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沟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一个后发旅游地的实证分析

2017-05-09 07:27俞金国张天珍王丽华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因子旅游业态度

俞金国,张天珍,王丽华

(辽宁师范大学 a.城市与环境学院;b.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c.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旅游业研究】

后沟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一个后发旅游地的实证分析

俞金国a,b,张天珍a,王丽华c

(辽宁师范大学 a.城市与环境学院;b.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c.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后发旅游地的发展是我国旅游消费爆发式增长的必然产物,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针对后发旅游地居民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山西后沟是一个典型的后发旅游地,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深入了解后沟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及其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后沟村民高度认可本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但对新增旅游吸引物尚不满意;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远大于负面感知,多数村民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村民也意识到旅游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发近10年来,后沟村民对当地旅游业的态度呈现出积极支持—积极参与—怀疑—有条件支持的变化过程。

村民感知与态度;旅游影响;后发旅游地;后沟

0 引言

中国旅游消费大众化、日常化、常态化的发展态势下,全民出游频次增加;此外,各地带薪休假制度未能切实执行,旅游消费持续呈现出出游时间集中化现象。与旅游产品成熟地区相比较,后发旅游地属于旅游开发初始地、后发地,他们顺势而为,凭借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一方面,旨在满足中国旅游消费的新变化;另一方面,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帮助居民脱贫致富。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关注成熟旅游地的居民感知态度及其变化,有关后发旅游地居民的研究相对缺乏。随着该类旅游地规模的不断壮大,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那么对其的研究也愈发必要。

地方居民是旅游地最为重要的利益主体之一,他们对待旅游的态度及其关联行为关乎旅游地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与知名、成熟旅游地相比,后发旅游地居民是否认同本地旅游资源价值?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包含旅游经济在内的多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他们如何对待这样的变化?对待旅游业的态度有无变化?带着这些疑问,本项研究试图通过对后沟相关利益主体的深入访谈调查,结合文本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尝试了解后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变化,以期探究该类旅游地的演化规律。

1 文献综述

后发旅游地是指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准备不充分,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旅游目的地[1]。后发旅游地的主要特征是其旅游在时间和发展程度上相当落后,一般来说,旅游后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相对开发不足,经济水平较为落后[2]。目前对后发旅游地的研究侧重于后发优势理论[3]、先发区域和后发区域的定义[2]20[4-6]、旅游后发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7-9]等方面。

旅游地居民对地方发展旅游的态度一直是旅游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有关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1)旅游地居民感知理论基础的提出,包括愤怒指数理论[10]、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1]、社会交换理论[12]等;(2)旅游地居民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包括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13]、旅游地发展阶段[14]、居民社会属性[13]18、距离[15]及影响路径[16]等;(3)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比较分析,如Wang[17]和黄玉理[18]分别对处于旅游发展初期和成熟期的旅游地居民感知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居民感知变化差异和旅游地的旅游收益分配机制;(4)旅游地居民感知的差异变化,如卢松[19]等人探讨旅游地居民感知的历时性问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进,居民更加关注旅游业带来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5)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方法,包括结构方程模型[20-22]、旅游地居民旅游支持度影响模型[23]和社会空间感知模型[24];(6)旅游地居民感知及态度的研究区域,包括处于旅游发展成熟期的城市旅游目的地[25]、滨海旅游目的地[26]、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18]92等。从总体上看,现有研究一般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关注知名、成熟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研究,较少关注后发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研究。

2 研究区概况

后沟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处于山西中心腹地,早在唐朝这里已有先民定居[27]。2004年3月,榆次区区委、区政府以“修旧如旧、恢复原貌”为原则,投资8 000多万对后沟进行修复[28],并于2005年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特色投入运营。2010年,景区游客接待量首创新高,门票收入达300万元。后沟经过10年的旅游经营与探索,已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

后沟具有后发旅游地的典型特征,即资源禀赋好,潜力大,开发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属于旅游先发地区的周庄、乌镇、西递和宏村相比,虽然后沟拥有北方特有的窑洞建筑、自成体系的神庙建筑、完善的风水体系、精炼的酿造技术和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融合了当代旅游者对绿色旅游、乡村旅游的需求,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但后沟旅游开发晚,可进入性差,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不高,客源市场仅限周边县市,以致后沟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旅游先发地区。

