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以爱育爱

2017-05-09 08:12张树友
速读·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爱心情感教育

张树友

记得有一句教育格言是这样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用自己深沉的爱去打动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爱永远是我的教育基础。

1 爱心要真,爱心要实

热爱学生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基础和内在动力,热爱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成长。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会像伯乐一样,发现人才,多出人才,防止人才的埋没;才会因材施教,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像导演一样,安排设计好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努力扮演自己理想的角色;才会像朋友一样,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亲近学生,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从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对症下药。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诚的爱、神秘的爱,她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学生是有理想、有感情的人,他们以自己敏感的童心,时时刻刻在体察教师对他们是否爱护,是否关心,是否尊重,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价或反应,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信任他们,他们才会对教师产生肯定、认同的感情,认为“这是个好老师。”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亲近、信赖、尊敬老师,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学生不仅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爱,也懂得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爱,就谈不上教育,离开了爱,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2 爱心要满,爱心要博

真情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要把自己的全部心灵与才智献给学生,学生才会真正懂得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她不把学生视为私有财产,而把学生看作为社会财富;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她不是溺爱或宠爱,而是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智慧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的愛;这是一种广博的爱,有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既有严格的爱,也有宽容的爱,爱蕴含在对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论在校内或校外活动中,总是感觉着这种爱的真诚。

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寓于教育、教学中的爱,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才会唤起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幸福和责任感,才会真正懂得爱。教师的爱不是一束光柱,只会洒满在尖子生身上,而是洒满大地的阳光,给每一个学生以温暖。在现实中,爱那些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并不难。重要的是去爱那些缺点多、毛病多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受到的批评训斥多,他们对爱的渴望比其他学生更为深切、迫切。他们就像柔弱的病人,更需要人的爱护和帮助。因此,教师的爱也要照顾到他们。

3 爱心有度,严教结合

古人云:“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治;木越度,金越治,虽有良工巧匠安施。”说的是雕刻、铸造艺术品时要掌握好度。同样,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融于爱的教育也是需要一定的度的。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的像严父过于严酷,有的像慈母过于从容孩子。我们的做法是:严爱结合,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爱不是牵就、纵容。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中有教,严教结合。

严要在科学尺度上,入情入理;爱要在心灵深处,动情动心。将严,不是和学生过不去,不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说一不二,提什么要求都必须百分之百照做;讲爱不是高抬贵手,凡是不予追究,不是放松、甚至放弃教育,而仅仅是留有余地,给学生留有反省时间,留下改正错误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有度的爱中,体会到爱。接受爱的同时,学会怎样去爱。教师要时时刻刻付出真爱,为学生创造一个个爱的天堂,使每个学生时刻在爱的世界中飞翔,使他们时刻感受爱、接受爱、认识爱、理解爱、从而学会爱。这就是教师应该做到的以爱育爱。

猜你喜欢
爱心情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