把握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从而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语境,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立足整体地感知,涵泳体察地领悟,有的放矢地拓展。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语境教学。因此,可以说语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境创设;方法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为深入阅读去障”的传统词语教学模式,离开具体语境教学词语,忽视了对词语内涵意蕴的开掘,造成学生理解上缺乏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在表达和习作实践中也不能得体地运用词语去表情达意。因此,加强和改进词语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词语的情味、意蕴的深入开掘,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用心灵去触摸词语,真正体会词语的意蕴和内涵,使词语的含义在他们的心中变得丰厚起来,成为言语表达的鲜活元素。
一、设身处地,感受语境
随着学生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由文及图的语境还原已经很难适应学习的需要。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表现在对言外之意、言之深意的感受与把握上。从词义系统上看待这一问题即是不仅把握言语的静态的原始表层义,而且把握言语的动态语用义、隐含深层义。学生在中年级会接触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有不少对人物神态、动态、语言的描述,而在这些可观察可感的描述性语言背后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为了准确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在选择描述性语言时精确、妥贴,具有“唯一性”。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透过描述性语言,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要反观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准备描述的。在这里,设身处地感受语境的策略可以发挥其作用。
例如,中年级课文《灰雀》,它讲述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文中大部分内容是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及对话时神态、语气的描述。如何让学生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以及小男孩心理上的变化?我设计了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谈感受、提问题”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读人物的对话,一边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以及“人物心里正想着什么”等问题。做法是,学生读一句人物的话语,就说一说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和人物心理想着什么。在对话的前一段,作者对人物的神态、语气描述不多,学生凭借问号、省略号进行思考、推想。一直到“‘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句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小男孩开始不敢讲,现在怎么又会肯定地说呢?”我先让学生说说“肯定”一词的意思。学生结合上下文很快说出“肯定”的表层义即是“一定”的意思,也就是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回来的。然后,我让学生想想,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在和列宁进行交谈后,你会想些什么。有前面对人物谈话语气和心理活动的思考,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体会小男孩此时的心境。学生说:“小男孩肯定地说,有两点原因。第一,小男孩觉得列宁太喜欢灰雀了,他想安慰一下列宁,让列宁不要难过。第二,小男孩知道列宁已经知道是自己捉走了麻雀,他不想再说谎了,决心做个诚实的孩子。”这是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小男孩的心境,也是在感受运用“肯定”一词的语境。接着,反观“肯定”时,学生不仅理解了其深层义,而且感受到通过这个词反映小男孩心境的准确性。
二、触摸词语背后的内蕴智慧
(1)语境朗读,清晰感知和深刻理解词语意义。在词语教学中加入语境朗读,能让学生对词语的含义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以语境场的方式朗读时,学生透过表面的语言文字,脑中闪现其情境,进入特定的情感世界,继而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在头脑中再现它那难以言传的美妙意境,能够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的升华中形成和发展语言。如教学《草原》一文中作者描写小丘的几个词语:“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时,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赏读课文,想象画面,在反复涵泳中体会着那词句描绘的优美而深邃的意境,想象着草原迷人的景色,自然准确地发现和深切感受词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2)词文融通,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深刻理解。学生对词语的诠释、判别和鉴赏都离不开“文本”这一学习词义的“语境”。因此,教学中寻找词语与文本、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凝聚于文本的灵魂去激活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词语和文本之间的融通关系,从而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建构精神家园。
(3)比较推敲,还原词语丰富内涵和灵动精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让学生在推敲与锤炼中还原词语丰富内涵和灵动精神,从而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赋予了词语教学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让学生琢磨这里的“出”字能否换成“冒、爬、伸、攀”等字。在讨论中,有些学生认为可以换,因为这样比较直观;有些学生认为不能换,因为“出”字表现了红杏冲破围墙,溢出园外的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这样,学生在推敲与锤炼中领略了语义,真切体会了“出”字所赋予“红杏”的生命力,与诗人热爱大自然之隋自然而然地融为了一体。
三、注重教学内容安排,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
学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学生学习语文也是为了现实生活与人交流沟通服务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用到的各种教学媒体和课件往往给学生带来信息规矩划、机械化的压抑,不能够和现实社会有很好的连接。因此,教师应该能够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待事物的认知过程、方法和对待事物的感情态度等多方面人手,精心设计,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现学生的生活事件,让学生体会语言蕴含的文化底蕴,体会语言的魅力。
让学生仔细观察和体会,不只是语言,还要注意情境中的人物的表情,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取场景表演,展示人物对话,还可以用方言进行表演,展示生活中对话和课本中对话的不同。就这样在加强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并感受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增加内心体验、感受。让学生培养从实际出发,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语境创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施行之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教育的弊端,为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对语境创造教学方式的应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