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

2017-05-10 10:55王明波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家长

王明波

摘要:作为教育行家的教师,经常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束手无策,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也是十分有限的。”这句话点明了教师身份与家长身份的辩证关系,教师子女的问题其实很多责任是作为教师的家长的问题。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

关键词:教育问题;教师子女;家长

在我们身边不乏优秀的教师子女,大家都认为教师是育人行家,教师子女优秀理所应当,并因此认为所有教师教育自己的子女也一定会成功。这是社会长期的误读,笔者身为教师,就经常听到对某些教师子女的差评。常听同事抱怨:“我带的班级那么多出色的学生,怎么自己的孩子却不出类拔萃呢?”产生一种“理发师悖论”的怪现象,教师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现象处处可见,甚至有的教师的子女严重叛逆。

在网上看见一位专家的报告,经过他数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城市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并不多,即便是十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子女能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也要大大低于其它知识分子阶层。通过笔者身为教师的亲身体验,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十分惊心的事实。特别是对于真正一线教师,他们的子女问题更多。他们的子女依赖性很重,缺乏独立性,胆小怕事。小学成绩优秀,但到初中以后开始慢慢退步。对教师的权威性认识偏弱,与家长的关系呈多元化格局。孩子的视野狭窄,很少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却相对低弱,他们的心志也相对脆弱,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当然这与一线教师生存压力大,工作量过大,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花费时间少有一定关系,但笔者认为,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因素所致,虽然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应该是最懂得教育的教师人,却对教育自己的子女存在许多的盲区。下面是笔者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生活圈狭窄,影响小孩视野

首先肯定教师子女的优势,教师的生活方式稳定、规律且比较清静。这种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无疑是有利的,所以教师的孩子当中,“问题生”占的比例很小。但也是这种生活方式,对孩子产生了害处,导致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面也相对少。虽然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但毕竟有距离感,多是止于表面的交流。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极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所以,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

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一定从自身做起,要关注时代的走向,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寒暑假,要带孩子外出走动,增强孩子的阅历,还要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交往,要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教师,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中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虽然较少机会获得丰厚的社会资源,可是有较长的寒暑假,周末也相对轻松,可以设法把孩子带出去,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这些有益的活动,只要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

二、教师缺乏正确的角色定位

很多人认为教师工作很轻松,认为他们一天就上几节课,但这几节课的背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研究学生等。而且,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学生的思想复杂,这样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饱含爱心、耐心,对学生掏心掏肺,身心憔悴。导致教师把不快乐的问题很容易被带回家,对待自己的孩子,却没有足够的耐心。从身边的例子发现,教师压力大,对子女拔高要求,角色混乱,把工作压力带到家庭教育中都是问题产生的原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除了要用赞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并积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耐心。在走进家门之前,要告诫自己:不要把不愉快的事情带回家,我一回到家要立即变换角色,要使家庭变得温馨、和谐,把不愉快留在家门外,这样暗示自己以后再推门进去。教师在学校就把工作的事情装在脑子里,在家就把家里的事情装在脑子里,这是一种思想习惯或心理习惯,养成这样的习惯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一种情况更严重,作为教师的家长,经常在家中还以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家里经常是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往往以教师的身份和口吻教训自己的孩子,说教和压制多于尊重和理解!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缺乏感情而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眼里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一份亲情,作为教师的家长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极容易导致情感的疏离,教育的失效甚至失败。当家庭成了学校,大家都会感到了一种压抑的气氛,孩子们怎么会告诉家长心里话?怎么会与家长亲近?这样对孩子的“失控”就成为了必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现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缤纷复杂,充满诱惑,孩子很容易外界环境影响的。家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一个成长的摇篮,是一个避风的港湾。家,应该是一个宽容、理解、支持的温馨角落。教师家长要学会改变自己的角色,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孩子“失控”的根源,小事情蕴含大道理。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三、教师形象和教育同行的影响

