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今日报》5月8日文章,原题:如今中国紫禁城的珍宝正惠及大众中国位于北京市的紫禁城,目前每年接待1600万人次的游客。如今,故宫博物院的负责人希望游客们不会空手而归,而是在离开时能领悟到中国古代工匠们杰出的才华,并为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国家的“软实力”所折服。
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为故宫博物院提供了大量新机遇,使其遗产实现商品化,从这个国家最神圣的文化遗产中觅得大量商机。如今,从表现乾隆嫔妃的笔记本到模仿慈禧太后佛珠的耳机,故宫博物院展示出琳琅满目的商品。
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宫殿已把自身转变为迅速扩大的商业中心,如今每年仅通过商品化和零售就能获得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收入。最近该博物院又向前迈进一步:将宫廷“秘方”膳食放到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网上出售。
其实,直到不久前,故宫博物院还主要在照明不足的纪念品店里兜售乏味的书籍和要价过高的明信片——此类做法令故宫和中国其他同类展馆,在全球众多博物馆已享受几十年的商品化生意中,成为姗姗来迟的后来者。例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最早开始全球扩张的博物馆之一,在多国开有精品店。参观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游客可花19英镑购买一把灵感源自著名古埃及雕塑的伞。在中华文化中,最佳的商品化典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在北京,所有来自文创商品的销售利润都将被用于故宫博物院耗资巨大的修复工作。
这种热销背后,是中国消费者了解久远皇家事务的渴望——那些描写中国帝王嫔妃宫廷生活的肥皂剧热播即是明证。故宫博物院还拥有影业公司。正是此类影视剧在中国千禧一代中掀起对故宫文创产品的热捧。▲
(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