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
——国际艺术交流的纽带

2017-05-10 09:22杨志伟大连杂技团
杂技与魔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杂技民族

◎ 文︱杨志伟(大连杂技团)

杂技
——国际艺术交流的纽带

◎ 文︱杨志伟(大连杂技团)

我国杂技艺术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传播,既是响应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也是促进杂技艺术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杂技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民族艺术的彰显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三方面来阐释杂技艺术作为文化传播、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杂技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其创作理念既包括了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内核,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思想文化精髓。各个时期的杂技作品都充分展现了其“杂”的特点,即多元化的艺术理念与追求——表演既可囊括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也可展现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时至今日的杂技创作依然在不断开掘中华传统文化这座丰富的精神宝库。

例如,在传统戏法中经常展现的小戏法“仙人栽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通过一颗红豆的变幻隐喻表达出来。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老病死的态度,对人生福禄寿全的追求也能通过“百子献寿”类的节目活灵活现地传达出来;也有传统文学典故和民间故事的移植,如杂技剧《西游记》《花木兰》等。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除了作为某个具体节目的主题外,也蕴含在整个杂技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与西方马戏、舞蹈、戏剧“三足鼎立”不同,中国的杂技一直致力于将每一种传统舞台艺术融会贯通,借势舞蹈与戏曲,杂糅、兼容地发展自身,以期丰富杂技的表达内容与精神境界,这种“互生有无”的创作逻辑,与传统的“太极”思想暗合。

可以说,中国杂技与戏曲一样,从历史根源上便携带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属性与特色,用杂技作为文化的输出口显然是有据可循且可行的。

二、对民族艺术的彰显

我国杂技艺术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可负载深厚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这其中尤为明显的是一个个难度技巧,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勇敢善良、执著坚强的文化精神,追求的是一种乐观的积极面对的精神格调。而杂技整体所蕴含的兼容并蓄的品格,从姊妹艺术和异域文化中吸取精华的品格,也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互通、互鉴、包容的精神气象。

中国杂技艺术展示出的积极向上的健康体态和美学精神,是其能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的气质所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东西方思想相互激荡的今天,保留民族传统道德的基本判断显得更为重要。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对功利价值观的追捧,对主流价值观的背弃,都不利于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杂技艺术应该继续发挥作为传统艺术启迪、引领大众思考与审美的职能,在国际化的冲击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保有国人的理性认知,在国际交流中站稳脚跟,不被随波逐流的潮流所淹没。

在新的时代,杂技艺术要继往开来,面对新挑战,走出国门展现国家新的生机与面貌,这是文化交往与传播的一个重要要求。我们所说的传播中国文化实际上也是在传扬中国精神,只有将这种民族骨血中流淌着的特质彰显出来,才能实现文化传播的意义。

三、对国际文化交流的贡献

纵观历史,从汉代丝绸之路开始,中国杂技就走在了东西方艺术交流的前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的杂技艺术团体历次出访,都彰显了杂技代表中国传统艺术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和“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成为世界重要的杂技赛场,显示了中国杂技艺术与国际接轨的紧密度。我们几乎已将所有重要国际赛场金奖都收入囊中,可以说,我国杂技已走在世界杂技发展水平的前列。

杂技艺术这种国际交流的历史性与高频性,与杂技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杂技具有无语言障碍、大众化等特点,无论是中国的杂技还是西方的马戏,都在大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共同的民间性也使得异地交流更为方便与容易。

一直以来,中国杂技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不同时期与各个国家进行着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更在改革开放后逐步走向高潮,进入一个更为自觉地走向世界的崭新阶段。这种自觉的精神需要继续传承下去,同时在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中要保持自身的清醒。中国杂技艺术的独特性才是其交流的根基,只有民族性的丰腴才有国际交流的价值。当然,任何交流都是双向的,当我们试图通过杂技来实现文化传播时,也要充分借鉴引入外国的新技巧、新形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国际文化交流的双赢。■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杂技民族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我们的民族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空中杂技师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看杂技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