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俊宇 Shen Junyu
图1 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东立面复原效果图
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图1)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源地街,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万m2,总建筑面积约13 267.9m2,由中央主楼、北翼大剧场、南翼体育馆组成。文化宫由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朝鲜族建筑师李光耀仿前苏联模式设计,采用当时流行的“苏式”建筑立面:“屋顶檐口、墙身壁柱、台基勒脚”的三段式结构,女儿墙檐口,主入口山花及窗下装饰板均有典型的苏式装饰(包括花瓣造型及五角星母题等),正立面有砖砌壁柱,剧场侧沿街立面有科林斯柱式,侧厅入口有装饰精美的入口门廊。在那个年代,文化宫可谓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领先于东三省各宫,用于承办国内外文艺团体演出和比赛,是全市规模最大的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素享“齐齐哈尔文艺殿堂”的美誉。但由于年代久远,结构老化、功能滞后,昔日的旧景难以满足新时代客观发展的需求。
历史建筑极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独一无二的“血缘身份”,这种身份直接指向了一个具体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具有无可替代的原真性和代表性。一如长城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指代,齐齐哈尔工人文化宫对齐齐哈尔市20 世纪后半叶历史的指代,亦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情感基础,这就是经历过这个年代的齐齐哈尔人的独特血缘,它定义了属于齐齐哈尔的身份。穿越岁月的长廊,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工人文化宫作为曾经的地标性建筑及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的窗口,见证了那个年代齐齐哈尔市的璀璨和绚烂。在肩负城市文化载体和历史记忆的重任下,工人文化宫不仅是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遗存,也是那个年代“红色建筑”的代表作品,在齐齐哈尔当代史、建筑史及城市发展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委常委审议决定对工人文化宫地段进行规划和改造。为保护重要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和城市精神,提升文化宫的文物和建筑艺术综合价值,配合文化宫片区的新开发,对文化宫的详细修建规划也正式提上日程,工人文化宫终将迎来它崭新的篇章。
(1)文化宫原木质顶棚结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02~2003年,经消防部门实地勘察,鉴定为重大防火隐患整改单位;2005年底,省消防总队责令市消防支队对其正式下达通知并挂牌整改。2005年12月,文化宫正式停业整顿。
(2)2007~2008年,由齐翔建筑安装公司负责,对文化宫屋面和消防设施进行改造,主要是将内部木结构全部替换为钢结构,并加装了裸露在外的消防喷淋设施。经专家技术认定,此次的维修改造并没有对原有的建筑进行系统性保护,改造的结构和消防设施随着年代的推移,产生了新的安全隐患。
(3)2009~2014年,在哈工大设计院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的基础上,又由黑龙江省寒地科学研究院进行了系统性鉴定,结构安全性评为Dsu级,即安全性不符合标准要求,严重影响整体承载,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
受时代环境和建造技术的局限性,同其他历史建筑一样,工人文化宫出现了诸多问题:外立面年久失修,表面装饰脱落;内部不仅存在极其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还存在墙体稳定性欠缺,装修装饰严重老化、松动、脱落,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缺失等问题;而多次无目的性的维修和消防整改,使得功能体系混乱不堪,已经严重影响到文化宫的正常使用,往昔的璀璨绚烂不再,残垣断壁的房屋已久无人烟,原来声名显赫的工人文化宫一片残破衰败之相。十多年来,关于文化宫拆除重建还是维修改造,已然成为了街头巷尾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和决策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传达历史信息的真实性是历史建筑的价值体现。重塑其历史现象,对文化宫采用“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保持外立面不变,在保留原有格局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整饬、修复、精细化设计。