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彦琼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堂教学中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新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若要想较为全面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应以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为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师生共同求得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增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小组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48-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手忙脚乱。5分钟后,学生汇报出来的数据是各不相同,抓住这个机会,我就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也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看了这辆,就忘了那辆;有的说,边看边记我忙不过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就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课堂显得非常枯燥,在单调的数字与运算符号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与厌倦感。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对相对枯燥的课堂教学时,更会出现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学习,让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为生动,避免出现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也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获取数学知识,不容易产生明显的疲劳感。比如说,在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的课本中,“四则运算”就属于非常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勞感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四则运算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很容易将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并且印象非常深刻,知识掌握程度十分牢固。
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科学合作方法的支持。对此,在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另外,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合作、竞争以及共赢的含义,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考评规则的建立上,教师要保持客观公正性,全面评价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五、做好监督和评价,激励学生努力、向上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制力会弱一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监督和评价,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监督好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这一新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监督学生学习,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24和12”“36和12”等数字,让学生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只有学生能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从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另外,教师对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成果也要给出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向上;另一方面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就是在告诉学生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很明朗,学生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大进步。
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完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黄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上,2009(8).
[2]余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