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孜亚·艾山江
摘 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生活现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出行方面更多依靠各种机动车辆代步出行,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大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机动车辆的数量在持续增长,而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尾气则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该文分析机动车辆尾气的治理弊端,然后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环境治理带来帮助。
关键词:机动车 尾气治理 弊端 策略 分析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078-02
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尾气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物质,汽车尾气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含氧的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PM2.5)。如果燃烧含铅汽油,则还会排放含铅的化合物;燃烧含硫的汽油,排放硫氧化物。这些物质对人们的身体产生较大的危害,当人们吸入这些有毒气体之后,则会引发各种疾病,进而对人的各种器官产生致命影响。因此,机动车辆的尾气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理,防止其对人体与环境带来更大的伤害。该文先从机动车辆尾气的治理弊病进行分析,然后在文章中提出解决的策略,给机动车辆的尾气治理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见。
1 分析机动车辆尾气治理情况
1.1 认识不足,治理效果不佳
根据目前机动车辆的尾气治理情况分析,在治理方面,缺乏对超标车辆的处置措施[1],这对治理效果带来了较大影响,再加上治理过程中缺乏人员与经费的投入,仅通过车辆年审方面开展尾气检测,机动车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1.2 法律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对机动车的尾气治理方面,主要的法律是根据《大气污染与防治法》进行实施,各地也有了自己的地方标准,这其中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做出了规定,尤其是对尾气排放的标准以及监测方式也有了比过去更加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管理方面上,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防治措施的操作性难以实施,如机动车的流动性较大、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就对职能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大。
1.3 尾气处理有待提升
我国对尾气排放处理技术研究较晚,直到1997年在上海、北京以及广州等地才开始对机动车辆所燃烧的汽油进行无铅处理,使得机动车的尾气能够实现净化。到了2000年,我国的机动车辆在汽油的使用方面才实现了全面无铅化,这对控制尾气排放中的有毒问题带来较大的帮助[2]。但是由于汽车运行存在严重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因而也给尾气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一定的限制。除了开发在机内净化技术外,还要大力开发机外净化处理技术。这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术,主要是提高燃油的燃烧率,安装防污染处理设备和开发新型发动机;二是行政管理手段,采取报废更新,淘汰旧车,开发新型的汽车(即无污染物排放的机动车),从控制燃料使用标准入手。
2 控制尾气的策略分析
2.1 加强对尾气处理技术研究
第一,在机动车辆的尾气处理方面,需要从技术角度加强对汽油进行无铅化改进,同时更好地与机动车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从而促进机动车辆能够在使用中减少尾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第二,在燃油组成方面,需要逐步改进机动车辆中的燃油问题,如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汽油以及柴油,需要改变其中的一些组成成分,从而使得机动车在排放尾气方面能够较好地减少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尤其是汽油品质量问题,燃油中含硫的指数偏高,而汽油中烯烃等含量也偏高,无铅汽油中还含有硫、磷等物质[3],因此,从技术角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燃油的品质,这是改进机动车辆中尾气排放问题的重要条件;第三,燃油品质研究方面仍然需要加大力度,严格按国家标准执行。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机动车中的内净技术研究与应用,并强制在机动车辆中安装具有净化作业的装置,从而减少机动车尾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量。
2.2 完善对机动车的尾气管理体制
根据2000年所修订《大气污染与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在治理机动车辆的尾气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如环保部门、交通部门等对机动车辆在年检方面做好登记,并能够对机动车在实际使用中所产生的尾气做好检测,及时发现问题,然后能够有效采取措施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此外,新车在排污检测以及申报管理中需要加强职责与权限管理,保证当前新车能够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较好地防止车辆所排放的尾气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这就需要从环保、交通、公安、城建一级技术监督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进而能够保证各个单位能够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彻底得以实施与执行。在政府核心指导下,以环保部门作为主体[4],然后充分结合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的相互配合,提升对机动车的排污监督以及检测水平。
2.3 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
在治理机动车辆的尾气工作中,还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因此,相关的治理单位需要加强对机动车辆尾气防治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从而使得社会成员都能够认识到治理汽车尾气的重要性,并能够从自己的实际行动中积极支持工作。例如:结合当前的各种宣传方式,如自媒体、微信平台以及微博等方式,从而提升广大社会群众对汽车尾气所带来的危害性认识能力,并能够在这些宣传平台中教育广大的司机积极参与尾气治理。此外,还可以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对机动车辆的司机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切实把环保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司机,并能够在治理尾气的工作中需要全员参与、共同环境保护。
2.4 加强新能源的研究与推广
在机动车辆的尾气治理工作中,还可以加快研究新能源,这不仅能够保证机动车辆可以顺利地继续为人们提供服务,而且还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有关管理部门可以逐步把一些清洁能源,如,甲醇、氢气、乙醇以及电力驱动等,引入机动车的使用中,同时加强对机动车的尾气进行强制检测,一方面是防止尾气超标对环境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保障人们能够把环保的理念贯彻在实际生活中,全面减少目前机动车辆的尾气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再者,还能够从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推进健康的发展规划,加快调整机动车的产业结构,建立机动车的污染治理方案,同时结合新能源地推广,让人们能够使用新能源,从而能够对尾气污染问题进行科学处理。
3 结语
总而言之,机动车辆的尾气治理属于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中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因此,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够在生活中切实地践行保护环境的要求。国家则需要加强对机动车辆数量的限制,达到优化车辆排放尾气的目的,而社会则需要把环保意识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为机动车辆尾气治理工作带来帮助,而个人则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实时践行保护环境的要求,并主动参与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作中,一方面能够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行为保护环境并做出积极贡献,使得天空能够重现出蔚蓝色,同时也是保护人类得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张启钧,吴琳,毛洪钧,等.机动车尾气颗粒物采样测试方法及其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37(12):79-84.
[2] 张佳.青海省机动车尾气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青海环境,2013,23(4):191-194.
[3] 张敏,陈祖林,程熊,等.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芳烃馏分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意义[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12):13-17.
[4] 李相贤,徐亮,高闽光,等.分析温室气体及CO2碳同位素比值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J].光学精密工程,2014,22(9):2359-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