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防护安装就地化保护应用分析

2017-05-10 16:46唐慧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8期

唐慧

摘 要

这对无防护安装就地化保护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内容有:继电保护装置接口形式老化和回路复杂,接口不够统一两方面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就地保护的应用,主要倡导即插即用和全过程的降本增效。认为要想实现保护装置即插即用,不但要使用专用的连接器,对保护装置进行更换之前,还需要对保护装置的功能进行进一步校验。此外,采用就地化保护应用,促使智能站二次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得到优化,其中一次设备接口标准化和运维技术等得到创新。

【关键词】无防护安装 就地化保护 回路复杂 即插即用

伴随着继电保护就地安装工作的开展,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国微机保护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从上个世纪八十边带开始,我国第一套微机距离保护样机试运行以后,经过多年实际运行后,开始依靠先进原理和良好的工艺进行保护。从 80年代 220 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全部采用进口保护,到现在 220 kV 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国产化,证明了我国继电保护装置的优势。

1 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继电保护装置接口形式老化

长期以来,我国继电保护装置使用的对外接口均是端子排形式,难以适应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要求。其中老旧接口形式,促使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始终停止在传统形式上,这就导致继电保护运行效率难以提升。

1.2 回路复杂,接口不够统一

当下,二次设备多种多样,二次回路相对复杂,进行现场接线和配置等过程中,工作量較大,进行设备试验需要对设备进行间隔,有时甚至需要进行全站陪停,在安装调试和具体检修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伴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装和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足,因此很难起到电网建设和运行的支撑作用。

2 线路保护

以某个公司为例,其将设备就地化和小型化为基础,实施相应的科技项目研究,对防护等级、电磁兼容、热设计等关键技术难关一一攻克,从而促使就地化保护装置能够可靠运行,促使继电保护技术变革得到能够顺利发展。安装相应220kv变电站,促使220kv线就荻花线路保护能够挂网运行。这一装置运行三年来,对其做出日常巡视、专项巡视,并且对其做出停电全部校验,顺利顶过了风雨雷电天气。此外,启动装置60多次,对于区外故障而言,对保护行为进行验证,认为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安装较为可靠。

3 母差保护

对主变保护、母线保护等跨间隔保护,需要促使就地化安装得以实现,要求相应保护装置能够使用分布形式的布置方式,促使跨间隔保护实现间隔化。以某公司为例,其从2014年开始投运环网分布形式的母线保护,其中的安江变属于母线接线,一共投运了五个间隔,分别母联和两台主变、两台线路。其中的五台间隔子机当中加设一台PT子机,两者同时形成环网分布形式的母线保护。直到今天,一共有区外扰动10次,没有出现拒动和误动现象。并且也没有出现装置异常等情况。其运行情况较好,使用分布形式的母线对其进行保护,促使夸奖额保护向着间隔化方向发展,第一方面要促使保护装置体积足够小,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实现间隔保护就荻花无防护安装。当分布形式的母线实现挂网运行时,不但要对分布式保护的可靠性和相应技术指标得到有效验证,更加为分布式保护运行检修带来极大帮助。

4 全过程降本增效

采用就地化保护应用,促使智能站二次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得到优化,其中一次设备接口标准化和运维技术等得到创新,促使智能站设计和建设、安装调试等均得推动。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维护等均得到全面性提升。例如220kv典型规模工程,这种电压的等级为220/110/10kv,对6路220kv线路和8回110kv线路进行分析,其中2台主变,12回10kv馈线。对二次设备方案进行科学使用。和非就地化智能站建设进行比较:

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因为全部保护采用的均是无防护直接安装方式,将其中的间隔保护屏取消,仅仅为其配备就地端子箱,其中屏柜数量降低59面,降低幅度高达60%以上。因为使用的是小型化、就地化设备建设模式,取消对小室的保护,建筑缩减430m?,降低幅度大约为50%。因为对集成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提供保护,借助航空插头进行直接采样、跳闸,其中的光缆数量降低了11.6km,降低幅度高达60%。

安装调试阶段:对保护装置进行就地布置,其中的长线缆大幅度减少,对其进行敷设相对容易,装置过程中使用的是无防护就地安装方式,此外其中的大部分接线均使用航空插头进行预制,安装起来相对简单。对整站二次设备进行安装过程中,安装时间缩短一周左右,降幅大约占65%左右。针对一些专业化检修中心而言,主要使用的是自动检测技术,促使测试效率得以提高。当全站保护配置并调试完成之后,便可将其发往现场,现场经过整组和传动之后,便可以将其进行投运,调试所用时间大概为1周,降幅大概为75%。

在具体运行和维护阶段,借助就地化保护方式,更方便安装和更换,相应的现场检修工作主要是进行快速更换,从而使相应设备停电时间被有效降低,促使电网运行效率的可靠性得以提升。针对无间隔保护虚回路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大力简化SCD的配置和管控。在配置一站式情况下,确保实现少维护、已维修和虚回可视化目标。此外,有效生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质量,从而保障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以220kv工程为例,假设设备寿命为15年,规定检修时间为1、7、13全检;4、10部检,停电时间缩短到2.5h。本装置的消缺时间需要从26.88h降低到1h。

5 结束语

针对无防护就地保护装置而言,其中存在着和芯片技术和连接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提升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进而实现建设、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维护的全过程降本增效。此外还能够提升实际应用价值,现在已经有部分就地保护装置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已经可以适应现场恶劣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少玄.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雷电防护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6):235.

[2]刘波,杨燕,王树立,代文杰,冯旻祎,王志锴.套管中主管道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59-62.

[3]高增霞.计算机信息传输安全及防护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195+197.

[4]张向群,魏勇,张乔宾,李俊刚.智能变电站集中式网络打印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2(13):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