3 研究设计

本次的调查研究分为两个步骤、四大部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抽样问卷调查,第二步是在抽样的基础上选择村民进行访谈。四大部分包括:被调查村民的属性特征分析、资源价值认知问卷调查、影响感知问卷调查和村民态度变化访谈。首先,对受访村民的旅游资源价值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村民对后沟代表性文化旅游资源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再从后沟旅游对村民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方面入手,设计调查问卷,进而了解旅游发展过程中村民的关注点是什么,对村民生活有何影响;最后,借助访谈,分析后沟村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村民态度变化的诱导因素。

3.1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村民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当地村民对后沟旅游资源价值认知量表,将后沟最具代表性的9种物质文化资源和4种非物质文化资源作为评价对象;第三部分是旅游影响感知量表。其中,旅游资源价值认知量表和旅游影响感知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970,0.984,且大于0.7,说明量表的信度可靠。本问卷以李克特量表方式进行问卷设计,题型设计为李克特5分制量表,选项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中立”“反对”和“非常反对”,分值从5分到1分。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调查对象为后沟景区及其周围的原住民。据后沟管理部门统计,在后沟开发之前,有部分村民迁出,但随着后沟旅游的开发,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从榆次区等地回迁,开始享受旅游带来的收益[29]。截至2013年上半年,后沟共有75户人家,251口人。本次问卷共计发放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为93.0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160份,占回收问卷的86.02%。此次调查涉及55户、160 人,分别占后沟总户数与总人数的73.33 %和63.74 %。

3.2 实地访谈

为更加深入了解后沟村民对当地旅游业的感知态度及其变化过程,本项研究从问卷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访问对象,包括普通村民、商铺老板、农家乐老板、小商贩等,其中包含部分回迁村民。具体访谈内容如下。

(1)请问当村委会决定全村发展旅游业(2004年)时,您持何种态度?

(2)请问当前后沟旅游业发展变化之快,跟您当时的想法是否相同?

(3)请问您能否具体说明一下,您在这10年中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有何变化?

(4)请问您对后沟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

4 调查分析结果

4.1 被调查村民的属性特征

本次问卷对象具有以下特征: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层次以46~59岁和60岁以上为主,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3.75%和26.88%;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水平为主,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3.75%和38.13%;在后沟居住20年以上的村民占51.88%,家庭收入来自旅游业的村民占81.87%,对旅游较为了解的村民占63.76%。其中,中年以上年龄和高中以下学历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后沟青年人大多外出和留守老年人口居多的情况有关。这表明该问卷调查对象能够反映本地村民的旅游影响感知状况,获取的一手数据可以作为本项研究实证分析的依据。

4.2 资源价值认知调查结果

4.2.1 村民高度认可本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由表1可知,A1~A9 均为后沟的物质文化资源,其平均值的算数平均值为4.47;B1~B4 为后沟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其平均值的算数平均值为4.50,表明原住村民对本地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认同度趋于相同,普遍认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文化价值高,对旅游业发展期望高(见表1)。

表1 后沟村民的旅游资源价值认知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整理。

在后沟代表性旅游资源中,地下排水系统(A6)、风水文化(B1)、民俗文化(B2)、窑洞居所(A8)、信仰文化(B3)、古文化遗址(A1),其平均值依次为 5.00,4.80,4.72,4.69,4.60,4.60,表明村民高度认可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6类旅游资源。

后沟在选址上遵循“得水为上,避风次之”的风水学原理;同时,为了防止依山而建的村落发生水土流失,先民们修建地下排水系统,后沟的不少院落就坐落在水道之上,但却从未发生过堵塞事件和坍塌事件,村民为这一伟大工程感到自豪;民居特点亦可用“古朴、自然、成熟”六字来概括,土穴式窑洞较多,民居选址因地制宜,修建就地取材,形成四合院式的建筑风格;后沟村民信仰道教和佛教,村里有13处完整的庙宇建筑,每逢节庆,村民都会举行祭祀、祈福活动。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不仅为村民所自豪,更成为后沟吸引游客的有力保障。

4.2.2 村民尚不满意新增旅游吸引物

农耕文化博物馆(A7)和联匾文化(B4)的平均值只有3.72,3.90,说明村民对其认同度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农耕文化博物馆是为方便游客直观了解后沟文化生活而新建的,占地较多,体量较大,在乡村景观中显得突兀,与景区整体面貌冲突;其次,后沟的庙宇阁楼拥有大量的牌匾,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尚未对村民进行教育宣传,使得村民对这一文化知之甚少。

