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春月
行为导向教学法,也被称为行动导向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涌现的新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在活动中培养关键能力为中心。笔者近期参加自治区级赛课就运用了这一方法,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该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主动、积极、高效地获取知识。
一、创建“教”“学”“做”合一的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模式
(一)课题分析
笔者的赛课课题为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该课题是非常有趣的学生实践课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让学生直观地在课堂中观察酵母菌使食品发生的变化,从而探究其中的原因,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学会利用真菌和细菌制作发酵食品的技能,又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均将酵母菌发酵实验和发酵食品的制作处理为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课后实验。通过多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演示实验,能让学生很快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却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课后实验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进行适时指导和及时纠正,普及效果欠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锐减。而在初中,对于实验课和实践课程,教师们常常遇到课时紧缺的问题,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动手操作或者参加实践活动。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探索,高效地利用生物课堂时间。
(二)模式构建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将“教”“学”“做”结合起来,创建以活动为导向、学生积极参与的行为导向教学生物模式,该模式具体操作如下:一是教師以学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新课程中不易理解的新知识,并利用课堂前5-10分钟讲授、交流。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制定实验计划或活动方案。三是学生具体操作,开展实验或参与实践活动。四是学生根据成果,自主评估计划,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本节课中,笔者将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既能通过实验观察酵母菌的发酵变化过程,又能通过探究外界因素了解酵母菌发酵的条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发酵原理。笔者通过视频播放甜酒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由于甜酒的制作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笔者将这一环节改为小组合作制作酸奶。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处理,课堂热闹起来了,而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动手实验。
二、具体实施“教”“学”“做”合一的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模式
(一)巧用课本演示实验,讲授课本新知识
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课中,笔者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知识进行整体编排,设计该节课的学案。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和笔者的讲授,学生能够结合学案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接着,笔者通过课前准备的演示实验“酵母的发酵现象”,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通过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酵母菌的发酵过程。例如,引导学生观察瓶子上的气球产生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瓶子内产生气泡、气球胀大等现象,认识到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再进一步向学生提问:“气球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绝大部分回答是二氧化碳气体,此时,笔者紧跟学生步伐,鼓励学生亲自对其进行验证,通过验证方法的筛选,最终选择科学的澄清石灰水验证法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得出瓶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最后,利用扇闻法,让学生闻取瓶中散发的酒味,从而确定反应过程中还产生了酒精。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简易的动手操作,逐步总结出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和其中的物质变化。通过课本演示实验的利用和处理,让学生发现问题,快速地获取新知识,对新知识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二)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演示实验只是老师做、学生看,虽能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但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笔者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创新机会。如在讲授酵母菌的发酵时,由于酵母菌发酵现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所以课本将其列为演示实验,但在本节课中,演示实验的处理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局限性,所以,笔者通过多次实验的尝试,对实验材料的用量进行改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观察到酵母菌的发酵现象,接着,便对学生提问:“在本次实验中,什么因素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设计实验方案,在课堂中自己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影响酵母菌发酵的外界因素。最后,让学生上台展示不同条件下酵母菌发酵的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变学生课后实验为学生课堂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
让学生动手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做实验。例如,本节课需要安排米酒制作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的乐趣,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笔者用酸奶的制作实验代替米酒的制作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内化新知识,运用新技能,将新知识转变为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运用“教”“学”“做”合一的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模式的成果
“教”“学”“做”结合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将本节课的难点一一分解。新概念、新知识,由教师用较短的时间讲授;学生不能直观理解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来获取。整节课学生充分遵循认知规律,轻松快乐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收获了知识,更觉得生物课程生动有趣。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小组高效完成实验,并大胆展示小组实验成果,小组活动热烈,学生参与率高,学习成效显著。
所以,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在处理知识容量较大的实验课程时,利用“教”“学”“做”行为导向生物教学模式,既能保证新知识的讲授,又能避免教师的满堂灌,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做”起来,又能保证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性。
(责编 秦越霞)