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雁
沈阳市是东北最早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历史已近2300年。因位于浑河(古称沈水)之北,得名沈阳。明朝末年,建州左卫女真族(满族前身)首领努尔哈赤在辽东起兵,随后进军攻占辽沈,定都沈阳。皇太极即位后又将沈阳改称“盛京”,满语“漠克敦”,为“兴盛”之意,沈阳也因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龙兴之地。
到沈阳旅游,最不可错过的就是游览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沈阳故宫博物院。
故宫东路
女真遗风独具匠心
雪后初晴,天空一片湛蓝,空气清冽,再没有比在这种天气游览沈阳故宫更合适的。踏着一层白雪走进清初帝王之家,金碧辉煌的建筑在澄明的阳光里如刚刚洗过一般,散发着古老而又年轻的气息。
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也是举世仅存的以满族风格为主的宫殿建筑群。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创建,初成于清太宗皇太极改元称帝的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入关后至乾隆时期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
从入口的大清门走入高大的红墙里,顿觉得被一种富丽威严的皇家气势所感染。建筑群落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都坐北朝南,大都分布在整个建筑群的中路。而东路建筑则是沈阳故宫建筑时间最早的,也是最有满族特色的一组建筑群。这里视野开阔,从南至北望去,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大政殿多了些动人的色彩,顶部金色琉璃瓦绿剪边上又多了一层薄薄的白色,那区别于别处宫殿的绿色琉璃瓦,据说是因为不忘女真人发迹于绿色的草原,但真正如此铺就形式的原因已无从考证。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为沈阳故宫所独有。大政殿是一座“亭子式”建筑,这种建筑脱胎于女真这个游牧民族“帐殿”制在皇宫建筑上的反映。大殿内外三圈柱 ,外檐柱24根 ,外槽金柱8根 ,内槽金柱8根。大政殿正门前两侧红漆立柱上盘绕着一对栩栩如生的金龙,仰首舞爪,相对朝向正门梁上正中的一颗光芒四射的火焰宝珠,皇家威严让人生畏。大殿内的中间位置是皇帝御用的九龙金漆宝座和屏风,富丽堂皇,八面威风。上方有乾隆皇帝手书的“泰交景运”的匾额,屋顶正中是色彩典雅雕工精致的圆形木雕金漆降龙藻井,演绎着君权神授的天子神话。大政殿的下面是约有1.5米高的须弥座台基。这也充分体现了清初建筑依然保留有满族先民在草原地区择高而居、便于观察、瞭望、转移的建筑风格。许多游客在大政殿前拍照留影,如今,它已是沈阳旅游的一个标志。
东路建筑群以大政殿为整个空间的中心 ,两侧有十座王亭呈“八”字形对称排列 ,给人以大纵深无限绵延的视觉感受。从北至南,东边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边是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左右翼王亭是当时左右翼王爷主管政治办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旗主主管军事办公的地方。这种建筑形式是清初以八旗制度为核心的军政体制在宫殿建筑上的体现。站在这里仿佛能遥想当年八旗入关之前君臣在此一起商讨国家大事的情景。现在,十王亭中陈列的是清代各种兵器和马具等物品供游客一览金戈铁马岁月的遗迹。
故宫中路
演绎帝王嫔妃们的生活故事
穿过大政殿北边的角门,可进入沈阳故宫中路游览参观一代帝王的后宫生活区,这里也是游客们流连时间最长的地方,大家都怀着一颗好奇心想一探究竟。中路建筑是本着前殿后寝、南低北高的形式建筑的。绕过宫墙,只见一个高高的青黑色烟筒,立在清宁宫后面的地面上,它是沈阳故宫里唯一的一个烟筒,具有“一统(筒)天下”之意。人们奇怪烟筒不是在屋顶而是立在地面上,但走进清宁宫就可以明白了:东北的冬天常常零下二三十度,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取暖设施,为了抵御严寒,要是在屋里烧柴取暖,堂堂一朝天子之家弄得乌烟瘴气成何体统!所以当时房屋的设计者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在宫内把地下挖空修成地沟,上面盖上方砖,在室外修烧火的灶门,这样烧火做饭取暖时,热乎乎的气流顺着地沟把整个宫内都烤得温暖如春,而室内又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的好主意。就这样,烟都顺着地沟从立在屋外地面上的烟筒出去了。