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B口出来向东300米走到金水桥下,过金水桥,穿天安门门洞,会看到耸立在中央甬道上的另一座城门楼——端门。端门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与天安门是一样的,重檐庑殿顶的重楼,很是巍峨崇丽,就是怎么看都没有看天安门时的那种强烈的震撼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端门曾向游客开放过,端门广场还举办过重大的文化活动,如2001年的“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2004年的“雅尔音乐会”,2008年的“奧运火炬传递仪式”等。
天安门到午门这是条欣赏价值很高的游览线。有人说,端门是一道屏门。它四周封闭得很严,封闭出一个广场,穿过端门门洞,又出现了一个广场,比端门前广场要长。这个广场是由端门和两侧的连脊通檐长房封闭出来的,古香古色。长房的北端各有一座阙门,广场正北是故宫的午门。很多游客身处在这个建筑格局中,兴奋,好奇,却未曾往深处想。曾经,吸引眼球的太多了,长房里开设的与宫廷生活相关的展览、正在训练的国旗护卫队士兵、旅游商品琳琅满目的售货车售货亭,尤其是那造型别致崇伟高大的午门。进午门就是故宫了,大多数游人是奔故宫来的,看到午门已急不可耐,哪还有心思想别的!对这种忽略不得不道一声遗憾,因为它忽略的是明清北京重要的文化遺存:皇城建筑的“五门三朝”制。封建王朝讲究礼仪天下,皇朝建筑以紫禁城内“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朝堂为中心,以五门为前躯,层层序布,既显皇家礼仪之尊严,又增紫禁城肃穆深邃之气氛。五门为哪五门?太和门在紫禁城内,其后是午门,即紫禁城正门,午门外有端门、天安门、中华门,正好五门。中华门位于天安门与正阳门之间,明代称为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改称中华门,1958年天安门广场改建时拆除,其余四门均完好保存。天安门是皇城正门,端门城楼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出巡、回銮、举行大典时,仪仗队取出各种仪仗,列队在甬道两旁,一列就列出三华里,齐齐整整,且钟鼓齐鸣。皇帝出了午门,是要先登上端门的,寓意一个吉祥美好的开端。待黄土垫道清水洒街等等仪式完成之后,文武百官也迎候在天安门外了,皇帝这才离开端门上路。端门外两侧,各开有门,东面开的是太庙街门和太庙右门,西面开的是社稷街门和社稷左门,为进出太庙和社稷坛的通道,太庙和社稷坛改成人民公园时都在正南新开了大门,端门外的两侧进出通道也就被封闭了。端门内两侧的单脊连檐长房,原是封建王朝的六科垣舍,习称六科廊,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办事衙门,共有房间100间。别小瞧了这组建筑,这应该是北京仅存的明清两朝中央一级部门的办公室建筑了。
面对着王朝旧影,买些食品饮料和旅游纪念品,吃着喝着逛着,挺过瘾。如今,进天安门门洞的这条线已成单行线,甬道两侧只留了规范化的售货亭,西长房开有一间快餐厅和一间故宫文化商品展卖厅,其余全是故宫门票销售处。但这反而更有利于观览,皇家建筑的精彩已入眼底。穿过天安门、端门到午门门洞下的石板路都是皇帝的御道,游人走在御道上,个个都是皇帝。层层楼门、门和两厢在对峙中产生的威仪感在游人的体验中弥漫,却都是被心态平和地欣赏。没了皇上和皇上的统治的缘故吧,心里明白,这种建筑布局只为烘托一个主题:皇威浩荡。免不了想起戏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好像过了端门来到午门下就进了皇帝曾经的屠宰场,谈午门而色变。但皇帝真的会在午门外杀人吗?有心的人注意到了天安门、端门、午门门洞的深浅高矮,也注意了广场的变化。从过去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到端门到午门,门洞是一门一门变小的,而广场却是在一一变大。皇家的礼仪之制到底有多少讲究?
