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
四月,樱花吻着泥土散落了一地清香,屋檐下的青苔伴着细雨悄然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莲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
☆林徽因:如莲的女子,如诗的人生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另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两人结婚后一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一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她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下的著名挽联。她的诗歌优美动人,她的爱情也浪漫得像一首诗,她的人生更是一首文采斐然的诗歌,为人所称羡。
☆山中一个夏夜
山中有一个夏夜,深得
像没有底一样;
黑影,松林密密的;
周围没有点光亮。
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
像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满山的风全蹑着脚
像是走路一样,
躲过了各处的枝叶
各处的草,不响。
单是流水,不断地在山谷上
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唱。
均匀的一片静,罩下
像张软垂的幔帐。
疑问不见了,四角里
模糊,是梦在窥探?
夜像在祈祷,无声地在期待,
幽馥的虔诚在无声里布漫。
林徽因留学归国后,与丈夫梁思成着手中国古建筑遗迹的探寻和研究,足迹遍布河北、山西、重庆等多个省份。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林徽因创作了大量诗歌,将旅途中的自然景致在笔下铺展开来,同时也记录了诗人当时的心绪和生活状态。
《山中一个夏夜》便是林徽因那个时期创作的作品。诗人将深得没有底的黑夜、密密的松林、满山的风、山谷的流水等自然意象非常朴素地呈现在笔下,耳畔的声响是夜的细语,愈发衬托出山中夏夜的静谧与深沉,而诗人似乎也坠入深不见底的黑夜中,任由心绪无边无际地驰骋,自由自在,同时交织着孤寂和惆怅。
在林徽因的笔下,自然景物是清新淡雅的,表现出诗人朴素简洁的审美趣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旨趣一脉相承。
☆深笑
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
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的浮动,泛流到水面上,
灿烂,
分散!
是谁笑得好花儿开了一朵?
那样轻盈,不惊起谁。
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
拂在短墙,丝丝在斜阳前,
挂着,
留恋。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
是谁
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
云天?
中国古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多样。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雅致园林使得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有着迥异的风格,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而作为一名作家和诗人,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的观察切入了文学视角,建筑赋予了她诗歌创作上的灵感,而诗歌创作也提升了建筑物的内涵。
诗歌《深笑》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读完此诗,古塔檐边的风铃声似乎仍在耳边回响,意境悠扬隽永。诗句赋予了建筑灵动生机的色彩,而建筑也让诗句增添了古朴厚实的韵味。 林徽因在《平郊建筑杂录》中写道:“眼睛在接触人的智力和生活所产生的一个结构,在光影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潜意识里更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凭吊兴衰的感慨;偶然更发现一片,只要一片,极细致的雕纹,一位不知名匠师的手笔,请问那时锐感,即不叫做‘建筑意,我们也要临时制造个同样狂妄的名词,是不?”在林徽因的诗歌中,建筑是诗意的建筑,而诗歌因为建筑而表现出造型意境上的美感。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柔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跃跃欲试,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展示自己的妩媚,两三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轻盈而柔美。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美和純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也如杜甫笔下的春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亦如杜审言笔下的春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纯洁美丽。“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寓情于景是林徽因诗歌的重要特征,阅读林徽因一生写下的六十多首诗歌,很少发现有直抒胸臆的表达,而是将抽象的情绪融汇于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中,在诗中创造一种意境,含蓄地表达个人情感。因为意境所拓展的想象空间是无穷无尽的,诗人在更自由的创作空间里任意驰骋,因而这种表达是面向自我和灵魂深处的,也是质朴真诚的。
作家白落梅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如林徽因一样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