清宁宫是皇太极和他的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寝宫中分为南北两室,各有火坑,又称“龙床”。房间并不大,但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爱恨情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清宁宫东边的建筑是关雎宫,这里曾住着皇太极最心爱的女人——海兰珠。海兰珠是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亲姐姐,嫁给皇太极时已是二十六岁,但深得皇太极的喜爱,她所居住的关雎宫就是皇太极取自《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名句,可见他对这位东宫宸妃的深厚感情。当她为皇太极生下一名男孩时,皇太极更是高兴之极,下令大赦天下。而这在其他皇子们中是从未有过的,甚至皇太极还准备立这个孩子为太子,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个男孩很小就夭折了。痛失爱子的海兰珠从此一病不起,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正当皇太极为明清生死攸关的松山大战奋力拼杀时,海兰珠也气息奄奄。皇太极得到他深爱着的女人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时,竟不顾一切从战场上千里策马奔驰赶回沈阳宫中,但宸妃已是先一日死去,死时年仅33岁。皇太极悲痛欲绝,很长时间陷入悲伤中难以自拔。两年以后,也就是1643年,皇太极在清宁宫的南炕上“无疾端坐而终”,终年52岁。
清宁宫的东侧还有淑妃的衍庆宫,与之相对的是西侧皇太极的懿靖大贵妃的麟趾宫和庄妃的永福宫。永福宫的主人庄妃就是后来入关的顺治皇帝福临的母亲,她后来又辅佐孙子玄烨成就一番帝业。庄妃本名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蒙古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文皇后的侄女。1625年与皇太极成婚时才13岁,崇德元年受封为永福宫庄妃。两年之后,也就是1639年庄妃为皇太极生下皇子福臨。然而,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的突然离世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皇位继承的权利争夺战。在当时对“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模式的选择上,两黄旗大臣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八旗中的特殊地位,主张立皇子。皇帝嫡子中,共有三位人选:即豪格、博穆博果尔和福临;而主张“兄终弟及”模式的一方,以不甘示弱的两白旗诸王大臣为主。在“兄终弟及”的原则下,当时有资格成为皇位继承人的是代善、阿济格 、多尔衮和多铎。此时的皇宫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这场政治风云中,各个利益集团、权利派系都在运筹帷幄,剑拔弩张。清史档案中并没有详细记载这场政治角逐,但胜者为王的结果是真实的,那就是永福宫的庄妃把自己六岁的儿子福临推上王位,成为清王朝第一个入主中原的皇帝——顺治皇帝。
时间过去了近四百年,如今站在永福宫内,房间里是那样的安静,历史在岁月的尘埃里封存。屋内炕上还悬着东北小孩儿童年都会有的小伙伴——悠车,悠车里有着几代人童年甜蜜的梦乡——用长长的绳子把摇篮吊起离炕上一定的距离,大人用手轻轻推这个悬挂起的小船一样的摇篮,孩子在摇篮里就像荡秋千一样非常舒服,一会儿便可安安静静地睡去。这样的风俗也是来自满族先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吊起摇篮哄小孩子睡觉,一则孩子舒服,二来孩子安全,小孩儿不会被地上的虫蛇伤害。女孩子的摇篮上常绘有凤凰,男孩子的绘有龙,家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沈阳人家里大都可以见到这种“养活孩子吊起来”的独特的育儿方式。
清宁宫正门前的庭院南端立有一根十多米高的索伦杆,满族人称它为“神杆”。木杆下方上圆,底部有石座,顶端安有锡斗。它是用来祭天的。祭天时锡斗里放上五谷杂粮或是猪的杂碎,以敬乌鸦。因为传说乌鸦曾经在战争中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满族人对乌鸦格外礼遇。