4.3 旅游影响感知调查结果

4.3.1 多数村民支持发展旅游业

本项研究共选择13个正面指标,14个负面指标,以期了解村民的感知状况。由表2可知,村民对13项正面指标均表示认同,平均值为4.39,总体支持度较高。这说明后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加快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交通条件和生活环境,而且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自豪感(见表2)。

表2 后沟村民的旅游影响感知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整理。

比较来看,C5、C11平均值较低,且标准差相对较大,说明不是所有村民都赞同政府对文化有很好的保护、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标准利用,具体表现为:破旧窑洞多,且修缮不到位;景区外修建砖瓦房,与景区严重不协调;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对景区的合理规划和保护;基础设施落后,利用率低,只供游客欣赏,缺乏参与性的项目。

4.3.2 村民意识到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村民对14项负面指标的感知度较强,表明村民已经意识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破坏了原有的生活氛围,干扰了村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较多的旅游垃圾;游客增多致物价上涨,使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过度商业化;旅游就业季节性明显,使村民意识到旅游业只让少数人受益。其中指标D9(游客不良行为严重)的平均值为2.88,指标D6(引起村民与游客的冲突)的平均值为3.53,认同度偏低,说明多数村民认为后沟在开发初期游客行为较好,开发较合理,没有引起当地村民的强烈反感。

4.3.3 旅游影响感知综合评估

为便于综合评估,本项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由于前13项为正向影响的数据,后14项为负向影响的数据,为使因子分析中数据方向统一,首先对后14项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即用6减去各数值,使得所有数据均由相同尺度来衡量。其次,对所获取的数据是否能进行因子分析做初步检验,最终检验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876(大于0.7),且P(sig=0.000)<0.05,这说明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效度是比较好的。

本文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前3个成分总方差都大于1,且3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186%,说明这3个因子可以对后沟村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做出89.186%的解释。同时,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根据旋转后因子矩阵,将多个问卷调查问题划分为以下3类:第一类因子(F1)主要反映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包括C1~C13);第二类因子(F2)主要反映村民对旅游影响的直接强烈的负面感知(包括D1、D4、D5、D7、D8、D9、D10、D11、D12);第三类因子(F3)主要反映村民对旅游影响延伸要素的感知(包括D2、D3、D6、D13、D14),此类因子是旅游对村民生活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和旅游长期发展对村民个人利益的影响。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需要计算因子得分。首先,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3),计算出因子得分,且因子得分表达式为:F1=-0.083C1+0.073C2-0.003C3

表3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资料来源:SPSS软件整理得出。

-0.038C4+…-0.079D11+0.111D12-0.115D13+0.093D14,F2、F3同理可得。式中C1~D14为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均值,计算结果为:F1=1.7,F2=-0.51,F3=0.08。以各主因子的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总体感知度[30]。总体感知度计算公式为:F=0.825F1+0.119F2+0.056F3=1.35。因子得分结果显示,后沟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总体感知度得分为1.35,感知度较高。从3个主因子得分来看,正面感知因子的得分最高,直接负面感知因子的得分最低,延伸负面感知因子的得分居中,表明村民总体负面影响感知度较弱。原因在于,旅游开发使后沟村民收入多元化,总收入增加,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游客的到来暂时没有危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小。

其次,根据因子系数得分矩阵和因子分析法数学模型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对数据在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得出每个指标在相应的主因子的权重[31]。表4以每个主因子所包括的指标在该主因子中的得分为依据,计算权重,使指标更为准确、细化,以便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指标对村民感知度的重要程度。

表4 指标权重及排序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整理。

在正面感知因子中,村民更关注旅游是否驱动了政府对文化的保护,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直接负面感知因子中,村民更关注原有的生活氛围是否能够得到保持,游客不良行为是否能得到改善;延伸负面感知因子中,村民更关注旅游发展是否能让多数人受益,旅游旺季易造成交通拥挤以及旅游就业季节性明显的问题是否能解决。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因子分析与村民的描述性分析结果相符。

4.4 后沟村民态度变化分析结果

开发之初,很多村民对旅游业持“支持”态度。在问及“当时,村委决定全村发展旅游业,你持何种态度?”时,受访村民都表示“支持”“肯定支持”“非常支持”。访谈结果说明:后沟在旅游业开发之前,经济比较落后,村民迫切希望当地发展旅游业,拓宽收入渠道,带动大家集体致富,摆脱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同时希望旅游业能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丰富地方文化活动,因此村民非常支持后沟发展旅游业。

