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瞳
摘 要:目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使得汉语言文学成为了国际文化的焦点,汉语言文学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历史趋势下,国人对汉语言文学审美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存在的意境以及审美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对汉语言文学进行简单梳理,剖析其传承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现象。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
汉语言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载体,与传统型的中国国学、中国华文文化相比,其涵盖的内容更多、涉及的范围更广、富含多元化的内在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包容性,是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以及中国等多元素进行相互融合的文化。
一、汉语言文学的基本内涵
汉语言文学研究主要是对汉语语言相关方面的研究,就宏观意义上来讲,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相较于国际上的文化相比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我国在汉语语言以及汉语文学方面都具有较深层次的研究以及探索,因此,其蕴含的领域范围也相对较广泛。汉语言文学主要包括汉族文化、中华文化语言文学以及中国汉语文学三大部分共同组成。汉族文化的文学内涵主要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的文学,较为灵活的展示了我国民族发展中的发展过程以及民族精神等,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发展媒介。而中国汉语文学则是将汉字文学逐渐发展到56个民族文化当中,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都能够有效的融合起来,并进一步汇总。中华文文化语言文学主要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在实际范围内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方法进行综合。
二、对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分析
(一)古代汉语言文学审美特点
对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主要涵盖了人文性汉语言文学以及思想性汉语言文学,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应对各类文学作品的重要思想、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对汉语言文学的评价标准不应限制于汉语本身的语言美感,还应对汉语言内在蕴含的基本思想进行探索,从而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我国古代的汉语言文学对这两方面都进行过全面的探索与实践。例如:我国南朝时期对作品的艺术形式更加注重,当时的骈体文以及宫体文极为重视字面的美感程度,善于运用大量较为优美的文字对文章加以修饰,即使文字外表确实华丽,却往往使得文章的内部结构不够充实,使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因此,对这种艺术形式就容易缺乏高度挖掘的实际意义。不同于这种文化的是战国时代的墨家代表作以及法家代表作,其更加重视文章内容以及实用价值,但是外在缺少一定的美感,使得人们常常感受到内容相对枯燥乏味。这两种文化现象主要代表了我国汉语言文学存在的两种极端现象,都是对标准审美的不正确做法,在真正意义上能够受到群众欢迎与热爱的汉语言文学审美是将文学的思想性以及艺术性进行有机结合的审美形式。
(二)现代汉语言文学审美
当今时代是传媒广泛运用的时代,针对汉语言的审美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言审美特性逐渐为语言的应用探索带来了新的内涵与变化,社会时代背景的改变也逐渐改进了文学的主要形式。例如:民国时期,我国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形式更加着重于对文学思想、文学历史以及文学形式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文学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深入的思考,对社会人性进一步的反思,对文学形式本身进行批判,进而在相对较为特殊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进一步赋予了汉语言文化的审美内涵以及独特的功能。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者积极的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逐渐对社会上的伤痕进行揭露,对社会人性进行全面的反思,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浪潮,大多数文学作品的创作不单单引领了语言审美的热潮,并且为历史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就大层面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探索路线,采用文学作品实现真实的文化情感与表达。
三、汉语言审美问题的沉思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的感悟以及思考,针对不同的文化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文化时代,塑造出来文学世界的景观也各不相同。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是从对历史的感悟以及反思中得出来的,当时的文学主流就是反思中的审美文学。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断的沉淀、不断的沉思,使得人性、意识形态、文学本身都充分得到了进一步的沉思以及改变。经由创新式的角度能够有效地观察出,沉思的历史以及波动的政乱恰巧为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创设环境,提供给文学以时代化的创新式创作视角。作家与诗人对历史残酷的伤痕进行全面揭露,对历史进行充分的反诉,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拯救。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不同的文学浪潮相继涌现出来,就宏观角度来看,文学的审美沉思经历了十余年之久,就像黑暗中的光亮一样,不断的对光明有着迫切的渴望,并且不断的追逐着内心的理想。
四、汉语言文学美的有效展现
(一)汉语言语言之美
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多,并且拥有56个民族,语言就较为丰富。例如南北方的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南方人一些读音发音不够标准,通常情况下对汉语拼音中的l和n分不清,普通话相对不够标准;北方人对一些平翘舌音也难以发出来,使得普通话极不标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仍然使用自己的语言,甚至一些少数民族人们仍然运用自己的文字,例如朝鲜族。虽然我国的语言足够丰富,但是普通话作为国家的标准用语,对汉语的审美应主要遵从普通话为基本标准。
(二)汉语言文字之美
中国古代的诗歌足以将文字美展现的极为到位。中国古代诗歌通常善于采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偶、拟人、白描等。采用一些相对美好的意象,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样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一些诗歌还善于采用较为良好的修辞手法,读者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得不对作者的文笔感到惊叹,一些好的诗歌具有好的意境,并且诗词中蕴含的寓意也极深,逐渐带给读者深刻的启示,或者逐渐将现实的无情进行揭露。时代不同诗歌特点也相对不同,但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字都能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汉语言独特的魅力。例如一些汉字的美主要体现在从甲骨文到楷书的一系列转变中,中國书法传承下来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在我国文化的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我国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还应涵盖诸多的方面,不但有助于对中文影响力的扩充,还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要对汉语言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对审美问题进行积极探究,逐渐提升我国的国人素质,并促进汉语言文化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元英.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4(24):136-136.
[2]张丽霞.论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J].青年文学家,2014(35):129-129.
[3]李小红.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317,319.
[4]刘媛媛.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初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