从清宁宫一直向南走去,就会来到位于沈阳故宫中路上政寝建筑交界的分界建筑——凤凰楼。 按照满族人“高台筑屋”的建造习惯 ,凤凰楼的台基高出地面3米多,楼高三层 ,三滴水式的歇山屋顶,面阔进深各三间 ,每层都有围廊 ,其侧面垂脊没有像明清时期习惯做的那样做成“歇山收山式” ,而是采用了盛京皇宫早期的做法 ,以硬山加围廊形成歇山的形式 。凤凰楼本身的建筑体量在整个的沈阳故宫中并不是最大的 ,但是由于建造于高台之上 ,所以在故宫建筑群中显得异常高大华丽,让人感受到皇权的气派。当年,皇太极曾在这里举行宴会召见大臣。而凤凰楼也成为当时的盛京城里最高的建筑,在这里登高远眺可谓风光无限。亦为“凤楼晓日”成为盛京八景之一。
穿过凤凰楼,就来到皇太极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崇政殿。此陵又称正殿,老百姓称它为“金銮殿”,是一座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围以石雕栏杆,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殿脊各处是五彩琉璃构件,配以浮雕各色行龙和奇花瑞兽,显得高贵庄严。特别是前后12根外檐柱上段的抱头梁部位做成龙形,龙首从柱头探出,龙身则穿过廊间直通殿内,两两相对,仿佛群龙要从大殿飞腾而出。 崇政殿宝座设亭式堂陛,其前方两柱上各有一条木雕蟠金龙 ,龙尾在上,龙首在下但扬起向内,姿态十分凶猛生动 ,与大政殿双龙首尾正好相反,形成艺术上的对照。这里无处不渗透着皇权的威仪。1636年,皇太极在这里举行登基大典,改国号为“大清”。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驻跸期间都会在这里举行谒陵礼成庆典。
故宫西路
皇宫中的书香之地
我最喜欢的是沈阳故宫的西路,这里少了些皇权给人的震慑,更多的是让人感到对知识与书籍的尊重与珍视。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曾經收藏在这里的文溯阁,它是仿照明代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修建的。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阁名是乾隆皇帝以其位于“祖宗发祥之地”盛京,取“溯源求本”之意命名的。文溯阁有别于故宫的其他建筑,它屋顶上盖的是黑琉璃瓦绿剪边,这是在沈阳故宫建筑群中独一无二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书最怕火,以黑瓦为顶象征水克火之意。此外,文溯阁的门、窗、廊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是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额枋绘画“河马负图” 、“翰墨册卷”等苏式彩画图案,显得古朴雅致。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下诏征求天下藏书,统一编纂大型图书集《四库全书》。 考虑到该书所具有的非凡意义,乾隆皇帝又传旨在书成之后即应抄录七份,分贮于先后动工建造的北京紫禁城文渊阁 、圆明园文源阁 ,以及盛京皇宫文溯阁、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文澜阁等七个地方。文溯阁外看是重檐两层,在里面看实则三层,当年《四库全书》共缮写7部,其中1部就收藏在此。文溯阁内藏书架按建筑结构分置于阁内三层,每个木架上标刻有“《四库全书》部第 架”字样,以利于查阅者能尽快找到所需书籍。但在1966年10月,出于战备的考虑辽宁省将《四库全书》等秘密运至兰州,如今这部经典还未回到这里。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共有建筑100余所500多间,如今许多空闲的房间用来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宝如瓷器、玉器、字画等。在西路建筑群中还有九间房、仰熙斋、嘉荫堂,它们有的是当年东巡皇帝读书之所,有的是皇子们读书休息的地方,清雅幽静。在嘉荫堂的南面是戏台,是乾隆、嘉庆时期东巡看戏的地方。在清代帝王心中,盛京是大清开国的龙兴之地,又是祖宗先灵所在地,“东巡”是一件既视察了民情又祭奠了先祖的大事,从康熙十年(1671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先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位皇帝10次东巡。但在清朝后期,国力衰弱,光绪等末代帝王已有心无力,再也无法踏上东巡之路了。
在沈阳故宫里,抚今追昔,令人有着无限的感慨,昔日的帝王也难免俗,东巡的康熙大帝就曾写下:“双悬凤阙隐金铺 ,想见龙飞握瑞符 。殿列丹霄崇大政,宫开紫极接神区。君臣际会风云日,版籍留存山海图。堂构有怀追往事 ,土阶俭朴示规模。”
中午时分,地上的雪已经化去大半,就像这座宫殿中曾经的帝王将相后妃皇子们一样,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然而,他们留下的历史印记依旧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