近10年来,后沟旅游发展之快超出多数村民的意料。在问及“当前后沟旅游业发展变化之快,跟您当时的想法是否相同?”时,大部分村民表示“不一样,没有想到发展如此之快”“出乎意料,变化太大”“想到了,但没想到速度如此之快”。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后沟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村民已经意识到、看到了旅游业带来的变化,旅游业的影响超出了村民的预期。

在具体问及“您在这10年中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有何变化?”时,村民大多表示“刚开始肯定支持发展旅游业,但现在后沟旅游业发展缓慢,能不能如之前一样快速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后沟的旅游收入大部分归景区所有,已经出现村民在村口拉客人的现象,景区却不制止这种行为,不积极与村民协调。长此以往,景区和村民的利益冲突会越来越严重,会影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后沟的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期,管理者不去倾听村民利益诉求,不能满足村民正当权益,那么村民将不会再无条件支持后沟发展旅游业”。这些访谈结果说明:后沟现在的管理体制、利益分配机制未令村民满意,未能完全实现村民原先的较快经济增长预期和较高收入增长预期;同时游客量增速缓慢、季节性变动的现象让一直以农为生的村民意识到旅游业并非是常青的摇钱树,这些令村民感到焦虑,进而导致村民怀疑后沟旅游能否持续发展,使得他们对旅游业持有条件支持的态度。

在问及“您对后沟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时,村民表示“希望游客越来越多”“希望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希望政府投入更多”。访谈结果表明,村民依然希望旅游业能带给他们越来越好的生活,对旅游业寄予较高的期望。

5 结论与讨论

5.1 后沟旅游发展过程

尽管后沟历史悠久,其黄土地的农耕文明保存较好,但直到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之后,才为各界所关注。在保护遗产与发展旅游并重的原则指导下,后沟的旅游成长过程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停滞阶段。从相关利益主体作用及其关系来看,一直以来,政府在后沟旅游发展中是关键角色,企业是运营主体,村民起到辅助作用,游客在多种营销拉力的作用下前来旅游(见图1)。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演化要经过历时较长的探查、参与阶段,然后进入快速发展、巩固阶段,再走向停滞[11]6。而后沟旅游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其起步到发展阶段历时短,未经巩固期,就进入到停滞期。其他后发旅游地是否同后沟的演化过程一样,这需要结合更多的案例加以验证。

5.2 后沟村民的感知与态度变化

研究表明,后沟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大于负面感知,对待旅游业的态度呈现出积极支持—积极参与—怀疑—有条件支持的变化过程。具体过程:①积极支持期:在起步阶段,中国旅游消费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后沟的遗产价值得到外界认可,村民认为后沟旅游资源价值高,地方政府顺势而为发展旅游,村民抱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预期,积极支持发展旅游业,实属必然。②积极参与期:在发展阶段,后沟环境得到改善,政府、企业及文化界名人合力宣传、促销后沟旅游,进而使游客增多,景区用工量增加,村民抱有较高的收入预期,积极参与旅游服务,这是顺理成章的。③怀疑期:现阶段在保护遗产与发展旅游并重的原则指导下,目的地已经达到一定量的接待规模,运营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同时受到来自邻近景区的同质竞争压力,加之管理层频繁变动,用工变化,旅游收益分配存在分歧,多种因素导致游客增速趋缓,未能完全实现村民原先的较快经济增长预期和较高收入增长预期,进而导致村民怀疑后沟旅游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帮助他们实现由农耕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型。④有条件支持期:关于未来的发展,访谈调查表明,村民对后沟的未来充满期望,希望政府、企业、村民之间能够构筑和谐的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同时希望管理层应重视存量资源的科学再利用,提升产品质量;制定长效的激励措施,健全长效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满足村民的合理诉求(见图1)。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整理。图1 后沟旅游发展及村民态度变化

Doxey认为旅游的社会影响具有阶段性,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和游客的增加,地方居民因为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的侵扰,主客间的关系会经历融洽到仇视、对抗的过程[10]196。而本案例研究表明,尽管旅游发展给全村带来巨大变化,但村民因为现实发展未能达到其先前的预期收益,担心游客越来越少、邻近景区激烈竞争、后沟旅游不能持续发展,进而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发生变化。当然,这也表明在政府、企业主导下旅游地发展未必能得到村民的一直支持,当村民利益受到损害或未能达到其预期收益,他们会改变其原先的支持态度。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其他后发旅游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正在实施旅游扶贫工作的乡村。

感谢为我们调研提供方便的多位同志,感谢外审专家和编审老师的宝贵建议!

