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我的老家大峡山下名叫药水沟的地方都会有集会,俗称“六月六喝药水节”。这种风俗流传了几百年。传说那里的水是神水,能治百病。因此,集会那天附近乡镇的男女老少蜂拥而至。集会带动了村庄的买卖,许多人把自家产的瓜果蔬菜以及卤猪牛羊肉拉到集会上去卖,借以补贴家用。
16岁那年,六月初五晚上父亲把从牧区的布哈河里打来的干板鱼炸好后,让我第二天带到集市上去卖,卖鱼所得供我交下学期学费。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用塑料盆将油炸干板鱼装得满满的,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白布便赶往两里外的药水沟。那天天气很热,集市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许多人使出浑身解数吆喝着叫卖自己的东西。做买卖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少有学生。我手捧着塑料盆,木然地在树林、路边、田埂上走着,心里涩涩的,喊不出叫卖声。想到下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我自己给自己鼓劲:胆子放大点吧,没有人会注意你的。然而张嘴却喊不出来,我用低得只有自己能听清楚的声音勉强喊出了“卖,卖”两个字,嗓子里几乎干得冒烟,“油炸干板鱼”几个字像刺一样卡在喉咙里就是喊不出来。
我总以为只有最下等的人才会经营这等营生,有钱的人哪会像我父亲一样为了几十元的学费而让自己的孩子在烈日下叫卖?我无力地低头在人群中穿梭,心里暗暗怨恨父亲。充斥我耳目的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跟着父母穿着光鲜的衣服,在集市的临时饭馆里吃着让人眼馋的牛排,喝着可口饮料的身影,开怀大笑。我羡慕他们,我何时才能和他们一样享受富足生活给予的快乐和无忧呢?两相对比,我心里的苦涩潮水一般汹涌翻腾,眼泪不由得溢满眼眶,落在洗得发白的衬衫上。
我端着盆子钻进不易被人发觉的树林深处偷偷擦泪。一位老人突然走过来问我:“干板鱼多少钱一条?”我低声答道:“一块。”我惊慌得头也不敢抬,怕他看穿我那自卑的心灵。“买三条吧!”我低头给他挑了大点的鱼,接过那三元钱,放下盆子,手心发烫。我翻来覆去地看那三元钱,然后紧紧地紧紧地捏在手里,生怕它长翅膀飞了。我的手心越来越烫,仿佛捏了一把火。
这三元钱多少给了我叫卖的勇气。我镇静了片刻,走出树林,又走向人多的地方。走到一个饭馆前我问里边的人要不要干板鱼,一个正在喝啤酒的人向我挥手说:“走开,走开,不要打扰我们喝酒。”这话像针一样狠狠地扎在我刚刚鼓起勇气的心上。我收回脚步,迅即离开,刚出门就被另一个声音叫住了:“马国福,你在卖鱼啊,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东西吧。”天啊,竟然是我情窦初开时心存好感的同班女同学!我红着脸语无伦次地说:“我……我……在帮邻居暂时卖,他去办点事。我吃过了,你们吃吧。”
我再也没有心思卖鱼了,苦涩、心酸、虚荣、自卑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让我在她面前那么窘迫、难堪。我低头加快脚步回家了。父亲问我卖了多少钱。我的自卑像火山一样爆发:“人家的孩子可以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而我呢?如果你有人家父亲那样好就好了!我就不用低三下四叫卖了。”我狠狠地把鱼扔在案板上,无辜的鱼在案板上泛着白眼。我无知的话伤到了父亲的自尊,一向和善从不打骂我们的父亲举起巴掌,我低头流着泪等待他的巴掌落在身上。父亲收回了举在空中的巴掌,他无声地戴上草帽,端起鱼盆出门了。
下午,父亲回来了,盆里剩了不多的几条鱼。他坐在屋檐下数着不多的钱,汗像溪流一样在他梯田一样的皱纹里流淌,湿透了草帽,湿透了他烂了领子的衬衫。他说:“你下学期的书钱有着落了。”我无语。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的自卑,他说:“这有什么丢人现眼的?人活在世上凭本事吃饭,靠能力立身。没有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人不敢流自己的汗,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父亲又问我:“你是不是躲进树林流泪?是不是有个老人买了你三条鱼?你是不是在一家饭店被人拒绝后才跑回家?”
我惊诧于父亲的明察秋毫。母亲告诉我,父亲为了锻炼我,在我卖鱼的时候一直跟在我的身后,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我的一举一动。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买我鱼的那个老人是父亲的朋友,是父亲给他钱让他买我的鱼,增长我的勇气!谁不想享受生活的安乐?我的父亲也可以像别人的父亲一样买酒喝,买肉吃,可是他没有,他在烈日下为他的儿女叫卖干板鱼。他没有自卑,有的只是一颗心,一颗让自己的儿女将来生活得更好的信心。我为自己的无知、自卑和年少的虚荣而感到悔恨。
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从那以后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多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工作,每当每个月领到薪水时我总会莫名地想起那年的夏天,那年的我,那年父亲的话。现在为了钟爱的事业我远离父亲到外地工作,写作上小有成绩,父亲也经常打电话来让我不要偷懒,踏实工作,勤奋写作。我常常想,如果那一年不到集市上卖鱼我会有今天的生活和成绩吗?
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父亲用心良苦的脚步催生的是一条自立、自信、自强的成功之路啊!
创作谈
这是我中学时期的真实经历。我想表达的是一个人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怎样从生活的困苦里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比如语言细节、行动细节、心理细节,我想通过细节来刻画父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热爱。
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我卖鱼,暗线是父亲的脚步,两条線索交织,使我对父亲的态度和父亲对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全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衬托出严父柔情的一面。文中用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我和老人、同学的故事,使文章具有一波三折的效果。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我写道:“汗像溪流一样在他梯田一样的皱纹里流淌”,那么多辛苦的汗水“湿透了他烂了领子的衬衫”,而他却舍不得花钱买新的。我写了一位辛勤劳作的老人,用他的汗水换取那微不足道的报酬。我希望以此让人觉得父亲和蔼可亲,又让人心中的敬意油然升起,显示出我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人物较强的刻画能力。在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中,我写了怨恨、伤害、自卑、愤怒、感激。虽然我当时没有感觉到父爱的存在,但它其实一直陪伴着我。父亲从侧面锻炼着我,用心良苦地铸就了我。只有这样精细的刻画,才能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写人,就要抓住人的“神”,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点,才能使人的性格特征彰显出来,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作者简介:
马国福,1978年10月生,青海乐都人,现定居江苏南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杂志社签约作家。发表诗歌、散文、随笔百万字,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散文选刊》《中国青年》《人民日报》等国内外百家报刊。大量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转载,多篇文章被选为上海市等200多个城市中、高考试题。出版散文随笔集《赢自己一把》《给心灵取暖》《我很重要》等11部。有作品被CCTV-10《子午书简》栏目播出。曾获第四、五、六届南通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全国孙犁散文奖,南通市“四个一批”文化人才等奖,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十佳职工文艺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