小孩对教师的认知,对小孩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若学生总是带着崇拜的心里接受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榜样。但教师子女太了解教师,对教师的“神秘感”也就被淡化了。无形中淡化了教师子女对老师的崇拜心理。而且有些教师家长太不虚心,特别是一些有着一定教龄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桃李满天下,自己孩子一定成才,在自己的子女面前,对学生的任课教师随意评论,致使教师子女对自己的教师更加淡化了“神秘感”,甚至淡化了信任!不够虚心还表现在中高层次的教师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不削态度。不够重视子女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这种态度一旦被自己的子女感受到,就会直接导致孩子对自己老师所授知识、所讲道理持怀疑态度。而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自制力最差的时期,倘在这一阶段的校园生活中没有一定权威的信仰支持,极容易形成不良学习、生活习惯,甚至偏离人生的正确方向。所以教师家长在子女面前要尽量少评论子女任课教师的情况,多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形成教师子女对教师的“崇拜”心理,教師对自己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基础教育时期子女教师的充分尊重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认为自己在教育系统,不少教师就萌生了找同行照顾的想法,替孩子包办的很多事情。特别是当小孩在自己任教的学校上学时,势必得到同事的照顾,如学业辅导、座次位置或是派个班干部的头衔,孩子各方面都会顺风顺水。但这些好心的照顾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常常起到的却是适得其反的效果,由于老师的无形照顾使学生产生了优越感,容易掩盖缺点和不足;由于老师的特殊照顾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就会因“失宠”而导致心理失衡。所以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都建议最好别把孩子放在自己教书的学校。当然,是否应该让孩子在自己教书的学校上学?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教师家长千万别自以为是,总给自己孩子包办、设计前程。多于课任沟通,并要求严格要求小孩。引导孩子认识自我。

四、对孩子目标期待过高,导致小孩自卑

教师一般都喜欢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有一些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他们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够理解教师的意图。然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将自己的子女同那些智力水平高的学生相比较,要求自己的子女也能够和他们一样,但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上经常有一种失落感,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很难成功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家长对辅导学生的学习时很有耐心,而在辅导自己的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没有耐心!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于是对孩子严加批评,无形中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对比,长此以往自己孩子学习的信心也没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但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子女应该承认他们目前的现实,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要知道,一个班级中四五十位学生中才有一个各方面都表现好的学生,而我们的子女只有一个,所以,不能给子女过多的学习压力,也不能将自己的子女和班级中的最好的学生相比较,因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用一颗正常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子女,在孩子成绩下降后,不能有过多的指责,而应该更多地帮助他找出原因,帮助他们掌握解题的方法。

五、终身学习意识薄弱,不能为小孩树立榜样

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已经学习掌握了较多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但多数教师穷于应付每天的教学工作,繁琐、庞杂的事務性工作让很多一线教师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他们几乎不阅读,不接受任何新的教育理念,整学期就只抱着一本教参和教材进课堂。

不难想见,在孩子的眼里,这类身为教师的父母只是一个捧着书本谋生的人而已。这类教师的落后观念和陈旧的教学策略,也会相应地带到家里。造成孩子人格、个性成长上的缺憾。因此,许多教师的孩子在中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是孩子的视野却极其狭窄,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不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却相对低弱,他们的心志也相对脆弱,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左右孩子的终生。倘若整日跟知识打交道的父母其实并不热爱知识,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不会由衷地尊重知识。因此,教师要热爱知识注重再教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教学中获得好的成果,才能在家里创造一份和谐,很好地维系亲子关系。那么,对孩子而言,当教师的父母并不能凭借自己这份职业魅力惠及孩子,孩子也不会以父母是教师为荣。因此,做一个阅读型的教师,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教师,对学生固然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那么,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总之,要提高教师子女教育的效益,应校正教师子女的学校教育行为。调整教师子女的家长教育心态,激发教师子女的积极学习动机,引导教师子女的良好学习行为,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作为教师的父母要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扬长避短,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有一位过来人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揭示出来,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好老师。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做一名“粗糙的”家长
焦虑家长如何自救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