[1] LU X F, LU L. Cultural identity and representation of late development tourism destin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gaze [J].Human geography, 2014, 129(6):117-124.[路幸福, 陆林. 基于旅游者凝视的后发型旅游地文化认同与文化再现[J].人文地理,2014,129 (6):117-124.]

[2] ZHANG X. A study of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of the latecomer regions in tourism[J].Tourism science,2002,(4):20-23.[张欣. 旅游业后发地区发展战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2,(4):20-23.]

[3] YE P W. Studies on poverty economics[D].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2003.[叶普万. 贫困经济学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2003.]

[4] WANG B D, TIAN S P. Late-developing advantages: A motivation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western areas [J].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1(5):91-95.[王必达,田淑萍. 后发优势: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91-95.]

[5] WANG B D. Late-developing advantag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D].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2004. [王必达. 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上海:复旦大学,2004.]

[6] XU J H, YUE W Z, LU F. Disadvantages & advantages of later comer and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2,21(3):47-54.[徐建华,岳文泽,鲁凤. 中国西部地区的迟发展效应、后发优势及创新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3):47-54.]

[7] HUANG Y H, LYU X F. Studies on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tourism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Yongshun in Xiangxi [J].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7,29(6):79-81.[黄艳辉,吕学芳. 湘西永顺县旅游经济后发优势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 (6):79-81.]

[8] ZHANG H Q, CHEN N Y, YU C X. Application of late comer effects to underdeveloped tourism area: A case study of Xintian in Hunan Province[J].Journal of Hu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2008,24(111):48-50.[张河清,陈宁英,喻彩霞. 基于迟发展效应的旅游后发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以湖南新田县为例[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 (111):48-50.]

[9] GUO Y F, LI X D. Discussion about tourism exploitation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based on resources advantages:a case of Yumin County in Xinjiang[J].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7(1):135-138.[郭妍菲,李晓东. 基于资源优势的旅游后发地区开发探讨——以新疆裕民县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 (1):135-138.]

[10] DOXEY G V. A causation theory of visitor-resident irritants: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inferences[A].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nnual Conference on 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C], San Diego, 1975: 195-198.

[11] BUTLER R W.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J].The Canadian geographer, 1980, 24 (1):5-12.

[12] 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2, 19 (4):665-690.

[13] ZONG X L, ZHU H. Literature review for studies on social-cultural impacts of tourism[J].Human geography,2004, 19(4):14-21.[宗晓莲,朱竑.国外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4, 19(4):14-21.]

[14] ZHANG J H. Research on ancient village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ourism impact: a case of village Yixian-Xidi[J].Ge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2003, 19(2):105-109.[章锦河.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 (2):105-109.]

[15] JUROWSKI C, GURSOY D. Distance effects o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 (2) :296-312.

[16] CHENG S W, ZHANG J, XU F F, et al. Effect of residents' tourism development expectation and tourism impacts perception on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ourism in natural tourist destin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s Jiuzhaigou and the UK's New Forest National Parks[J].Geographical research,2010,29 (12):2179-2188.[程绍文,张捷,徐菲菲,等. 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与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旅游态度的影响:对中国九寨沟和英国NF国家公园的比较研究[J].地理研究,2010, 29(12):2179-2188.]

[17] WANG Y S, PRISTER R E.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d perceived personal benefits in a rural communit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8,47 (1) :84-93.

[18] HUANG Y L, LONG L F, WANG Y Q. A comparative study on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n tourism impacts of world heritage destinations:a case study of Pingyao and Lijiang Ancient Cities [J]. Human geography,2008, 23(2):91-94.[黄玉理,龙良富,王玉琼. 我国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比较研究:以平遥、丽江古城为例[J].人文地理,2008, 23(2):91-94.]

[19] LU S, ZHANG J, SU Q. The temporally comparative study of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ancient villages:a case study of Xidi Village, one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J].Geographical research,2009, 28(2):536-548.[卢松,张捷,苏勤.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历时性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 (2):536-548.]

