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英
摘 要:《文心雕龙·比兴》有言: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比喻不仅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还有“较喻”这种形式。一个好的比喻,不仅简单地追求形似,更要精致地追求神似。
关键词:形似;神似;意境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短文《咏雪》则表现了两位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原文是这样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兄子胡儿和兄女谢道韫的回答哪个更好,为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答案可以各抒己见。用“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蕴,意蕴是物象和意象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蕴。
《文心雕龙·比兴》有言: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如:“啊,皇后一样的无花树。”则显滑稽,因为无花树太朴素了,而皇后则很堂皇,二者在通常意义上缺乏显而易见的想通之处。孙绍振在《名作细读》中对比喻也有过详细的解析,他认为比喻不能绝对地追求精确,比喻的生命就是在不精确中求精确。通常的比喻有三种:一是两个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是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异点,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吾情”;三是把相同点与相异点统一起来,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孙绍振的解析,真正道出了比喻的实质,比喻不仅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还有“较喻”这种形式。一个好的比喻,不仅简单地追求形似,更要精致地追求神似。如生活中对小孩常用的一个比喻句:这孩子的脸红得像苹果,不过比苹果多了两个酒窝。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孩的可爱。可如果这样来比喻,效果就大为不同:这孩子的脸红得像红烧肉。这个比喻句抓住了小孩的脸红和红烧肉的红的相似点,虽然二者之间的质感都是和肉有关,但这个比喻句显得粗俗,丝毫不能激发人们对小孩的喜爱。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手法,考试中经常涉及到对比喻句的赏析和仿写。来看看古诗词中对雪的精妙的比喻句:唐代元稹《南岭雪》“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南岭的山头,雪花纷纷扬扬,好像数不胜数的精灵翩翩起舞,远山变成了一根根美玉,十分耀眼夺目;松树叶上落满白雪,像朵朵白云,层层叠叠,非常壮观。诗人将皑皑的白雪写得生动有趣,令人心醉神往。唐代诗人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窗外的竿竿青竹,在纷纷扬扬的大雪掩盖下,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观。
而也有些写雪的比喻句,虽然都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但是却显得粗俗,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昨夜北风寒,天公大吐痰。一轮红日上,便是化痰丸”。这种比喻有不伦不类的怪异感,不和谐感。可见绝妙的比喻不仅文辞优美,还意境深厚,让人有回味之感,而粗糙的比喻俗不可耐,毫无诗意和美感。
再如:“一道闪电,只见山北边,白茫茫的云海,就像几万匹马向前跑着一样,顺着丹江,一直往东滚着。有几次风把云块推过来,玉山就像个大佛爷凸着肚子,把它又挡回去。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雨乘着风,整个天空上呀,就像个唱戏的大舞台。”
这是一段描写山区雷雨时情景的文字,写出了雷雨时电闪、雷鸣、风卷、云涌的景象。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除了其准确的用词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运用了恰当、准确的比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你看,它把云海比作几万匹向前飞奔的马儿,写出了风起云涌的磅礴气势;把一望无际的天空比作唱戏的大舞台,突出了当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热闹气氛。使我们虽未亲身经历,但也仿佛身临其境似的。
比喻用得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弄巧成拙。那么,怎样能写出精妙的比喻句呢?
首先,我们在平时对事物观察要细致全面。千万不能草率从事,随便拿来就用,这样只会笑话百出。其次,比喻不仅要贴切,还要易懂。有这样一句比喻句:我今天買了一支钢笔,样子跟潜水艇似的,头尖尖的。这里的“钢笔”是我们常见的,而“潜水艇”倒是大家不太熟悉的。这样的比喻就不太好,达不到运用比喻句的目的。
再次,使用比喻句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正确性。例如: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者们像捕获野兽似地扑上前去,照相机的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着。用“捕获野兽”来比喻记者们围住白求恩,显然是极不恰当的。
最后,写完一句比喻句,还要仔细看看句子前后的搭配是否确切。如“小河像飘动的绸带”,这一句把“小河”比作“绸带”,是完全可以的。问题在“飘动的绸带”,因为这样一来,使人感到这绸带是飘在空中的,那用来比喻“小河”自然是不恰当的了。
这样看来,要写好比喻句,并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你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动脑,一定能用比喻句使笔下的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围观分析个案研究.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