修复过程中,应尊重齐齐哈尔的地方历史,正视工人文化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肯定其作为“精神场所”的社会意义,保存和延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意蕴,并与填补部分呈现出近距离的可识别性;同时,保持立面风格的整体性,秉持最小干预的原则,保证修复措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突出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独一无二的“血缘身份”,守护这份血脉相承的本土记忆。
根据“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重新审视历史建筑保护真实性、完整性、可识别性和可持续性的理念。工人文化宫作为历史建筑,对于“现状的使用”和“历史的印记”等一系列含糊不清的内容在操作层面上得到重新界定,“历史性对接”和“现代性对接”等复杂矛盾的保护理念在干预性实践中找到制衡点。工人文化宫的修复策略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中,犹如抽丝剥茧般得到以简御繁,主要归纳如下。
3.2.1 结构加固
通过添加抗震缝和抗震圈梁等手段,解决抗震和不均匀沉降问题,对女儿墙进行抗震加固。
3.2.2 拆除
拆除内部多次维修搭建的钢结构构架、外搭建摊位及残留的广告金属架。
3.2.3 整饬
根据建筑原貌及新的使用功能,整饬建筑门窗洞口,对后期使用的塑钢窗统一更换为精细设计的金属窗,在实现美学效果的同时,满足现代热工需求。主立面的落水管受到不同情况的腐蚀,在不影响造型和满足合理排水需求的前提下予以替换。
3.2.4 修复
按照历史照片,修复建筑顶端文字标识。对花饰、线脚、勒脚等建筑细部进行清理、记录与测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修复或替换,要按照“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保持风格上的统一。此外,在修复前,应进行原有材料的取样测试,以便选择质地相似的材料进行修复。
3.2.5 裂缝修复
对建筑立面产生的裂缝进行分类。对于结构引起的裂缝,应在解决结构问题后用柔性材料填缝;对于受潮引起的裂缝,则用相似材料填缝。
3.2.6 材料修复
对建筑表面涂料进行统一清洗。对于清理多次的半剥落涂料、污物及植被,应全面施加无色透明保护剂进行材料加固,并根据清理后的内部材料情况选择是否重新涂饰。
3.2.7 添加
建筑原有照明设施已损坏或遗失,在建筑立面的重点部位附近隐藏照明设施,以方便使用。同时,可以在夜间更好地展示建筑之美。
在整个项目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需正视历史建筑演进中的复杂与矛盾,尊重历史建筑背后各个层次的真实性,辩证地看待修复个体在经历始建初期和发展过程后处于错综复杂的综合状态,谨慎地评估保护理念和实践操作中的去伪存真,直面历史建筑的根本价值。
(1)工人文化宫选址于1956年被爆破拆除的“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原为日本侵略者为纪念阵亡官兵并供奉其骨灰所建的“忠灵塔”)上,基址地下至今仍然存有大量日军的军事物资和军事机密。在具体修复操作中,应当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其原貌,佐证前文提出的工人文化宫作为历史载体具有深刻历史渊源的价值观点。基于这段屈辱的侵略历史,用真相见证历史的罪行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更具有警醒教育的现实作用。
(2)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58年,当时共产主义之下的中苏友谊之火正值燎原,“苏式”的建筑风格作为红色年代的代表作品,赋予了齐齐哈尔人历史的情感基础,勾起了人们对文化宫灿烂风华的怀旧情怀。在干预修复的评估中,“真实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建筑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应当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
(3)早些年,齐齐哈尔市档案馆的一场大火让工人文化宫的原始设计图纸遗失殆尽。在无法获取原始设计资料的情况下,鉴定、测绘和设计工作的开展一度陷入僵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协助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设计院)和文化宫业主单位积极展开文化宫历史资料的收集和现场测绘工作,尽可能完善文化宫的原始信息,为之后的修复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从宏观策略的取舍再到微观操作的选择,干预修复的评估和理性价值的判断始终贯穿整个实践工程,甄别有效价值和无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避免形而上地采用教条式的复原形式,确保历史建筑的“真实性”本源得到完整的保护和延续。