[20] LINDBERG K, JOHNSON R L. Modeling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 (2):402-424.

[21] KO D W, STEWART W P.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residents' attitude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 (5) :521-530.

[22] LI Y C, ZHANG J, LIU Z H, et al.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of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tourism impacts: a case study in world natural heritage Mount Sanqingshan[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4, 33(4):584-592.[李宜聪,张捷,刘泽华,等.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结构关系:以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4, 33(4):584-592.]

[23] WANG D G, WANG J L, CHEN T, et al. Influence model and mechanism of the rural residents for tourism support: a comparison of rural destinations of Suzhou in different life cycle stages[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1, 66(10):1413-1426.[汪德根,王金莲,陈田,等.乡村居民旅游支持度影响模型及机理: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苏州乡村旅游地比较[J].地理学报,2011, 66(10):1413-1426.]

[24] GUO W, HUANG Z F, WANG L.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the empirical study of resident perception of social space in the context of space production at cultural tourist destination:based on a survey of Ancient Town of Zhouzhuang[J].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34 (4):762-774.[郭文,黄震方,王丽.文化旅游地空间生产背景下居民社会空间感知模型与实证研究:基于对周庄古镇的调查[J].地理研究,2015, 34(4):762-774.]

[25] WANG L H. Study on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mpacts in city:a case study of the 6 city zones in Nanjing [D].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6.[王丽华.城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以南京六城区为例[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6] GARAU-VADELL J B, DIAZ-ARMAS R, GUTIERREZ-TANO D.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ourism impacts on island destin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16 (6):578-585.

[27] ZHANG J Z, LIU J M, CHAI D. Ancient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taking Ancient Hougou Village as an example[J].Economic geography,2015,35(9):189-194.[张建忠,刘家明,柴达.基于文化生态旅游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后沟古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9):189-194.]

[28] HUANG J.A study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ncient Hougou Village in Yuci[J].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2011,28(2):65-67.[黄娟. 榆次后沟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1,28(2):65-67.]

[29] WANG X 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Ancient Hougou Village in Jinzhong [N].China tourism news, 2013-08-12(7).[王新广. 晋中后沟古村保护与开发的经验[N].中国旅游报,2013-08-12(7).]

[30] LIN L F, HUANG G H, WANG Y.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authenticity of ethnic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J]. Human geography,2010,25(1): 39-43.[林龙飞,黄光辉,王艳. 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评价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 (1):39-43.]

[31] CHU J H,LIU R X. Evaluation of e-commerce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actor analysis [J].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igy,2007,29 (2):223-226.[楚金华,刘冉昕.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电子商务绩效评价[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29 (2);223-226.]

[责任编辑: 潘岳风] [责任校对: 连云凯]

A Study on Villager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 Tourism Impact in Hougou Villag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 Latecomer Region

YU Jinguoa,b, ZHANG Tianzhena, WANG Lihuac

(a.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b.CenterForStudiesofMarine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c.CollegeofUrbanEnvironment,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ourism consumption in China, which has an increasing influence on tourism industry. However, there is a relativ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residents of latecomer regions. Hougou Village ha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comer regions. In this paper, taking Hougou Village as the study area, using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rough the text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ata, we make a study on local villager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tourism impact and its change process.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obtained as follows: (1) Villagers think that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have high exploited value, and they have highly recognized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new tourism attraction; (2) Villagers’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the tourism impact is larger than the negative one, and most villagers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while the villagers are aware of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3) In the recent 10 years, local villagers’ attitudes to tourism changed from “active support”“active participation ” to “suspension” and again changed from “suspension” to “support on conditions”.

villager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urism impact; latecomer regions; Hougou Village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201142);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课题(TYEPT201413);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WJQ201502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TJ006)

2016-09-01

俞金国(1974- ),男,安徽巢湖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张天珍(1991- ),女,山西晋中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王丽华(1977- ),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影响。

YU J G,ZHANG T Z,WANG L H.A study on villager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 tourism impact in Hougou Villag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 latecomer region[J].Tourism forum,2017,10(2):63-74.[俞金国,张天珍,王丽华.后沟村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一个后发旅游地的实证分析[J].旅游论坛,2017,10(2):63-74.]

F590.3

A

1674-3784(2017)02-0063-12

猜你喜欢
因子旅游业态度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