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摘 要:校园安全文化是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意识与氛围,以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校园正常生活秩序的稳定运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师生安全文化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校园安全文化作为安全文化的延伸和扩展,也具有很强的系统特征。校园安全文化强调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追求系统的协调和发展。同时,校园安全文化运用文化手段将安全的最终目标化为校园的价值系统,并通过价值系统的运行实现目标。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安全教育
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赋予高等学校的新的历史使命。
一、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报告书第四页中提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初,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安全文化取决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从属于安全文化,又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体现,包括被师生员工所认可并自觉遵守的有关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思想作风和价值观,以及校园安全设施等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呈现出与安全息息相关的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构建安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大前提下,校园安全与师生息息相关。唤醒师生员工内心的安全意识,与时俱进更新安全理念,形成安全价值观,提高人文素质,使安全思想与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有机融合是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安全文化逐步渗透到高校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生安全管理、师生员工生活及学校其他各项管理实践中,经不断升华完善积淀成校园安全文化,从而起到保护校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安全的作用。
二、正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隐患及其根源
(一)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相对缺失
许多学校缺乏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学校把安全文化教育放在首位,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的学校只在节假日或重要活动时才考虑安全教育问题,而在日常教学中缺少或者全无安全教育课程。同时,不能把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安全教育相结合,流于形式,当发生事故后才处理、反思。学生对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必要的防御、自救知识,当大的灾害和事件发生时不能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来进行自救或他救。学校师生在发生突发危机状况时表现出来心理素质,实在让人堪忧。这正如同媒体批评的那样,现在的学生“弱不禁风”,再次说明了校园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二)校园安全设备不完善和部分设施老化
大部分的学校虽有一定的安全设施,但也并不完善;有的学校没有安全监控设备,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安全事故的苗头;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通道,没有安全通道的指示路线图,遇到地震火灾时,师生就不能在第一时间逃离事故现场;有的学校不是每层楼都设有灭火装置,这样就会贻误最佳的灭火时间,导致火势的扩大;有的学校电路已经严重老化,灭火装置、报警系统过于陈旧,遇到安全隐患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保卫人员配备不到位,疏于职守,不能有效的协助学校及时疏散人流。这些客观硬件的缺失都会给校园的安全埋下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完善安全工作保障机制,打造高效顺畅的法规制度,是校园安全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对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文化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制度保障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校园的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仅仅在特定的时间开展,没有长效性和日常性制度作为保障;二是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监督机制缺失或流于形式。
三、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一)以和谐发展为主题,转变校园安全的文化理念
要构建平安的校园,就必须有一种“灵魂”作统领和主题,这个灵魂和主题就是“和谐”。因此,在以校园和谐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要想从根本上规范地开展校园安全建设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牢固树立和体现“以师生为本”的校园安全文化理念。和谐校园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和谐校园建设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大活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求学校提供强大的文化和精神支持,这是学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倡导校园安全文化,树立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校园是传播和继承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校园安全文化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创造而又被大众所利用的,只有全校师生员工安全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才会产生更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如何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保护师生员工在校园工作、学习、生活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直接關系到一个校园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潜力。安全是每个人自身生存的第一需要。安全文化活动的倡导,需要全员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人是安全文化建设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提高领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的安全素养,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而提高师生员工安全素养,则是提高学校安全文化水平的基础。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在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和生产等活动的安全中,人的活动是最重要。对于人的行为规范,文化的作用又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倡导校园文化安全就是要更突出关注人的需要,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形成有利于确保安全的思维方式、精神风貌、职业行为规范、舆论、习惯和传统等等。
(三)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安全的规章制度
从我国的现实和历史文化的源流看,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需要制定安全文化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师生员工正确的行为,形成安全高于一切的氛围,用以约束个体的行为与改善人际关系,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调动师生员工重视和改进安全的积极性,把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并化作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使全体师生员工在“安全第一”这个共同的价值观指导下,凝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保证各种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学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进一步统一师生员工的思想,提高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要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从严从细地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
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形成和发展校园安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教育可以使人的安全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安全精神需求不断发展。这是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的治本之举。学校要通过对师生员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和改变他们对安全的认识观念和对安全活动的态度,使他们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生活和教学活动的安全规范要求。安全教育效果对安全文化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安全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塑造“安全人”,而“安全人”的内涵不仅包括工作行为和生活行为方式上的安全有效,还包括心理和精神的健康与充实。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就是要让每个师生员工都能在健康的心态支配下,在安全化的环境中,高度自觉地按照安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行为既能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又能确保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对师生员工安全心态、安全制度、安全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要从安全思想、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价值等多角度对他们进行安全文化渗透,唤醒人们对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渴望,对学校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责任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师生员工的校园安全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运用各种手段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理论、安全技能、避险自救、生活安全、公共安全知识的教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四、结语
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在维稳的基础上,提炼出每个大学特有的校園文化的精气神,分管学生工作的各职能部门及系部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认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从我做起、积极行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要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循序渐进岸院和系部要加强协调和督促检查,推动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在稳定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洪锁柱.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269-270.
[2]夏涛.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谭钦文,辛保泉.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长效化实现机制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6(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