紫禁城,建筑语典上的神圣
进午门不可能太随意了,故宫内限制客流量。
午门。午,子午之午。午为南,子为北。午门就是南门,皇宫的南门。南为尊,北为卑,皇宫坐北朝南,皇帝面南,臣子面北,南门外是丁字广场。进了午门又一座广场,这座广场,比午门外的广场大多了,大得让人心理失衡,总觉得人都变矮了,变小了。广场上的建筑、广场四周的建筑除了身后的午门,也都矮小,因为远。是广场的空旷把建筑推远了。广场上的建筑是弯曲的内金水河上的五架等级分明的内金水桥。正面的太和门不是低矮的建筑,通高23.8米,按3米一层的楼来算也近8层楼了,可在这里,在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恭顺地谦卑着,唯有天是最浩大尊贵的,享受着阿谀,任什么都笼罩在天的威严里。只有临近了太和门,站在太和门之下才又深感到这座宫殿大朝门的威仪,这是明代景泰年以前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每日拂晓,文武百官要赶到这里来早朝,皇帝也要赶到这里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过了太和门,又是一个大广场,比太和门前广场更大的广场,故宫内最大的广场,俗称的金銮殿就坐落在广场正北中心的位置。金銮殿是故宫中最巍峨、最气派、最雄壮的大殿,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它的汉白玉基台高8.13米,殿通高35.05米,加上正吻卷尾,通高37.44米,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顶覆黄色琉璃瓦。这是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万寿节(皇帝生日)、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宣战出征等等国家的、皇帝私人的重大活动举行仪式的地方,建筑的所有设计和配置都突出着烘托着昭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它是皇权的象征。规制是最高大的,殿顶形制是最高等级的,彩画形式、图案形式是最尊贵的。三层汉白玉基台,每层基台都有汉白玉石护栏,护栏望柱的装饰是云龙云凤,下面排水用的白石螭首共计1142个,下雨时千龙吐水,那种经人调理出的壮观,别处不可能见到。大殿内,正中皇帝的宝座在6根金漆蟠龙大柱之间,宝座是镂空金漆楠木雕龙的,最好的木材,最精湛的工艺。宝座的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这还不够,它是架在7级高阶的高台上的。君临天下,百官景仰。还有一点可能谁也没有想到, 这个宝座的位置,是故宫中轴线的中心点,也即是北京老皇城中轴线的中心点,北京城中轴线的中心点。北京的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穿过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后庭三大殿,贯通前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皇帝的御路就在这条中轴线上。太和门内的御路,东西两侧丹墀各列铜铸品级山两行,每行自正一品到从九品,18级,72座,是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就位的标志,广场东西两侧各砌一列仪仗墩儿……
紫禁城是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底建的,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50米,宫墙高10米。宫墙上窄下宽,底宽8.62米,里面是夯土,外包澄浆砖,四角立角楼。宫殿沿南北中轴线排列,两旁展开,左右对称,前朝后宫。主朝(也叫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保和殿后身与乾清门之间有一个横着的长方形的广场,也叫横街,是前朝后宫的分界。乾清门内轴线上,依次耸立着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轴线东西两侧,分别有东六宫、西六宫。轴线尾部是御花园。御花园的建筑分主次,左右也是对称的,中轴线上是钦安殿。园内栽古柏,栽龙爪槐和各种奇花异木,山石盆景园中甬路用五色石子铺出图案,共720余幅。有花鸟虫草,七珍八宝;有龙凤呈祥、六合同春等吉祥画,还有关公过关斩将,还有崔莺莺、空城记等戏曲画,更有趣的是清代火车站画。花园总体面积感觉不大,布局有点拘谨,但气氛与行政区与起居殿区内相比则轻松多了,现在更是轻松,有冷热饮料、糕点盒饭和工艺品供应,还可赏金鱼。人们好奇皇上住在什么地方。从明永乐皇帝始,有14位皇帝是住在乾清宫的,清雍正皇帝将寝宫移至了养心殿。乾清宫东西两侧暖阁内放了27张床,外观都一样,27张床皇帝挑着睡,让人摸不透他哪天哪晚究竟睡在了哪一床。如此小心,明嘉靖皇帝35岁时还是让人给暗算了,宫女用绳子勒住了他的脖子,要不是一个宫女太慌张,没经验,另一个宫女害怕反悔,他也就被勒死了。养心殿在乾清宫西,西六宫南,工字形建筑,前后殿相连,结构紧凑。前殿正间设宝座屏风,为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东暖阁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坤宁宫是明代皇后的寝宫,清代改为祭神的场所,也是皇帝举行结婚大典的地方,清代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在此举行的婚礼。东暖阁是皇帝大婚的洞房。
御花园西南角有琼苑西门,从此门进去向南走是故宫西路游览线。西六宫的储秀宫是慈禧太后常住之所。景运门在横街的东面,进此门就进入了东六宫和外东宫建筑群。乾隆十一年,在外东路建了太上皇宫、宁寿宫、乾隆花园,花园南北长东西窄,布局秀巧和谐,楼堂亭阁错落有致,游廊曲折山石透迤。山北的符望阁错综复杂,状似迷楼。乾隆花园北端倦勤斋东贞顺门内有珍妃井。都说是1990年庚子之变时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的爱妃珍妃扔进此井的,但皇帝后人对此有争议。
游故宫会对很多事情发生兴趣,如:保和殿后三层汉白玉台基正中的云龙石雕丹陛为什么不放在太和殿前汉白玉基台正中?这是一整块艾叶青石石雕,長16.45米,宽3.06米,厚1.70米,是故宫御路石中最大最精美的一块,是石雕艺术著名的国宝。再比如,故宫的房间是否真的是9999间半?故宫中的数字、颜色、器物都有什么讲究?既然“九五”之数象征帝王之尊,为什么乾隆皇帝把太和殿改成了面阔11间?
故宫的建筑是一部大书,是一部繁博的皇家建筑语典,它只为四个字服务“君权神授”。至于谁是君谁是臣则由人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