(1)室外修复范围:①对文化宫建筑主体外立面和外立面细部花式进行修复;②保留现有中央主楼下方的大台阶及台阶内树木;③保留后院剧院处保护树木(为配合将来电影院的规划及文化宫地下设备用房建设,原有配建锅炉房拆除)。
(2)室内修复范围:①剧场前厅、侧厅的主要装修风格按原样修复;②剧场观众厅吊顶恢复成原有穹顶造型;③其余各部分门厅主要空间和主要装饰按原样修复。
投标前期,设计院组织了由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亲赴现场,使用皮尺、标杆、激光测绘仪等传统仪器进行实地测绘,初步获取了工人文化宫二维正投影和局部二维数据信息,为方案投标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但是,传统“以点概面”的测绘方式存在精细度不够、精确度不高、误差较大、复杂繁琐、耗工耗时等不足。为保证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经验,采取了以下两个有效途径。
(1)通过市民、职工和媒体等多方渠道收集了许多文化宫历史照片和开会的录像;组织内部的老一辈工作人员,在他们的回忆和指导下手绘出详细的构件,包括灯饰、顶棚形式、局部装修图案等细部。之后,建筑师再根据获取的资料进一步甄别和加工,确定修复的实施方案。
图2 体育馆西立面云数据导出图片
图3 大剧场立体空间云数据导出图片
(2)委托结构工程公司对文化宫进行专业性的勘察测绘,主要是测量外部和内部空间的具体尺寸,确定结构构件的配筋情况,以及鉴定结构的损坏程度等;再委托三维测绘公司,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器快速获取三维点云数据,并建立高精确度、多方位和全天候的三维立体模型,获取文化宫全面的空间数字和图像信息。在采集了文化宫的外业数据后,进行云数据的拼接与去噪、点云数据的选取与切片、CAD 图形及三维空间影像的生成,以及数据存储与提取使用的内业数据处理(图2)。三维激光测绘技术建立了整体全面的三维数据库,方便计算机多次多维度地测量和读取具体构件的尺寸,具有“随时调用,永久保存”的优势(图3)。
6.1.1 体育馆立面的修复
文化宫外立面的重点保护修复对象是正(东)立面(图4、5),其次是沿街的南北立面,最后是朝向内院的西立面。
图4 体育馆东立面修复前
图5 体育馆东立面修复示意图
(1)拆除原有的违规搭建物和附加物,替换局部构架材料,修补开裂和破损部位。
(2)采用中性清理剂对外墙面的涂料面层进行清理,露出原始砖墙基面,避免对原有线脚和花式损伤。用树脂材料对原有空洞填满,用砂浆对裂缝进行灌浆处理,用化学药剂对基层发霉泛碱部位进行养护处理。
(3)由施工单位对比原样拟做外墙面的涂料饰面的对比,由设计和业主方共同确认后实施。
(4)装饰花式和线脚、挑檐、勒脚等装饰性构件均采用GRC支模安装。
(5)外立面现有窗套和相应构件均按照原样修复,其材质、色彩和规格由专业生产厂家送经设计和业主方共同确认后采购安装。
(6)外门根据提供的历史照片,采用紫铜包木门,上做亮子,由专业厂家定做。
6.1.2 体育馆结构的加固
(1)为满足抗震需求,在体育馆屋架底标高增加圈梁(图6)。
(2)为了获取灵活和自由的活动空间,决定拆除体育馆运动场地周边看台,这样势必会增大外墙结构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提高周边承重墙的稳定性和抗剪承载力,采用内侧增加构造柱的方法进行加固,同时顶部增设圈梁与新增构造柱和原承重墙加强拉结(图7、8)。具体操作方法为:①将原有半地下空间垫高,并根据需要进行基础设计;②对周边墙体进行通高的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加固,初步估算墙厚80~100mm,并辅以间距4m 的400×400构造柱;③水平向(每隔2~2.5m)及屋架顶部增加横向圈梁,形成立体网架系统,以保证安全;④新加建部分采用钢结构系统;⑤将原有屋顶更换为新的轻钢屋顶。
图6 体育馆内墙加衬范围
6.1.3 体育馆屋顶的复原
根据原有的弧形女儿墙和资料证明,最原始的体育馆为木构架弧形屋顶,历次改造后,将屋顶改为了轻钢双坡自由落水屋顶(图9)。由于现有钢结构屋面不仅被鉴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内部空间有悖于原有的建筑形式,因此根据原貌恢复成弧形钢结构屋面,轻钢屋面也更换为深灰色直立锁边压型钢板轻型保温屋面(图10)。
6.2.1 主楼立面的修复
主楼立面的修复顺序和要点(图11、12)参考“6.1.1体育馆立面的修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8 体育馆内墙加衬示意图
图7 体育馆拆除看台示意图
图9 体育馆弧形女儿墙与双坡屋顶修复前
图10 体育馆恢复弧形钢结构屋面剖面图
图11 主楼东立面修复前
图12 主楼东立面修复示意图
6.2.2 主楼结构加固
在体育场、大剧院与副楼相接的地方,需要断开设缝并双墙处理。为了使主楼及副楼的廊道贯通,需要在相邻横墙上开设洞口,并对洞口两侧进行加固。主楼与内框架柱对应的承重墙内侧拟增加构造柱,并在各层楼面位置设置圈梁,与现浇楼面和承重墙进行有效拉结以增加结构整体性。楼梯间位置由于设置了圈梁,对楼梯疏散宽度和视觉效果有一定影响,拟采用增加单侧钢筋混凝土板墙的加固措施来取代构造柱和圈梁,主楼局部还需增加抗震墙(图13)。
6.2.3 主楼重点部位的修复
(1)中央主楼红砖三角山花拆除,改造为钢梁轻钢屋面(图14)。
(2)左右翼楼屋顶改为三角钢架轻钢屋面(图15)。
(3)体育馆与主楼、剧场与主楼衔接部分的辅助用房为轻钢屋面,因大面积锈蚀、损伤,全部整体更换,原三角形钢结构屋架根据综合性要求使用变截面钢梁或钢结构桁架,轻钢屋面采用深灰色直立锁边压型钢板轻型保温屋面(图16)。
6.3.1 大剧场立面的修复
大剧场立面的修复顺序和要点(图17、18)亦参考“6.1.1 体育馆立面的修复”,这里不再赘述。
6.3.2 大剧场结构的加固
图13 中央主楼添加结构加固示意图
剧场舞台周边原为通高清水砖墙,顶部搁置混凝土桁架,未设置圈梁。舞台口大梁搁置墙体稳定性需要复核(图19),拟结合舞台改建方案,采用增加构造柱、钢筋网砂浆面层的方法进行加固;同时,顶部增设圈梁,与新增构造柱和原承重墙加强拉结(图20)。①对舞台及观众厅内侧墙进行通高的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加固,初步估算墙厚80~100mm,并辅以间距4m 的400x400构造柱;②水平向(每隔2~2.5m)及屋架顶部增加横向圈梁,形成立体网架系统,以确保安全;③更新屋面板,换成轻钢屋面。
图14 中央主楼钢梁屋架剖面图
6.3.3 大剧场重点部位的修复
由于内部功能的调整变化、新增消防设施、地面处理等原因,室内设计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提取空间重要元素,力求新增设备与装饰结合,赋予文化宫全新的面貌,使城市记忆得以留存延续。通过对大剧场的重点空间进行复原设计,重现其昔日光彩。
6.3.3.1 前厅
图15 主楼的左右翼楼三角钢屋架剖面图
图16 中央主楼屋顶现状
图17 大剧场北立面修复前
图18 大剧场北立面修复示意图
图19 剧场内部现状
从前厅现有构件上提取元素,如顶面石膏线脚造型、饰面门扇造型、墙面石膏装饰柱造型、装饰立柱造型等,并结合室内设计进行布置。施工前,对各部分的装饰线脚和木质护壁全面检查,分析损坏原因和程度,研究各种构件的工艺特点及其构造连接方法,制定相应的工艺方案。维持保存完好的壁饰图案原样,表面清洗后简单修复,有破损的木质护壁使用旧材料,并保证装饰构图、工艺和构造连接方法与原物一致(图21、22)。
图20 剧场内衬结构加固范围
图21 剧场前厅修复前
图22 剧场前厅修复效果图
图23 剧场侧厅修复前
图24 剧场侧厅修复效果图
6.3.3.2 侧厅
剧场的侧厅也是修复的重点区域。从现有的构件上提取元素,利用顶面石膏装饰造型(保持原有比例,整体下降以隐藏管道),保留木饰面门扇造型及石膏线脚(保留翻新原有门扇造型),提取门厅墙裙造型,使墙裙及剧院门扇造型与前厅保持一致(图23、24)。
6.3.3.3 观众厅
对大剧场的观众厅进行了复原(图25),包括复原墙裙、软包效果墙面(使用吸声板)、复原吊顶、修复原有装饰等措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符合当今的演出要求。剧场木装饰经过多次翻新,已失去木质本色美感,建议根据原有设计造型,重新做成品木装饰面板。
(1)尽可能恢复保留原有台口造型。
(2)尽可能恢复保留看台台口及线脚造型。原有石膏装饰线脚是剧场观众厅的主要装饰特色,比例关系及造型为当时经典,建议保留或采用开模修补,局部采用相似石膏线脚替换(图26)。
(3)对于毁坏殆尽的剧场吊顶,采用GRC材料和双层石膏板仿造原貌,结合新时代的元素进行复刻(图27、28)。
经过实地勘察,后庭院的树木年代久远,具有很好的保留观赏价值。我们对庭院内的树木进行精确定位测绘,采取原位保留并修复台基的策略,以便从主楼各活动室均可见到这悠悠绿色。
图25 大剧场观众厅修复剖面示意图
图26 大剧场观众厅现状局部装饰
图27 大剧场观众厅吊顶历史影像
图28 大剧场观众厅吊顶施工现场
经过多方努力,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于2016年底修复完工(图29、30)。修复过程中,在保留全馆历史功能的大前提下,适当置入新的功能,满足时代的客观需求。
实践得知,但凡称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建筑,它们或作为主体,或作为载体,至少都曾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登上过社会精神生活的顶峰。文化的时代性和先锋性才是这些建筑彪炳史册的深层原因,也正是因为失去先锋性,它们才逐步走向没落。因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本质上是重塑遗产本身的文化先锋性,满足人们当下精神层面的种种诉求。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保护修复与改造工程的实践,为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图29 修复后的体育馆室内照片
图30 修复后的大剧场室内照片
参考文献:
[1]常青.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历史意识与设计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威,朱阳,耿威,等.浅谈文物保护工程中对历史信息的把握——以天津李纯祠堂修缮工程为例[J].新建筑 ,2011(2):40-45.
[3]蔡永洁,史清俊.以日常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微更新[J].时代建筑 ,2016(4):18-23.
[4]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 [J].城市规划 , 2001(10):25-32.
[5]张秉坚,任英丽,等.激光技术与实质材料清洗[J].石材 .2001(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